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1-03-19仲稳山

卫生软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咨询心理健康

仲稳山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泰州 225300)

自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实施以来,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传统模式是指在学校、家庭、社会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针对大学生个体或群体开展的面对面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它的最显著特点是受教育者与施教者能够在现实环境中发生直接接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休闲、娱乐、交往、贸易等活动的主要载体。根据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12月发表的“第21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已达2.1亿人,24岁以下的占50.90%,其中大学生占 34.80%(大专生为 18.70%,本科生为16.10%),可见大学生网民已经成为上网一族中的主力军。面对大量以虚拟网络生活为主要生存状态的大学生,传统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暴露出其时空资源的利用缺陷,因此,需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来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虚拟网络领域里可能存在的或未能充分涉及到的教育盲区。

1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网络过度使用者和网络成瘾者的咨询与治疗,而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技术及其相关功能,以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求助者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分析心理困惑、解决心理问题、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成长的过程。它主要包括网络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理测量、网络职业生涯辅导、网络心理危机干预等。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相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如下五点特征[1]:第一,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第二,实现了心理健康知识信息资源共享;第三,能够运用网络本身具有的虚拟性、保密性功能,促进大学生积极袒露自己的真实内心世界和难以启齿的隐私问题,实现较小阻抗甚至于无阻抗的心理援助;第四,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达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第五,可以根据求助者的需要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转化成现实环境下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

2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保障体系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必须依赖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来提供领导支持和管理支持。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仅靠高校自身的独立行为无法发挥足够的效用,必须有政府的直接参与,并自上而下地构建出中央、省、高校三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体制,才能最终实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本课题组研究认为,保障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的组织核心是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厅,教育部和教育厅的功能不应仅仅停留在发文与号召的层面,而应该在全国和各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扮演领头羊角色,发挥更加具体和明确的作用。首先,在国家层面,应由教育部牵头,在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中成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门。该部门一方面要行使行政指挥职能,负责指挥、协调各省和各部属高校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体现技术服务功能,研究并整合国际与国内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资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技术资源等,组建面对全国大学生的国家级官方网站,及时在全国范围内通报各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状况、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网络途径解决全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发展成长提供各类学习与实践资源。第二,在省(直辖市)级层面,应由教育厅牵头,在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中设立专门从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构,该机构一方面要接受教育部相关部门的指导,承担指挥、协调各市及各省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整合全省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资源,组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为全省的大学生心育提供网络服务。第三,在高校层面,应由高校党委牵头,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中成立既是执行者又是指挥者的网络心育机构,一方面负责贯彻执行中央、省两级领导机构下达的任务,另一方面负责指挥全校的各级各类组织、部门协调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保障体系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所有参与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经验,而且要擅长使用网络技术,熟悉网络的各种功能,但是,要求心理工作者是全才是不现实的。因此,无论是中央级、省(直辖市)级还是高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都必须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网络的运行和维护,确保心理健康工作者在人-机-人互动中没有阻碍发生。本课题组研究认为,这些技术维护至少应包括8个方面:①网页设计的吸引力。许多高校现有网站的页面,特别是主页面,要么单调、呆板,显得平庸乏味,要么成为街头广告,显得花哨。因此,网页设计人员必须要认真调研当代大学生的视觉心理,让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所有网页对大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吸引力,体现出心理网站应有的特色;②网站栏目内容的更新频度。部分高校现有网站的栏目内容由于没有及时更新,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陈旧过时的信息;③网站中病毒的清除。由于网站具有开放性,很容易遭到病毒的感染,必须不断清除感染的各类病毒,才能确保网站的健康运行,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实施及时而不间断的干预;④网站中各类心理测量软件的使用与维护;⑤不良信息,特别是暴力、色情信息的屏蔽;⑥网站内各类心理健康指导的课件、心理电影等的顺畅播放;⑦心理健康相关网站的互相链接;⑧求助者由网络咨询转为电话咨询的转换等。

4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形式而发挥作用,它的目标必须依靠网络系统的支撑才能得以实施。实施途径包括如下6种:

4.1 建立并完善中央、省、高校三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作为实施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网站的建立与运行需要经费的支持。本课题组认为,网站维护的费用应该由所隶属的部门负责落实。但是,截止目前,我国没有一家由中央、省级政府部门拨专款投资组建的官方网站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服务,因此,建立由政府投资的中央、省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应是实施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工作;高校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已经普及,但是良莠不齐,许多网站只有简单的应付检查的内容,没有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用,原因是网站的经费与人员均没有到位。本课题组认为,这些高校可以寻求与当地的一些电信企业进行合作,从而解决技术人员与维护经费的不足,与合作单位实现双赢。

4.2 提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2]

由于学生在网络的影响下,视野更广、要求更多、意识更强,这就要求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要有更为广博的知识、更细心的观察、更有针对性的方法。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如果要从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首先深入到网络世界,亲自去经历学生所经历的各类事件,获得网络生活的各种体验,才能找到与学生进行对话的平台,从而不被学生视为外行而被拒绝。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学生有可能会提供虚假信息[3],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有较强的判断力,能够从众多的信息中迅速选择所需的有价值的信息加以思考和评价。在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师要努力拥有突出的指导能力和较强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

4.3 加强高校现有网站栏目的建设,使其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我国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不但现有的栏目稀少,而且栏目中的内容非常贫乏,甚至有些栏目内竟然充斥了各类广告。为了发挥网站栏目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栏目管理者必须从大学生的视角来设计栏目种类,精心选择和设置栏目内容。

4.4 开展真正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络咨询包括在线咨询和离线咨询,其中在线咨询包括网上文字、语音咨询和视频咨询等,离线咨询包括电子邮件咨询、QQ离线咨询等。许多高校网站的首页上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链接,学生需要网络咨询时,很难在学校的首页上找到进入网上心理咨询的链接,即使存在网络心理咨询,大多是指离线心理咨询而不是在线心理咨询。有些具有在线心理咨询链接的网站,却仅限于在校园内使用此项功能,如果在校外发生紧急状况,受校园网限制,学生根本不能够进入学校的心理咨询网站,无法及时向教师发出心理援助的请求。在中央、省、高校三级心理网站开展真正的网络心理咨询,可以让广大大学生在校园内外都能够获得及时的心理帮助,减少各类心理危机事件向灾难性事件转化的几率。

4.5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中的不良信息

由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运用计算机终端设备连线中央、省和学校的心理健康网站。在鼓励学生上网接受心理帮助的同时,学生必然要接触到网络世界中的暴力、色情等各种不良网站、网页,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融入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利用网络,如何消除各种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4.6 及时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转换成现实的面对面的心理帮助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正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根据心理援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及时将网络上建立起的良好咨访关系转化成现实生活中的面对面咨询,实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互补。

[1]孟维杰,张晓书.网络心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反思与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151-153.

[2]徐晓芳.论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J].江西教育科研,2006,(4):25,77.

[3]王孝红.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健康教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9):104-107.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咨询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