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下全球保险业的风险管理及启示

2011-03-16曾忠东贾荣

统计与决策 2011年7期
关键词:保险业金融危机保险公司

曾忠东,贾荣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成都610064)

金融危机下全球保险业的风险管理及启示

曾忠东,贾荣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成都610064)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金融业损失惨重,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也未能幸免。文章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保险业的风险变动和随之引发的保险业风险管理策略新动向,同时这些变革也给我国保险业在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中,如何防范风险、健康成长带来深刻的启示。

金融危机;保险业;风险变动;风险管理策略

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作为传统抵押贷款保险提供者、重要的信用担保机构以及次级债券重要投资者的国际保险业也在危机中遭受重创,一些大型金融保险集团陷入经营困境,不得不通过政府救助和出售资产来渡过难关。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业巨头们纷纷开始审视自身面临的风险,并寻求解决之道,全球保险业正在经历一场缓慢而又影响深远的变革。

1 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保险业面临的风险变动

1.1 投资风险凸显

国际保险业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保险公司持有的大量次级债券产品大幅度贬值带来的风险;②全球股市持续低迷导致投资收益率降低的风险。保险业购买了大量的次级抵押债券,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全球保险公司持有来自于美国发行人的次级抵押债券的比例为19%(另外,银行31%,资产管理公司22%,保险公司19%,养老基金18%,对冲基金10%。)金融危机中住宅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市场价格下跌,次级房贷违约率的上升,使保险业面临巨大的投资损失。美国国际集团(AIG)在住宅抵押市场的投资额占公司全部投资资产的11%,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高达52.9亿美元,创造了自1919年成立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纪录。

1.2 利差损风险剧增

2004年开始美国连续17次加息,贷款利率不断上升,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在连续17次升息之后终于在2007年8月一次降低基准利率0.5%,是通常调控幅度的2倍,此后又连续多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从5.25%降至0-0.25%。不仅美国如此,由于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各国央行为刺激经济回升,纷纷调低基准利率,长期利率保持极低水平。日本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0.1%的历史最低点,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也双双宣布,分别将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纪录低点的1%和0.5%不变。主要国家的政策利率都低于1.5%,一些国家的利率接近零,失去进一步降低的空间。作为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在2007年利率连续下调的情况下,必然面临利率风险甚至利差损的问题。寿险公司在危机前向保单持有人承诺的较高利率担保,在目前的极低利率水平下,将承受巨大的兑现压力。尽管在进入升息周期后利差损的压力会有所减轻,但无论是升息周期的长度还是升息幅度都将很难使利差损自然消除。

1.3 经营风险骤然上升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扩散,低的投资回报以及相关抵押贷款保险和金融担保保险产品面临的巨额保险索赔,造成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这不仅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净资产,而且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偿付能力相应的下降,有的保险公司甚至陷入财务危机。据统计,主要国家寿险公司的风险资本2008年普遍下跌30~40%,有的跌幅达到70%;非寿险公司资本金股本减少了15~20%,08年主要国家保险业的偿付能力已经跌至2002年的水平。2009年稍有好转,但尚不充足。

1.4 面临信心危机带来的风险

在此次危机中,美国最大的保险集团美国国际集团(AIG)的摇摇欲坠、日本大和生命的浑然倒塌,以及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AEGON)、荷兰国际集团(ING)、英国英杰华(Aviva)等世界知名保险公司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令保险市场的形象和声誉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消费者开始怀疑保险是否还“保险”。公众对保险业的市场信心下降,进而影响到承保人对保险产品的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在这种大环境下,2008年全球实际总保费收入出现了自1980年以来的首次下跌,而2009年,情况虽略有好转,这种下跌趋势依然不变。总体来说,工业化国家的保险业受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较大,澳大利亚(-11%)、英国(-9.4%)、美国(-7.8%)的保费下跌尤其显著,总保费收入下降了1.8%,新兴市场的保险业表现尽管较为强劲,实现保费的正增长,但增长速度大幅降低,2009年保费增长率为3.5%,远远低于2008年的11.8%。

2 金融危机下保险业风险管理策略调整的新动向

2.1 变革行业盈利模式,降低经营风险

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保险业内对行业盈利模式的重新审视和调整。回顾保险业发展史,国外保险业从上个世纪开始就由当初注重承保利润转向主要依靠保险投资收益的阶段,保险公司的承保甚至大部分都是亏损的。而此次金融危机下各保险公司投资收益锐减,出现全行业盈利大幅度的下降,为全球保险人敲响了警钟,事实证明这种单纯的追求投资收益的利润模式是不稳健不可持续的。深刻教训使保险业开始向风险补偿功能回归,更加重视发挥保险业本来意义上的保障功能作用。公司的经营模式正从以投资为主的盈利模式转向注重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双实现的模式上来。

2.2 建立风险应急快速反应机制

随着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很多国家保险监管当局和保险公司纷纷加强了保险业风险应急快速反应机制的建设。德国保险监管机构BaFin迅速成立了保险行业金融危机应急小组来进行行业风险预警和制定相应对策,极大的缓冲了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并于2009年1月22日颁发了《保险公司最低风险管理要求监管条例》,该条例要求各保险公司从目标、内容、执行以及最低保障等层面来制定详细的应急计划,以规范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赴俄美考察组(2009)考察可知,美国政府在2009年6月17日也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新的基础:重建金融监管》的金融改革方案,方案中新设了隶属财政部的全美保险办公室(ONI),负责识别可能引发危机的监管问题并搜集相关信息,向美联储提交作为一级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的保险公司名单,以及时对这些公司进行监控,降低破产风险。

而法国安盛(AXA)在危机中应对自如,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在危机中反应及时迅速,及时根据其保险资金投资取向计提相应的资产损失,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展开并购,向投保人展示其稳健的形象,极大的提升了其行业竞争力。反观AIG的表现则不尽人意,不仅没有前期的风险预警,又缺乏有效的应对举措,险些破产崩盘。

2.3 强调宏微观审慎监管并举和跨境监管合作

危机后,欧美保险业发达的国家在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中纷纷提出,摒弃过去过度强调从微观角度关注个别保险机构的风险的做法,强化行业风险的宏观把握,实行宏微观审慎监管并举的策略。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2009年6月首次建立了全球统一的保险监管规则——共同评估框架(CAF),CAF将从适用范围、集团结构与业务、定量和定性标准、监管合作、管辖权五个方面进行集团监管(姜波,2010)。同时在监管改革中体现出扩大对创新产品监管的范围并实现对其进行全方位监管的趋势。同时,以加强对跨国保险集团监管为重点的国际监管合作也逐渐被提上议程。IAIS已于2009年10月通过了《将监管联席会议用于集团监管的指引文件》,对监管联席会议的职能、执行形式等问题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指导意见。

3 金融危机下我国保险业的启示

3.1 专注保险主业,稳定经营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AIG因非传统保险业务陷入破产边缘。相反,凡是立足保险主业,以风险保障型产品为主,进行适度投资和创新的保险公司则表现稳健。国内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在受前两年投资收益井喷的影响,银保业务、投连险业务迅速扩张的同时,更要深刻意识到:保障才是保险最基本的功能,现阶段还需专注保险主业,积极抓住风险保障型产品这一主线,合理调整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业务结构,在经营中不断提高承保业务的质量,努力提高承保盈利。同时应对保险资金进行理性投资,积极引导和鼓励保险机构尤其是中小保险企业建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推进保险资金的专业化、多元化的运作。达到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的双实现。

3.2 建立反应快速的风险预警和监测机制

危机来临之时,也是对保险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和反应机制的考验之时。我们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保险行业系统上下联动的风险防范机制,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加强对保险业风险状况的动态监测,实施全面的压力测试,尽可能的将风险至于实时监控之下,及时向全行业提示风险变化,积极做好危机处理,避免风险跨部门、跨公司的传递,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

3.3 树立全方位的监管意识,打造多层次的合力监管结构

适度有效的监管永远都是市场健康平稳运行的保障。我们一方面要在监管目标上树立全方位的监管意识,既要在微观上关注保险机构的公司行为,又要在宏观上整体把握保险业的行业风险,做到宏微观审慎监管并举;另一方面要打造多层次的合力监管结构,公司建立内部监管机制,与保监会外部监管双管齐下,形成内外部监管的格局;保监会也要通过定期参加联席会议来加强与证监会、银监会的监管信息交流,从实质上形成一体化的监管机制。此外,还应及时了解国际保险监管动态,加强监管的跨境合作。

3.4 加强消费者信心管理,提高保险业透明度

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消费者对保险业或保险公司的信心对保险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应以满足人民群体风险保障的基本需求作为落脚点,同时加强消费者信心管理,及时进行保险业信息披露。一方面保险公司应积极遵循保监会于2010年6月12日颁布的《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完善自身信息披露制度,并推动相应的支持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监管机构要加强对保险行业透明度的监管,逐步完善透明度监管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提高保险行业透明度,使社会及时了解整个行业和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重振消费者对保险市场的信心。

[1]金季.美国次贷危机:演进及启示[N].中国财经报,2007-11-27.

[2]Swiss Re.Global Insurance Review 2009 and Outlook 2010[R].Insights,2009,(12).

[3]Swiss Re.World Insurance in 2009:Premiums Dipped,but Industry Capital Improved[J].Sigma,2010,(2).

[4]Swiss Re.World Insurance 2008:Life Premiums Fall in th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strong Growth in the Emerging Economies[J].Sigma,2009,(3).

[5]张艳妍,何曜.金融危机中的国际保险集团及启示[J].中国保险,2009,(6).

[6]徐文虎,方贤明.金融危机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契机[J].保险研究,2009,(4).

[7]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赴美俄考察组.考察美俄保险市场的若干思考[J].保险研究,2009,(11).

[8]吴定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保险业:监管与发展[J].中国金融,2009,(9).

[9]孙祁祥,郑伟,肖志光.保险业与美国金融危机:角色与反思[J].保险研究,2008,(11).

[10]许闲.金融危机下德国保险监管的应对与借鉴[J].中国金融,2010,(1).

F842

A

1002-6487(2011)07-0148-02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9BJY002)

曾忠东(1969-),女,重庆璧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保险与金融风险管理。

(责任编辑/易永生)

猜你喜欢

保险业金融危机保险公司
扩散风险模型下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最优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回顾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