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认知对学习能力的积极影响

2011-03-18田宝忠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元认知调节水平

田宝忠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191)

元认知对学习能力的积极影响

田宝忠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191)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最早提出的。人类的学习智力既包括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也包括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自我调节以及自我改善等高级元认知过程。用元认知提高高职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元认知的动态调节,使高职学生真正地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和高超的操作技巧,为学生普遍地提高学习能力和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和参考。

心理学;元认知;元认知调节;学习能力

一、“元”和“元认知”概念的提出 (M eta and M etacognition)

二十世纪科学和哲学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越来越多地以自身为对象进行研究和反思,出现了元科学、元理论、元哲学等大量的“元”研究。元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对内省法的自我证明悖论的哲学思索。1956年,哲学家为解决这一悖论引进了元(meta)的概念。哲学家们针对客体水平提出了元水平的概念。客体水平指的是客体对本身的表述,而元水平指的是客体对自身水平表述的反思。存在于客体水平和元水平之间的这种区别,使得我们可以将一个过程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进行的过程来分析。其中,任何一个较低层次的过程都可成为一个较高层次过程的对象。因此,内省可看做是认知主体对客体水平的意识作出元水平的言语表述,这样一来,关于内省法的自我证明悖论就得到了解决。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在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理论中最早提出。弗拉威尔首先使用了元认知的概念。弗拉威尔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和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的检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在他看来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是元认知的两大主要成分。元认知的提出可以使我们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人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握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实质。1989年,董奇等国内研究者则认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节三个成分。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指认知主体在认知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它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一是有关知人方面的知识,它是认知主体对于人的认知规律,对于自身的认知能力、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内部各种认知能力相似和差异的认识,即所谓知己知彼。二是有关知事方面的知识,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要求和任务的认识。三是有关知法方面的知识,它是认知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完成认知活动的任务和要求时,对采取的认知方式或方法的认识,也就是说,在认知活动中,应采取什么样的认知策略才能更好地完成认知任务。

元认知体验。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在认知活动中所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绪体验。元认知体验可能出现在认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成功时有喜悦的体验,失败时有沮丧的体验;可以是对知的豁然体验,也可以是对不知的困惑体验。认知主体对这些体验有时能清楚地意识到,有时可能是下意识的;有时可以持续很长时间,有时瞬间即逝。元认知体验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愉快、喜悦的体验可能引导认知活动进一步深化,进而圆满的完成认知任务,而失败、沮丧的体验可能会导致认知活动的终止。

元认知调节。元认知调节是指认知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把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自觉的监控、调节的过程。在具体的认知活动中,它表现为通过不断地对认知结果进行检测,形成反馈机制,对认知计划、认知策略等进行修正,顺利地达到认知目标,完成认知任务。它包括:制定计划、执行控制、检查结果和采取补救措施四个环节。

二、元认知与智慧型教师 (M etacognition and Talented Teacher)

具有元认知能力是智慧型教师的必备条件。元认知理论的提出使人们意识到,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和怎样学,而且要懂得如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即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的核心是自我调控。自我调控是教师对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与监控的能力,包括对教学过程预测、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教法、时间管理、调节力度、执行计划、反馈与分析效果、采取补救措施等能力。自我调控还包括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调节与控制自己思维、情绪和行为。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与监控,关系到对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效率。就一具体的教学过程而言,教师的自我调控包括教学活动前,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对自己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预测、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学活动中,随时监控、调节并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2 velopment),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教学结果的了解和评价,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做出正确的归因,提出补救措施。

三、元认知与学生 (M etacognition and Prom ising Student)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关注的是刺激的强弱和次数;认知结构同化理论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原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它重视的是已掌握的知识与要学的知识是否发生联系。总之,以往的学习理论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思维等能力的作用,把学习理解为对认知材料的感知、记忆、理解、加工的过程。而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仅是对所学的材料进行感知、记忆、理解、加工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元认知是认知活动的最高水平。认知过程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过程的运行水平。元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对象、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结果,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它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

心理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主要表现在元认知发展水平的高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具有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好的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并能对学习中的错误及时修正,最后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不善于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和运用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更不能很好地运用认知结果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即使发生了认知错误也浑然不知。我们常常发现,在考试结束后,优秀的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回忆答题过程、判断结果正确与否、并能对考试成绩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自己答题的过程模糊不清,很难正确评估考试成绩。所以,元认知的发展水平是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

那末,哪些教学措施能够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呢?元认知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也受到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经验的限制。教学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元认知的培养。要有效地培养元认知能力,除了要确定学生现有的元认知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外,还必须了解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当前状况与可能达到的水平,使得元认知的培养有依据、有目标地进行。我国有的学者结合国外的研究提出了以下措施:每天写学习日记;加强对自己和他人认知过程的意识;进行自我质疑;对自己的理解力进行监控和评估;提供练习与反馈的机会;意识到与学习效果相关的因素。通过这些措施,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激励自己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促进学习,对所学材料的性质特点、自己当前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和心理状态、效果检验的标准与形式等等进行自我认识与调控。

笔者认为培养元认知水平的有效方法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传授元认知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讲解元认知知识,使学生知道元认知是什么,这是元认知培养的必要环节,唤醒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帮助学生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让学生明白自己独特的认知特点、兴趣和各项能力的高低。其次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知识只有在元认知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实践,内化为自己的体验,才可能使学生在今后的认知活动中自觉而有效地运用认知策略。笔者还认为,元认知体验的重点在体验其过程和结果上。在元认知过程体验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自己在解决某个问题或学习某项新内容时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这样的认知过程,深化对原有的元认知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运用合适的认知策略的意识和技能。这要求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元认知水平,尽可能地向学生详细讲解他们在认知任务面前分析问题、寻找并发现有效的认知策略、问题获得解决的过程。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解决任务,让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分别让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学生和没有解决问题的学生讲述自己的认知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这些学生的反省认知能力,也使得其他同学获得了体验别人的认知过程并与之作比较的机会,藉此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省、评价,从而提高对认知活动的监控水平,丰富认知策略。在元认知结果体验方面,元认知结果体验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愉快、喜悦的体验可以引导认知活动进一步深化,进而圆满地完成认知任务。

四、元认知的动态调节 (M etacognitional Self-adjusting)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者认为,元认知并非静态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只有人所独有的,以监测和控制为核心的,对自己认知的动态调节活动。因此,在元认知这一动态过程中,元认知调节是其核心所在。根据前人的研究,个体的元认知调节能力至少包括六个子过程:预测(Prediction);计划(Planning);策略选择(Strategies Selecting);监测(M onitoring);修正(Debugging);评价(Evalua2 tion)。我们可以将元认知调节的六个子过程应用到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活动前,根据自身知识和资源条件、教学任务的性质和难度,对完成教学任务的可能性先做出估计,即预测过程。接下来,教师要对即将采取的教学行为进行策划,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确定讲解思路,即计划过程。教师为了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技巧,包括对教学素材的组织、对教材内容的精细加工、教学规律的总结以及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等,就是策略选择。教师根据教学效果,对所实施的进程和策略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即在注意、记忆、思维理解等认知过程中,教师对活动效果作出自我反馈,这一过程就是监测。教师根据监测所得信息,对教学活动采取适当的矫正或补救措施,包括纠正错误、排除障碍、调整思路和教学方法等,这样做其实就是修正。最后,在教学行为结束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计划、效率、效果和收获进行评价,即评价过程。

从学生方面讲,预测指在学习活动前,学生根据自身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任务的性质和难度,对完成学习任务的可能性做出估计。计划指学生对即将采取的学习行为进行策划,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等。策略选择指学生为了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技巧,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预习、学习规律的总结以及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等。监测指学生对认知行动的进程和策略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即在注意、记忆、思维理解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中,学生对认知活动的效果所作的自我反馈。修正指学生根据监测所得信息,对学习活动采取适当的矫正或补救措施,包括纠正错误、排除障碍、调整思路和学习方法等。评价指学生在学习行为结束后,对学习活动的计划、效率、效果和收获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双方还应根据元认知调节能力的六个子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交流与互动,这是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学双方元认知调节水平同时提高,培养出的学生才能真正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和高超的操作技巧。当教学双方元认知调节达到一定水平时,尖子人才自然就培养出来了。

五、讨论(Discussion)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上,即所谓的第一发展区。教师的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努力,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这种知识水平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对这种知识的学习,学生必须先努力向上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元认知理论恰好为这样的教育思路提供了理论的支撑。如何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必须对现有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反思性教学要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立足点,以教师如何学会教,学生如何学会学为目的,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这也是元认知双向调节的统一。

尽管元认知在高职教育领域还处于宣传和普及时期,元认知调节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元认知的评定十分薄弱。随着研究者对人类自身活动的监控和调节等高级元认知过程的普遍重视,元认知调节必将成为当代高职教育中智力研究,乃至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无论在教育领域还是职业教育领域,元认知调节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已经日益凸显。元认知在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培养拔尖人才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抛砖引玉,籍此引起同行们的讨论、批评和指正,为提高高职教育水平提供思路和参考。

[1]Flavell J H.M 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 roblem solving[M].RESN ICK L B.(ed.)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Hills2 dale,N J:Erlbaum,1976.

[2]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3]杨宁.元认知与教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03).

[4]程素萍.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03).

A bs tra c t:The concep t of metacognition w as first given by J.H.Flavell,an American psycholo2 gist in his book M 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 in 1976.Human learning intelligence includes not only the cognitive p rocess(attention,sensation and percep tion,memory,thinking and p roblem sol2 ving),but also the metacognitive p rocess(self-monitoring,self-supervising,self-adjusting and self-imp roving).From the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metacognition influences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ilities actively,and how metacognitive adjustment contributes to the shaping of intelligent teachers and highly-skilled students.It is also hoped that this paper w ill stimulate some new thinking on thew ay to imp rove students’learning abilities and to mould the students into outstanding talents.

Ke y w o rd s:psychology;metacognition;metacognitive adjustment;learning ability

The A ctive Inf luences of M etacognition on Learning A bilities

TIAN Bao-zhong

(Tianjin Sino-Germ an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 300191 China)

G432;G434

A

1673-582X(2011)02-0022-04

2010-11-05

田宝忠(1958-),男,天津市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元认知调节水平
方便调节的课桌
张水平作品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数学科目中元认知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