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项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应用价值评价

2011-03-19张晓坤李勰璘古雅珏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肾病病情

张晓坤 李勰璘 古雅珏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 51014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s nephropathy,DN)是指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具有可逆性,因此,及早发现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及时治疗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目前肾脏病的实验室诊断多以尿蛋白,尿素氮,肌酐等作为主要检测指标,难以及早发现早期肾损伤。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有关,血清胱抑素C(Cys-C)与α1-微球蛋白(α1-MG)均为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1],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是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2],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病情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血清中HCY、Cys-C、α1-MG、sTM及CRP等五项指标的检测,以探讨联合检测对DN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92例,病程4~20年,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根据患者3个月2次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的平均水平将DN患者分为3组:(1)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30mg/d)95例,男56例,女39例,年龄35~72岁,平均(48.2±12.9)岁,未包括DNⅠ、Ⅱ期患者;(2)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Ⅰ、Ⅱ、Ⅲ期)患者(EDN组,UAER 30~300mg/d)98例,男57例,女41例:年龄36~73岁,平均(49.1±13.1)岁;(3)临床糖尿病组(CDN组,UAER>300mg/d)99例,男52例,女47例,年龄35~74岁,平均(49.4±14.5)岁。另设健康对照组102例,男58例,女44例,年龄32~74岁,平均(45.2±15.8)岁。以上受测者均排除心血管、肝脏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各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

1.2 标本收集

所有受试者2周前停用抗凝血、抗血小板药物,禁食12h后采清晨空腹静脉血3mL,同时留取24h尿(晨起8时~次日8时内)。

1.3 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总量,计算UAER;采用酶转换法检测HCY,试剂盒由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ys-C、α1-MG及CRP,试剂盒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采用ELISA法检测sTM,试剂盒由American diagn-ostic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DM患者UAER、HCY、Cys-C、α1-MG、sTM及CRP的水平变化

DM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DM患者五项检测指标的变化(±s)

表1 DM患者五项检测指标的变化(±s)

注:**P <0.01

检测指标 对照组(102例) DM组(292例)UAER(mg/d) 6.32±3.13 302.42±121.69** HCY(μmol/L) 9.23±5.21 21.23±7.21** α1-MG(mg/L) 6.95±4.12 8.65±3.65** sTM (ng/mL) 4.11±0.45 7.95±1.08** Cys-C(mg/L) 0.97±0.12 23.65±1.40** CRP(mg/L) 2.13±0.82 18.32±3.12**

2.2 DN各组间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变化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患者血清五项指标水平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见表2。

表2 DN各组间五项检测指标的水平变化(±s)

表2 DN各组间五项检测指标的水平变化(±s)

注:与SDM组比较,**P<0.01;与EDN组比较,▲P<0.01

检测指标 SDM组(95例) EDN组(98例) CDN组(99例)UAER(mg/d) 31.23±7.13 198.32±52.69** 412.54±102.69▲HCY(μmol/L) 12.12±4.12 21.51±6.14** 32.85±7.56▲α1-MG(mg/L) 7.25±2.97 11.12±5.68** 16.41±6.11▲sTM (ng/mL) 5.75±0.85 7.16±1.02** 9.56±1.32▲Cys-C(mg/L) 2.01±0.32 22.41±1.25** 45.58±1.42▲CRP(mg/L) 9.21±0.92 15.85±1.52** 28.42±2.65▲

2.3 五项检测指标水平变化与UAER相关性分析

在DM组中,以五项检测指标为应变量,以UAER为自变量,分别与UAER水平间进行相关分析,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Y、Cys-C、α1-MG、sTM、CRP水平分别与UAER呈正相关性(r=0.56,0.77,0.61,0.58,0.69;P<0.05)。

2.4 糖尿病各组间五项指标

阳性率分别以HCY>20.0μmol/L,Cys-C>1.55mg/L,α1-MG>7.5mg/L,sTM>3.5ng/mL,CRP>5.0mg/L,UAER>8.5mg/d为阳性,各指标阳性率见表3。表3说明在DM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HCY、Cys-C、α1-MG、sTM、CRP最早出项,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数据,UAER异常也出项较早但阳性率低于HCY、Cys-C、α1-MG、sTM、CRP。见表3。

表3 DN各组检测指标的阳性率[n(%)]

3 讨论

DN是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报道,DM合并肾脏病者为糖尿病主要合并症群,并且随着DM病程的延长,DN的发病率不断增加,DM病史5~10年者,DN发生率为7%~10%;DM病史10~20年者,DN发生率为20%~35%;DM病史20年以上者,DN发生率几乎达到100%[3]。若在DM并发DN早期给予积极治疗,这时肾脏病尚处于可逆阶段,对改善DM患者的临床症状意义重大,故DN的早期诊断极其重要。

HCY是一种含硫基的氨基酸,是胱硫醚和蛋氨酸转硫化或甲基化代谢旁路中形成的中间产物。近年来认为,高HCY血症是DN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4]。HCY在血浆中能自我氧化,形成半胱氨酸混合二硫物,其与LDL发生聚集,产生活性氧(包括超氧化物、过氧化物等),促进泡沫细胞形成;与此同时活性氧,尤其是过氧化氢与自由基一起促进LDL氧化,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最终导致微血管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形成,高HCY血症可能通过上述机制影响肾小球基底膜细胞功能,使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和孔径发生改变,导致蛋白尿,是早期肾功能受损的标志物之一[5]。

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的成员之一,由有核细胞产生,在组织中产生的速度恒定,由于分子量小,在生理PH环境中带正电荷,因此循环中的Cys-C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并且在近曲小管中被重吸收并降解,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C的唯一器官,所以血清Cys-C由GFR决定,受影响因素非常小,是一种理想的反映GFR变化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6],与α1-MG一样能够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而血栓调节蛋白(TM)是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多糖,其中sTM在内皮细胞受损时可释放到血液中,是目前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本研究表明,DM患者UAER、HCY、CYS-C、α1-MG、sTM及CRP等各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DN各组间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着DN病情的进展,血清五项指标含量明显增高(P<0.01),其中以CDN组患者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五项指标水平分别与UAER成正相关,说明各项指标与DN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表1、2可知,糖尿病各组间HCY水平随肾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DM患者血清sT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随HCY水平增加而增加,提示HCY是一种血管损伤性氨基酸,它可能通过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糖尿病肾脏病变;表3说明在DM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HCY、Cys-C、α1-MG、sTM、CRP最早出项,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数据,UAER异常也出项较早但阳性率低于HCY、Cys-C、α1-MG、sTM、CRP;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且其水平随着UAER的升高而升高,与病情呈显著正相关(P<0.01),可作为DN患者病情检测的新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HCY、Cys-C、α1-MG水平可作为DN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sTM反映高HCY水平的DN患者的微血管损伤程度;CRP与DN患者病情正相关,可作为DN患者病情检测新指标,五者之间及与DN之间关系密切,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敏感性及阳性率,对DN发病机制的研究及病情的判断、监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从不同角度、更全面协助DN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由于上述检测方法均能实现常规化,建议在常规糖尿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定期联合检测,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实时监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发生、发展,对于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延缓、治疗和减慢疾病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 赵英,林成芬,杨劲. 胱抑素C及α1-微球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9):935-939.

[2] 智喜梅,梁奕铨,肖亦斌. 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1):18-21.

[3] 梁静,多来提. 糖尿病肾病患者转铁蛋白与β-2微球蛋白和微量清蛋白的关系[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6):971-973.

[4] 邵耀明,吴国荣,倪芳颖. 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2):277.

[5] 陈微,胡汉宁,吕民. 血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9):913-917.

[6] 涂水良,詹爱霞.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262-1263.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肾病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S-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辐射诱导小鼠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