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1-03-22朱娟妮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达拉氯吡格雷

朱娟妮

(河南省三门峡三和医院内科,河南三门峡 472000)

急性脑梗死(A IS)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具有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的特点[1],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减轻脑梗死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37~73岁,平均(64.28±10.69)岁;脑梗死位于基底节区52例,额叶18例,颞叶11例,脑室旁9例,梗死面积直径(3.2±1.5)mm;合并症:高血脂31例,高血压25例,糖尿病20例,冠心病8例。全部患者均经影像检查证实有脑梗死存在,且发病3d内,尚未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全部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营养支持治疗等处理,并根据患者合并症控制血糖、降脂、调整血压等对症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30mg+生理盐水250m L,静脉滴注,2次/d,连用2周;口服氯吡格雷75m g,1次/d,连续应用2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 g+生理盐水250m L,静脉滴注,2次/d,连用2周。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P <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45 27.78±7.19* 8.98±4.87*△对照组 45 28.37±7.08 13.04±5.13* t 1.769 4.523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急性脑梗死”疗效标准拟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或评分增加、病情恶化。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进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内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功能障碍,其局部血管闭塞后梗死中心区细胞迅速死亡,其周围半暗带血流不同程度下降并引发缺血级联反应,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坏死区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死亡[3]。但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可恢复功能,如超过时间窗,可出现再灌注损伤,主要机制在于自由基过度形成和自由基“瀑布式”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和酸中毒等一系列变化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临床研究提示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的标志,脑梗死发病初期含量急剧减少。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可抑制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有效防止脑细胞的过氧化损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研究提示,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死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4]。本研究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也证明了这一点。

氯吡格雷是噻氯匹定的乙酸衍生物,是非竞争性腺苷二磷酸(ADP)抑制剂,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结合及继发由ADP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活化,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还能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抑制其它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5];同时,氯吡格雷还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和供氧量,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两药联合应用,可清除自由基的同时,恢复血流再灌注,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于单用依达拉奉(P <0.05)。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且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1] 荣本兵,王玉红.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7):35-36.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国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王伟平,牛国忠,金石,等.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7,24(2):154-156.

[4]张毛讲,康学民. 依达拉奉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3):47-48.

[5] 蔡畅. 依达拉奉加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106例体会[J].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67-868.

猜你喜欢

达拉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