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3例现症麻风病患者监测及治疗神经炎结果

2011-03-22缪鹤年陈修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触痛无痛性麻风病

缪鹤年 陈修明

(安徽省无为县皮肤病防治站,安徽无为238300)

麻风杆菌的嗜神经性决定了周围神经损害为麻风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周围神经损害分为临床突然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疼痛和压痛,或在短时期内出现重度神经功能损害(受累神经支配肌群完全瘫痪)的急性神经炎,和出现不被患者察觉到的渐进性神经功能损害而无任何可觉症状和神经压痛的无痛性神经炎。神经炎如不采取正确防范措施,可导致不可逆性损害及一些继发性残疾。因此,尽早的诊断麻风病,识别、诊断、治疗、管理神经炎,已成为目前和今后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本研究对43例现症麻风病患者进行神经炎监测及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8~2010年43例现症麻风病患者进行观察。

神经功能检查和神经炎的治疗按照现代麻风病学要求[1],由麻风专业人员使用统一表格每月随访检查记录一次,并根据2008~2010年中央转移支付项目麻风反应和神经炎监测及治疗情况评估(中疾控麻病发[2010年]31号)文件表格填写汇总,随访记录结果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保护性感觉检查用圆珠笔轻压每个手掌和足底规定的各10个检测点;运动功能检查肌力,分为正常(S)、肌力减弱(R)、关节运动不到位(M)、瘫痪(P);神经自发性疼痛(Pn)或轻触痛(Td)。对6个月内的任何肌力减弱或保护性感觉丧失(同一条神经支配区域内保护性感觉丧失≥2点),或周围神经疼痛或触痛,判断为神经炎。神经炎病例使用泼尼松顿服,剂量为第1个月40mg/d,第2、3个月分别每月递减10mg/d,以后每月递减5mg/d,疗程6个月。

疗效判定标准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修改制定如下。痊愈:神经疼痛或触痛消失,减弱的肌力或丧失的保护性感觉恢复正常;改善:神经功能,神经疼痛或触痛部分好转;无效:神经功能,神经疼痛或触痛与泼尼松治疗前相比无改变;恶化:神经功能,神经疼痛或触痛与泼尼松治疗前相比障碍程度增加。

2 结果

表1显示,43例麻风现症患者中,发现神经炎19例(44.19%);神经炎患者平均年龄42岁。多菌型麻风患者发生神经炎16例(55.17%),明显多于少菌型患者3例(21.43%);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43例麻风现症患者的性别、型别与神经炎

表2显示,19例神经炎患者有46条周围神经受累,其中下肢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多见,占50.00%(23/46)、26.09%(12/46);上肢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其次,占19.57%(9/46)、4.35%(2/46)。

表2 46条周围神经受累情况

临床诊断为无痛性神经炎1例(2.33%),急性神经炎18例(41.86%)。临床表现感觉障碍有24条神经(52.17%),运动功能障碍 8条(17.39%),同时有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14条(30.43%)。神经炎发生在抗麻风联合化疗前7例(36.84%),发生在抗麻风联合化疗期间12例(63.16%)。

19例神经炎患者,用泼尼松和雷公藤同时治疗11例,单用泼尼松8例。治疗6个月结果显示痊愈6例(31.58%),改善11例(57.89%),另有2例仍在治疗。19条急性神经炎的疼痛或触痛症状平均2.27个月消失;6条神经功能障碍已恢复,9条改善;1条无痛性神经炎疗效判定为改善。泼尼松治疗神经疼痛或触痛有效率达100%。

3 讨论

目前检测麻风神经损害方面有学者采用神经传导和热阈值测试发现[2],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就已发生了神经功能损害(nerve function impairment,NFI)。也有使用Semmes-Weinstein单尼龙丝进行神经功能(NF)测试,发现无痛性神经损害的研究[3]。印度INFIR队列研究(ILEP nerve function impairment&Reaction cohort study),尼龙丝法和随意肌测定法在所有感觉检查和大多数肌力检查中显示很好的信度(K w 0.62~0.99)[4],随意肌测定法对早期尺神经运动功能损害更有效[5]。在一项以神经传导检测为金标准的研究中[6],尼龙丝法和随意肌测定法显示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神经触诊有更好的敏感性、低特异性,如果将神经触诊与尼龙丝法和随意肌测定法相结合则可以使检查神经损害的敏感性提高2倍,是很好的现场诊断神经损害的工具。本研究采用国际抗麻风协会联合会(ILEP)推荐的神经功能监测评价方法,用圆珠笔法检查手部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足底胫神经支配的感觉点评价神经感觉功能;通过检查眼睑闭合运动、小指外展运动、拇指对掌运动、腕背伸和足背屈运动,评价神经运动功能的变化。Jinlan.L等[7]报道,贵州省9个麻风病流行县对262例新患者联合化疗的监测中,发现麻风反应神经炎患者55例(20.99%),其中无痛性神经炎18例(6.87%),87.3%的神经损害发生在MDT治疗期间。本组报道现症麻风病患者神经炎的发生率为44.19%,无痛性神经炎发生率仅为2.33%,发生在抗麻风联合化疗期间占63.16%;与Jinlan.L等[7]报道有差异,可能与检查方法和判定标准有关,需要统一标准和加强现场麻防人员检查神经技能的培训。本组观察,多菌型麻风患者神经炎占55.17%,明显多于少菌型麻风21.43%,符合多菌型麻风神经受损较多的特点。下肢腓总神经炎为50.00%,明显高于其他神经,与下肢负重、关节活动及物理等损害因素有关。

皮质类固醇是治疗早期神经炎的首选药物,2000年WHO的全球策略推荐使用泼尼松治疗。皮质类固醇对50%~70%发生在6个月内的神经损害有效,如果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已经超过6个月,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不佳。一项随机对照研究(RCT)对不同的皮质类固醇疗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Ⅰ型反应患者接受泼尼松治疗20周的结果好于12周[8]。对于面部有皮损的患者,建议在服用联合化疗药物的同时服用皮质类固醇。Jinlan.L等[7]报道,对急性神经炎采用40~60mg的泼尼松,逐渐减量24周疗程;对无痛性神经炎采用40mg的泼尼松逐渐减量治疗6个月,85.45%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本组报道,18例急性神经炎疼痛或触痛症状用泼尼松治疗2.27个月后全部消失,与张连华等[9]报道的91.67%类似。早期发现麻风病、定期开展神经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采用泼尼松规范治疗神经炎,可防止神经损害发生残疾。

(感谢中国CDC麻风病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室主任严良斌教授指导)

[1]李文忠.现代麻风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280-283.

[2]Wilder-Smith EP,Van Brakel WH.Nerve damage in leprosy and its management[J].Nat Clin Pract Neurol,2008,4(12):656-663.

[3]Santhanam A.Silent neuropathy: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using 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s[J].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03,69(5):350-352.

[4]Roberts AE,Nicholls PG,Maddali P,et al.Ensuring inter-tester reliability of voluntary muscle and monofilament sensory testing in the INFIR cohort study[J].Leprosy Review,2007,78(2):122-130.

[5]Suresh M,Nicholls PG,Das L,et al.Voluntary muscle testing and dynamometry in diagnosis of motor impairment in leprosy:a comparative study within the INFIR Cohort Study[J].Leprosy Review,2008,79(3):277-294.

[6]Khambati FA,Shetty VP,Ghate SD,et al.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nerve palpation,monofilament testing and voluntary muscle testing in detecting peripheral nerve abnormality,using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as gold standard;a study in 357 patients[J].Leprosy Review,2009,80(1):34-50.

[7]Jinlan L,Hongjiang M,Wei K,et al.Government health workers as implementers of prevention of disability measures:an assessment of a prevention of disability project in selected counties of Guizhou Province,Peoples’Republic of China[J].Leprosy Review,2008,79(3):295-302.

[8]Rao PS,Sugamaran DS,Richard J,et al.Multi-centre,double blind,randomized trial of three steroid regimen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1 reactions in leprosy[J].Leprosy Review,2006,77(1):25-33.

[9]张连华,章体慧,陈宗兰,等.48例麻风病人神经炎监测及治疗效果[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1):42-43.

猜你喜欢

触痛无痛性麻风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研究
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膝部滑囊炎病灶注射方法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警惕善于伪装的肿瘤无痛性征兆
我坐在夜寒里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消除麻风在行动
谨防无痛性疾病“偷袭”
溃疡丸内服合溃疡散外敷治疗麻风病营养性溃疡56例
冬天,有一只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