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1-03-19郑爱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亮度血气

郑爱华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安徽亳州 2368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所致[1],多发生于早产儿,病情重、死亡率高,1980年日本滕原哲郎首次使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欧洲2001年PS应用指南指出,使用PS可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病死率,减少气漏的发生,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为探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笔者所在医院使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22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例患儿系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5月新生儿特护病房收住的新生儿。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胸片结果,按照《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标准,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表现均有呻吟、气促、紫绀、三凹征阳性,肺部听诊部分患儿有湿啰音。其中男17例,女5例。孕周<30周11例,30~35周6例,>35周5例。其中双胞胎3对,有窒息史3例,胎盘老化2例,母亲有糖尿病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症2例。

1.2 治疗方法

使用的PS系猪肺磷脂注射液,由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用量100~200mg/kg,用药前将药瓶在手中温化,使药瓶升温至37℃,轻轻上下转动,使药液均匀。用药前彻底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执行无菌操作,分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从气管插管中注入药液,每次注入药液后用球囊加压呼吸1min,若无特殊情况,用药后4~6h不予翻身拍背吸痰。

1.3 观察项目

(1)临床反应。观察气促、发绀有无改善,三凹征缓解情况,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3]。(2)血气分析。用药前与用药后2h查血气,观察pH、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变化情况,并对用药前后血气分析结果进行t检验。(3)肺野透亮度。用药后6~12h复查胸片,观察肺野透亮度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用药后反应

用药后可发现患儿皮肤迅速转红,血氧饱和度上升,不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呻吟、气促情况缓解,三凹征不明显;机械通气的患儿在用药后30min下调呼吸机参数,生命体征监测平稳,6~12h复查胸片,肺透亮度明显好转,结果见图1、2。

图1 用药前肺透亮度

图2 用药后肺透亮度

2.2 血气分析

用药前与用药后2h查血气,对用药后2h与用药前血气结果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pH、PCO2、PO2均有显著性变化,见表1。

表1 PS应用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

表1 PS应用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

注:与用药前比较,*P<0.01

时间 pH PCO2 PO2用药前 7.18±0.05 53.80±8.25 55.0±6.2用药后2h 7.30±0.06* 40.50±8.00* 64.2±6.2*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很多,其中主要是由于缺乏PS引起。临床表现为出生后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病理上以肺泡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4]。

PS是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一种磷脂蛋白质复合物,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稳定肺泡内压,维持肺顺应性。此外还有抗水肿、促纤毛运动、抗炎、平滑肌松弛等作用。如果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萎陷形成肺不张,使气体交换面积减小,肺顺应性下降,临床上就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胎儿在胎龄22~24周时肺Ⅱ型细胞已能产生PS,但量不多,随着胎龄增长,PS的合成逐渐增加,故此病多发生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另外此病的发生也受其他因素影响,如围生期窒息、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急诊剖宫产、性别(男性多发)、双胞胎之第二产出者[5]。

外源性PS替代疗法减少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及疾病的严重度[6],降低了病死率。临床实验表明使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迅速改善肺的换气功能,改善肺顺应性,提高动脉氧分压,降低吸入的氧浓度及机械通气的压力。有报道早期应用PS有利于尽早增加肺潮气量,提高肺功能残气量和肺顺应性,阻止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的发生,促进内源性PS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肺上皮细胞的再生。本研究22例患儿应用PS后,观察到患儿皮肤迅速转红,不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呻吟、气促情况缓解,三凹征不明显;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在用药后30min下调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所有患儿使用PS后胸片提示肺透亮度好转,是由于PS应用后降低了肺泡表明的张力,使肺泡在呼气末维持扩张,从而维持充分的气体交换。但PS在一定酸碱范围内发挥最大作用,超过此范围,其降低肺泡表明张力的作用将大大减弱,严重酸中毒时肺血管痉挛,肺血流阻力增加,灌注不足,血浆蛋白外渗,渗出的血浆蛋白可抑制PS的功能[7]。故在应用PS前应纠正酸中毒,维持内环境平衡可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成功率[8]。

使用PS后呼吸机参数应降低,若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合理时,反而会对机体产生副作用,其中包括对PS的损害,肺泡过度膨胀或萎陷的肺泡反复被强行打开以及过强的剪切力会引起PS的结构和功能损害,故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应注意血气的监测以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9]。虽然PS中的蛋白质属于异种动物蛋白,但已证实极少引起过敏反应,本组所有患儿使用PS后均无过敏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医院使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减轻了该病的严重程度,降低了呼吸机使用条件,疗效较好。

[1] 王新杰,关惠娟. NCPAP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 实用全科医学,2008,6(4):365-366.

[2] 诸福堂,胡亚美. 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58-461.

[3] 叶莉,乔继冰. 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53):93.

[4] 金汉珍. 实用新生儿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1-428.

[5] 吴圣楣,陈惠金. 新生儿医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72-273.

[6] 王留彬,陈菲,刘宇.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患儿的预防作用[J].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70.

[7] 李杰,樊寻梅,宋国维. 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因素[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1):12-15.

[8] 黄国盛. 固尔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78.

[9] 郭芳. 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防及治疗[J]. 现代医院,2007,7(6):24-25.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亮度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远不止DCI色域,轻量级机身中更蕴含强悍的亮度表现 光峰(Appptronics)C800
亮度调色多面手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亮度一样吗?
黑珍珠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集成光场三维显示亮度均匀性校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