APP下载

二维超声应用于甲状腺肿块的临床诊断

2011-03-22刘玥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囊性声像包膜

刘玥

(河南省安阳市铁路医院功能科,河南安阳455000)

二维超声医学(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是在目前超声显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是在实时超声的动态监视和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X线造影以及抽吸、插管、药物注射治疗,为避免某些外科手术,而达到与外科手术相类似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一项操作,近年来应用范围越来越扩大。2006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功能科对240例经手术和(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诊断或细胞学检查结果确诊的甲状腺肿块患者进行了临床诊断,使诊断符合率大大提高,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240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手术和(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块患者,男136例,女104例(男︰女=1︰3.6),年龄8~65岁,平均42岁。

1.2 诊断操作方法

(1)常规器械消毒(穿刺探头、导向器、引导针、针具及注射器等物品),术前常规超声检查,采用ATLHDI 500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采用仪器特定设置的甲状腺条件,即嘱患者仰卧位并垫高颈肩部,充分暴露检查区。初步确定最佳穿刺部位、路径及方式。常规消毒铺治疗巾后使用带导向器的穿刺探头精确定位,确定穿刺点,调节进针角度,使引导线正好通过病变目标(尽量避开血管、腔隙、骨性和神经结构)。(2)局部麻醉,小尖头刀片刺破皮肤真皮,深度3~5mm,宽1~2mm。先用穿刺针刺入皮下或肌层固定,然后把穿刺针杆嵌入导向器上的针槽内,在B超动态监视引导下调整方向直接完成穿刺。发现肿块后对其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2 结果

2.1 结果

240例中甲状腺癌为47例,甲状腺腺瘤为62例,甲状腺腺瘤囊性变3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为55例,桥本氏病37例。B超检查后再次行手术病理或细胞学检查,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甲状腺肿块性质鉴别正确率见表1。

表1 B超检查后再次行手术病理或细胞学检查对比诊断符合率

2.2 各类甲状腺肿块声像图特征

①甲状腺癌47例,其中乳头状癌16例,滤泡型癌15例,髓样癌9例,未分化癌7例。声像图特征:肿块形态多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边界欠清,完整包膜少见,内部回声以实质低回声为主,伴声影者点状强回声多见,少数其内可见无回声暗区,后方回声衰减及周边组织压迫征象。②甲状腺腺瘤62例,声像图特征,肿块以圆形、椭圆形为主,边界清,多具完整包膜,内部以低回声为主,偶见强回声型,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或稍增强。③甲状腺腺瘤囊性变39例,声像图特点:形态、边界、包膜及内部实质回声与腺瘤基本相同,内部由于坏死、液化出现无回声区,伴机化者可出现点状强回声,伴出血者囊性部分可见细密点状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④结节性甲状腺肿55例,声像图特征:单侧或双侧甲状腺略大或轻度增大,表面不光滑,结节以多发为主,内部结节回声强弱不等,包膜多不完整,结节相互融合者常见,结节数目多者正常甲状腺组织难以显示。⑤桥本氏病37例,声像图特征:甲状腺腺体弥漫性增大,峡部为主,内部回声减低、增粗,结节呈低回声,无明显边界。

图1 甲状腺癌,不均质低回声团,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可见点状强回声

图2 甲状腺腺瘤,实质中等回声团块类圆形,包膜完整,周边可低回声晕

图3 甲状腺腺瘤囊性变,实性团块,实质部分为中等回声,其内可见散在分布无回声区

图4 结节性甲状腺肿,甲腺弥漫性增大,内部回声强弱不等

3 讨论

二维超声的临床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医学影像和临床诊断水平,它突破了常规超声影像、CT、MRI、X线放射等影像技术所固有的只能做定位诊断或一般经验性、猜测性的定性诊断模式,使超声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进而提高到病理组织细胞学诊断这一个新的领域,它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病理诊断依据,指导临床制定并实施正确而有效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方案,另外尚能回顾性分析提高常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总体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着重甲状腺肿块性质判别基础方法—二维超声。甲状腺肿块性质丰富、超声二维图像表现多变,但根据其形态、包膜、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仍可对肿块形成基本认识,进而对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二维超声发现肿块内部出现钙化时,尤其单发病灶,需予以高度重视,相当多的研究已证明钙化与甲状腺恶性肿瘤关系密切。史景泉等[1]报道,砂粒样钙化是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微小钙化钙化基本可以反映病理中的砂粒体,后者对恶性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2]。秦西淼等[3]报道,钙化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1.33%和43.06%,丛淑珍[4]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本研究认为二维超声主要是利用了超声波传导束具有良好的指向性、高分辨率的二维图像显示和能够实时监测等技术优点,从而间接达到使操作者能够在直视病灶或靶器官所在方位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的效果,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故目前在甲状腺肿块性质鉴别过程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临床治疗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并同时具有标本完整、不易破碎、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之优点。

图5 桥本氏病,甲状腺明显增大,被膜光整,内部回声增粗,可见结节

[1]史景泉,陈意生.现代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759.

[2]吕珂,姜玉新,张缙熙,等.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5):285-288.

[3]秦茜淼,茅蓉,戴训芦.甲状腺癌的高频声像图中钙化的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2):139-141.

[4]丛淑珍,徐辉雄,吴丽桑,等.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4):254-255.

猜你喜欢

囊性声像包膜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基于声像档案管理强化谈企业科技发展的推进
含氮、磷包膜缓释肥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