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45例进球攻略研究

2011-03-06博,刘

中国体育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杯赛足球赛控球

高 博,刘 卫

1 选题依据

足球比赛的根本目的是获取胜利,而取胜的实现依赖于争得控球权并进球,创造并把握射门机会是球队获取胜利的惟一途径。由各大洲顶级国家足球队参加的世界杯决赛,是足球运动最高水平的竞技大赛,各队在比赛中从组织发动进攻到进球这一推进过程所运用的多种进攻技、战术手段,客观反映出高水平队的进攻、进球普遍规律[7,8]。认识这些特点及规律,将其用于足球实战和训练中,对改善各级球队进攻能力和提高球队竞技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参赛队进球前进攻技、战术手段运用情况的研究,揭示其在现代足球比赛中的特征和规律。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5例进球情况。

2.2 研究方法

阅读关于足球比赛进球、进攻技战术方面的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指标及统计尺度;查阅国际足联官方网站发布的有关数据,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对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以下称“本届杯赛”)64场比赛的实况录像进行观察统计,对145个进球以及进球前进攻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 17.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χ2检验等。

2.3 有关统计指标概念及尺度说明

1.前场、中场、后场:进攻方向的球门线向场内延伸30 m作一条平行线,与边线围成的区域为前场;另一半场与之对称的区域为后场;其余部分为中场。

2.中路、边路:中路指垂直于球门线的两条罚球区线,向场内延伸相连接,与两条球门线所围成的区域;边路是指球门线、垂直于球门线的罚球区线及其延长线与边线围成的区域。

3 结果与分析

3.1 本届杯赛射门、进球概况及进球区域分布

射门是足球比赛攻守矛盾的焦点,射门数量多少和效率高低则反映了球队进攻意识和能力的强弱[3]。本届杯赛64场比赛,除罚球点球决胜负的射门、进球外,共射门1 810次,平均每场比赛射门28.28次;共射正球门782次,平均每场比赛射正球门12.22次;共进球145个,平均每场进球2.27个;平均每射门12.48次(射正5.39次),进1球。

表1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射门、射门区域与进球数的关系一览表

表1显示,各队在罚球区内射正球门368次,进球118个,进球数超过总进球数的 80%,平均每射正球门3.19次,就有1个进球。其中,3区(图1)进球72个,几乎占本届杯赛总进球数的1/2,其进球率最高;其次是1区(球门区),进球38个。各队从罚球区外射门进球27个,其中,5区进球23个,占总进球数的15.86%;由于射门角度小、距离远、难度大,6区进球较少,4区没有进球(表2)。这些统计数据表明,罚球区内正对球门的区域是射门最具威胁且成功率最高的区域,此区域处在后卫线与守门员防区范围的交界处,容易因防守职责不清而造成失误,是射门进球的最有效区域。能否把握好该区域的射门机会,提高该区域的射门命中率,对比赛的胜负起决定性作用。

表2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区域分布一览表

图1 足球场区划分示意图

3.2 进球前进攻战术运用

3.2.1 进球前攻方获得控球权的方式及进攻战术发动场区

足球比赛中攻守不断转换,对世界杯决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高水平比赛中,控球权平均每 1 min要变换 4次[4]。获得控球权的一瞬间,既是对方防守最脆弱的时刻,也是本方组织发动进攻的开始。比赛中获得控球权的途径主要有两种:1)“活球”状态:即在运动战中,通过积极的防守令对方失误,或直接将对方的传(控)球截获;2)“死球”状态:即通过个人、局部的协防,给对方施压,迫使其传球出界或犯规。因此,增加对方持球运动员周围的防守实力、提高球队整体防守能力,是球队由守转攻出现次数多少的关键,也是比赛中获得主动权的根本所在。

表3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前攻方获得控球权的方式一览表

各队通过“活球”状态获得控球权后进攻并导致进球68次(46.89%),通过“死球”状态获得控球权并进球77次(53.11%)。在获得控球权的10种方式中,抢断所占比例最高(29.65%),是进球前获得控球权的主要方式,且都是在前场、中场获得的;任意球(24.83%)所占比例居第2位。通过观察比赛录像,对方解围、失误、界外球、角球获得控球权的统计数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运动员积极的拼抢、施压分不开的,说明比赛中双方运动员逼抢与反抢行为异常激烈,尤其在中场区域。由于对方解围失误而获得控球权并进球18次,多发生在中场,比率相对较高,且通过对方解围失误获得控球权后,攻方再次组织进攻并形成进球,多是在5 s内经过2~3次传球后完成的。究其原因,是由于攻守状态迅速转换,防守一方的运动员容易因对防区概念理解不同、具体防守任务模糊而出错,防守漏洞易被攻方抓住。提示,守方运动员为了阻断攻方进攻,在短暂的攻守转换瞬间且不具备组织发动反击的情况下,如何处理球(解围)更利于本方的防守,还需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探讨。

本届杯赛145个进球中,由中场获得控球权后组织发动进攻并形成进球63次,占总进球数的43.45%,前场56次,后场26次。结合比赛录像来看,比赛中双方在中场、前场的拼抢与反抢非常激烈,进攻方在中、前场获得控球权,由守转攻的瞬间,对方难以快速形成完整的防守体系,空当较多,容易通过简练的传球配合后进球得分;而在后场发动进攻,守方利用时空优势层层设防,甚至不惜利用战术犯规来延缓攻方进攻,以利于本方运动员快速回撤参与防守。因此,随着距离守方球门距离的增加,攻方进球难度增大,由此发动进攻并形成进球的次数相应减少。

从中路、边路的情况来看,由中路发动进攻并造成进球83次,边路62次。前场与中场的中、边路发动进攻并进球次数相差不大,说明各队对于中、前场的中路和边路防守兵力分布及能力较为均衡;后场发动进攻并形成进球的进攻发起点多集于中路,说明各队在比赛中严防后场中路,一旦重获球权,即刻组织反击,这也体现了足球比赛的“守中放边”的防守原则。从边路的左、右路来看,右路发动进攻并进球的次数占总数的 23.45%,高于左路的19.31%,说明各队从右路发动进攻的效率要强于左路,这可能与多数运动员惯用脚是右脚有关。

3.2.2 由守转攻后的战术组织策略

球队由守转攻后如何组织进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既定的战术布置,更受制于对方球队的技战术打法以及当时场上的局势。研究发现,本届杯赛各队由守转攻时的组织策略是有区别的。本届杯赛中,有106个进球,在组织发动进攻时是选择向前或对方球门方向直入的攻击手段,这一比例占总进球数的73.11%(表4),而选择含有迂回战术成分的向侧或后方过渡再向前的攻击手段的进球39个,占总数的26.89%。不论是在中路,还是在边路,向前或对方球门直入的攻击手段所占的比例均大大超出向侧、后方过渡再向前的攻击手段所占比例。由此说明,各队在得球后的进攻欲望强烈,试图将战场迅速推进到对方半场,通过简练、快速的传球瓦解对方的后防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快攻”这一战术思想在比赛中的突出地位。这一点,从由守转攻到进球所用的时间(图2)和传球次数(图3)方面也得到了印证。

表4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由守转攻时攻击手段一览表

图2、图3的统计结果表明,由守转攻到进球这一过程,从攻方进攻用时的特征规律来看,除14个定位球直接进球外,进攻在5s内完成射门进球的比例仍达到总进球数的25.52%,5~10 s内的比例为23.49%,随着进攻用时的增长,进球率逐渐降低。从攻方的连续传球次数规律来看,运动员之间经过1~4次传球配合后进球76个,超过总进球数的1/2。由此说明,进攻时运动员之间的配合越简炼越有成效,越能赢得进攻的时间和空间,因为由守转攻的瞬间,对方运动员难以迅速构筑有效的防御体系,在其防守阵型不完整、局部防守人数偏少的情况下,攻方能否通过简炼的传球配合,快速向前进攻,创造射门机会对比赛结果至关重要。

图2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由守转攻到进球攻方用时统计示意图

图3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由守转攻到进球攻方连续传球次数统计示意图

选择向侧、后方过渡再向前攻击的原因,是由于战术的需要和对方的强干扰阻击所造成的,同时也反映了进攻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瞬间决策能力,在不具备快攻的条件时,稳扎稳打,层层推进,牢牢的控制球,耐心地通过中、边路的横向转移以吸引防守运动员离开原先的防守区域,从而达到破坏对方的防守阵型、撕开防线的目的。

3.2.3 进球前进攻战术打法及路径

本研究依据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现代足球》对常见进攻战术打法的论述[2],将本届杯赛各队进球前的进攻战术打法归纳为快速反击、阵地渗透和定位球战术3种形式。快速反击打法的实质是利用对方大举压上进攻不成,球队突获控球权由守转攻的瞬间,立即发动快攻,充分利用对方由攻转守时后防线短暂的混乱状态,通过简练、快速、冒险的传球配合,直接将球传递到射门有利位置,以实现在对方未形成严密防守阵型之前射门得分的目的;阵地渗透打法是指,攻方在阵地战组织进攻时,有组织的层层推进,以控制球打法为特征,球队在寻找突破的空当前,耐心控球,通过反复传递配合,渗透式的突破守方已构筑好的防线,以获得射门的机会。

本届杯赛145个进球战例,有59个进球是通过阵地渗透这一战术打法攻入的,占总数的比例最高(40.69%);其次是通过定位球战术攻入47个球(32.41%),通过快速反击战术打法攻入39个进球(26.90%),其所占比例最低。3种战术打法的运用效果经χ2检验,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表5)。阵地渗透打法运用效果与快速反击比较,χ2=83.4,P<0.01;与定位球战术比较,χ2=76.4,P<0.05,其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快速反击战术与定位球战术运用效果比较,χ2=62.8,P>0.05,其差异不具显著性,说明技术型的球路是当今足球运动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随着运动员体能的深度挖掘,大赛经验的积累,他们对比赛节奏的调控、场上局势的掌握以及对比赛的理解能力更趋于理性,快速反击这一以弱克强的制胜法宝在当今比赛中逐渐被遏制,其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难实现。比赛中更多的进球,是靠阵地渗透战术打法来完成的,这就需要运动员具备更高的控制球能力,默契的配合,良好的视野,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表5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攻方战术打法形式及其路径一览表

被冠以足坛“智者”称号的阿拉贡内斯曾有句名言:“防御的最有效方法不是摆铁桶阵,而是掌握控球权”。阵地渗透进攻打法正是基于“牢牢掌控球权,对方就不可能进球得分”这一战术理念而运用的。为了创造射门机会,这一打法要求运动员耐心地通过不断地横向、纵向短传渗透寻找进攻的通道,虽然,该打法的进攻推进速度相对较慢,给了对方回撤、补位的时间,但始终掌握控球权,令对方运动员不论是在体能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本届杯赛的145个进球中,通过中路渗透进球18个,中、边路结合渗透进球 36个,占总进球数的24.83%,是这一战术打法的主要进攻路径,单纯依靠边路进攻进球较少。

通过比赛录像观察,发现本届杯赛很多参赛队的战术打法也呈现以控制球打法为特征的阵地渗透进攻为主,其他战术形式为辅的特点。用进攻来遏制对方的进攻,这是西班牙长期以来的足球哲学。本届杯赛西班牙队凭借技术出众的哈维、伊涅斯塔、阿隆索、法布雷加斯等组成的中场牢牢掌握控球权,通过细腻的短传渗透,控制进攻节奏,诱使对方上来逼抢,在过程中消耗对方的体能,利用托雷斯的速度和比利亚的灵活,不断突袭至对方罚球区一带,即便被对方断球,也不会因本队重心前移而被对手反击打个措手不及。西班牙队正是依靠这种步步为营的战术打法,凭借其水银泻地般的进攻,高达平均每场67%的控球率[6],最终赢得冠军,对阵地渗透进攻打法作了完美的诠释。

现代足球比赛表现出对防守的高度重视,稳固的防守是取胜的基础。因而,当比赛处于防守时,全队的回防速度常快于对方的进攻速度[5]。正因如此,仅靠2~3人的快速偷袭得分变得越来越难,如果增加快速反击时的进攻兵力,势必减弱本队的后防力量,同样是冒着丢掉控球权后被对方打反击的危险,所以,很多球队都小心谨慎地运用这一虽快但冒险系数太大的战术打法。本届杯赛运用该战术打法进球39个,其主要进攻路径是中路,且以后场发动进攻,通过2~3次传球直接传递到前场的形式居多。

定位球及定位球后的再次夺球是进球的主要来源之一。本届杯赛利用定位球战术进球47个,包括任意球19个、角球14个、点球9个、界外球5个。除14个定位球直接进球外,定位球配合进球的主要进攻路径是以边路为主。纵观本届杯赛,各参赛队利用定位球战术战胜对手的战略指导思想十分突出,进攻运动员有目的地运用不同方法、手段在前场关键地带创造定位球进攻机会的欲望和行动特别强烈。本研究统计的利用定位球战术的进球仅指定位球直接进球和经3次以下传球后的进球。通过录像观察,全部64场比赛与定位球有关的进球至少在75个以上,超过进球总数的1/2,由此可见定位球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定位球在世界杯比赛中之所以贡献如此高的进球率,并且这一数据比较稳定,是因为:1)死球状态,罚定位球时,球是静止的且没有防守运动员的干扰,比踢运动着的球更容易;2)进攻运动员增加,罚定位球时,球队常安排7~8名运动员到攻击区域,这在其他比赛时间是很难发生的;3)经过专门的训练,各队都高度重视对定位球进攻战术的演练。

当今世界高水平足球比赛已从过去局限在人数分布上的攻守平衡,发展为高度机动灵活、实质上的动态攻守平衡。进攻形式的多样化使我们很难用公式来表明某个球队的战术打法,在与不同对手的比赛中以及比赛的不同时刻,球队所采取的战术打法并非一成不变,即使是在一次进攻得分中,也有不同打法掺杂融合在一起使进攻效率、威力最大化。

3.2.4 突破最后防线的具体战术手段与方法

本届杯赛各队通过运动员间传切配合的进球占进球总数的1/3(表6),这种进攻手段灵活多变,充分利用无球运动员的穿插跑位来分散防守运动员的注意力,攻方运动员传身后球时,防守运动员因需要转身而落后于跑位接应的进攻运动员,较易形成攻方运动员直接面对守门员或空门的得分机会。通过个人运球突破和远射进球29个,占进球总数的20%,在比赛中迟迟不能打破对方密集防守时,依靠个人突破或个人运球远射往往能收到奇效,关键时刻给对手一痛击。乌拉圭队在本届杯赛的第一个进球就来自与东道主南非队的比赛中,弗兰右脚远射踢出一记“落叶球”直挂球门死角,从而为乌拉圭队打开了晋级之门。

表6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攻战术手段运用统计一览表

超过进球总数1/4的进球是通过传中球的形式,再由门前包抄运动员射进的,其中,边路传中进球23个,是传中球的主要形式。通过观察比赛录像,攻方在中路难以层层推进时,通过中、边路转移,使守方的防区面积扩大,攻方抓住这一时机长传过顶球至罚球区一带,包抄运动员抢点射门得分。外围传中、角球传中的进球比例低于边路传中。由此可见,“传中球+头球射门”是一种打破僵局和撕开对手防线的高效战术手段。补射的威力是巨大的,是足球比赛的重要进球手段,本届杯赛中补射进球15个,占总数的10.34%。补射之所以能在比赛中发挥如此的威力,主要由于:1)比赛中出现补射的机会较多;2)出现补射机会的球一般离球门近,且有补射机会时,守方防线比较混乱;3)对于补射,进攻运动员在射门方法上较灵活、简洁,且动作幅度不大,难度不高[9]。

直接任意球是一个潜在的非常重要的进球得分因素,尤其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如果能抓住来之不易的直接任意球机会进球,对比赛胜负起关键作用。本届杯赛通过定位球直接射门进球14个,其中,有5个直接任意球进球。小组赛日本队与丹麦队的比赛中,日本队凭借本田圭佑和远藤保仁的2个直接任意球进球,跻身16强的行列,充分诠释了直接任意球进球在现代足球比赛中的重要性。3.3 进球前进攻技术运用

3.3.1 进球前最后1次传球的方式及属性

进球前最后1次传球的质量,直接影响接球运动员射门的成功率。从本届杯赛进球前最后1次传球技术运用情况来看,直接传球(包括头顶传)后进球49个,占有最后1次传球进球数的43.36%(表7),这种传球方式能在最短时间及时将球传给射门有利位置的运动员,为其射门赢得时间、空间优势,增强了进球的可能性,因此,直接传球的进球率最高。随着最后传球运动员的控球时间增长,对方运动员防守站位更趋于合理,不利于射门运动员对机会的把握,从而降低了进球率。然而,比赛场面瞬息万变,如果最后传球的运动员一味求快,求简捷,不顾场上局面变化,不注重传球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往往错失进球良机。在没有较好位置或传球难度大的情况下,选择控球调整,择机再传是较理想的选择,本届杯赛通过运控球调整后脚传的进球率占34.52%,虽然低于直接传球的进球率,但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运球突破防守运动员后再传球助攻的难度较大,其成功率仅占总数的8.85%。

表7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前最后1次传球的方式一览表

从进球前最后1传的属性来看,传地滚球次数最多,其次是高空过顶球,这两种性质的传球后的进球几乎占有最后1传进球数的85%(表8)。传地滚球,速度适中且接球难度小,利于接球运动员射门动作的完成;传高空过顶球,球速快,又可以绕过防守运动员的抢断,能准确的传给射门运动员并为其赢得了处理球的时间。由此说明,现代高水平足球比赛中,最有效的助攻方式是直接或运控球调整后传地滚球和高空过顶球。

3.3.2 进球运动员的射门方式

现代高水平足球比赛对抗异常激烈,射门机会稍纵即逝,射门运动员处理球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着射门成功与否。本届杯赛145个进球中,运动员得球后直接射门进球91个,占总数的62.76%,其中,抢点直接射门进球77个,是进球得分的主要射门方式,因为,抢点直接射门节省了进攻时间,增加了防守的难度,所以相对容易。同时,也表明本届杯赛各队运动员抢点射门意识较强,临门一脚射门质量较高。

运动员接球运控调整后射门进球32个,所占比率也较高,占总数的22.07%。在没有直接射门机会时,且进攻可利用的时间相对充裕时,接球调整后射门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调整后射门准确性增强,射门力量更大,角度更刁钻,更利于进球。运球或运球突破后射门进球17个,进球率相对偏低,结合比赛录像观察,发现控球运动员在中、前场运球突破时,通常是在防守运动员夹抢的情况下进行,这就对控球运动员的护球、突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控球运动员不具备较强的个人技能,这种进攻方式很容易丢掉控球权而丧失射门机会,因此,这种射门方式的进球较少。

表8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前最后1次传球的属性一览表

表9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运动员射门方式一览表

3.3.3 进球运动员的射门部位

本届杯赛所有进球中,运动员用脚部共射进114个球(图4),占总进球数的78.62%,其中右脚进球79个,从这一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参加世界杯足球赛的大多数运动员的惯用脚和优势脚是右脚。

图4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运动员射门部位比例统计饼图

表10显示,脚内侧和脚背正面是参加本届杯赛的运动员进球的主要射门部位,其中,脚内侧射门进球最多,超过总进球数的1/3,因为,脚内侧射门时,脚与球的接触面积大,准确性高,所以射门成功率最高。脚背正面射门进球30个,占总进球数的20.69%,因为脚背正面射门具有力量大、球速快的特点,守门员的扑救难度较大,所以,进球率也较高,本届杯赛的远射进球,大多运用这一脚法。在半决赛荷兰与乌拉圭队的比赛中,荷兰队长范布隆克霍斯特左脚脚背正面一记势大力沉的超长距离远射将球踢进球门死角,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表10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运动员射门部位一览表

头球射门进球26个,占总进球数的17.93%,头球射门时距球门较近,守门员很难在短时间判断球的运行轨迹。本届杯赛阿根廷与尼日利亚队的比赛中惟一一个进球就是贝隆角球传中,海因策“鱼跃冲顶”将球顶入球门死角,为阿根廷队小组出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半决赛中,普约尔接哈维的角球传中,一记“狮子甩头”将球顶入荷兰队球门,为西班牙队的最终夺冠铺平了道路。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快速发展,进攻时空中优势的争夺变得日趋激烈,头顶球射门技术已成为现代足球比赛不可缺少的高效进球手段,是重要的进球方式。

3.3.4 进球运动员射门时的身体状态与对抗状况

本届杯赛145个进球中,绝大多数进球是射门运动员在身体正常状态下射进的,仅有不足7%的进球是在非正常状态下射进的(图5),说明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是运动员完成射门进球的前提条件。从射门时双方运动员身体对抗状况来看,非直接对抗射门进球数所占比例大于直接对抗射门进球的比例,但仍有24个进球(图6)是射门运动员在与对方运动员身体直接对抗的状态下射进的,说明优秀的身体素质为射门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提供了保障。因此,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身体素质是提高射门准确性的两个重要因素。

图5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运动员射门时身体状态统计饼图

图6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运动员射门时与对方对抗状况统计饼图

4 结论

1.罚球区仍是世界杯赛攻防的必争之地,罚球区内正对球门的区域是射门最具威胁且成功率最高的区域。

2.本届杯赛运动员夺得控球权的主要方法是直接成功的抢断球;罚任意球是各队获取进攻机会并进球的重要途径。各队从中场发动进攻并造成进球的次数最多,在前、中、后场3个场区中,中路进攻的效率高于边路。

3.由于实战环境的客观差异,各队进攻组织推进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以及灵活应变的特点。由守转攻时选择向前或对方球门方向直入的攻击手段明显高于向侧、后方过渡再向前的比例,充分体现了快攻战术理念在各队进攻组织策略中的重要地位。

4.随着比赛双方攻守力量实质上的动态平衡,逐渐出现了战术打法运用形式由简到繁、由表面到实质的深刻变化。阵地渗透战术打法在本届杯赛各队进球战术中作用凸显,运用率高达40.69%,是最有效的进攻战术打法;各队高度重视定位球战术,且在近几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利用定位球战术进球的比例相对稳定;快速反击是简捷实用的进攻打法,利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传球次数来创造射门机会,但在比赛中利用快速反击打法进球的难度越来越大。

5.运动员间的传切配合是突破最后防线的最高效战术手段;边路传中是突破最后防线的第2高效手段;补射在比赛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6.抢点直接射门是最高效、最具威胁的进球射门方式,在对抗中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是运动员完成射门动作的有力保障;不论是直接传球还是运控调整后传球都是高效的助攻传球方式,它取决于场上的具体情况,以传球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标准,灵活运用;其中传地滚球和高空过顶球最实用。

7.脚内侧和脚背正面是本届杯赛运动员射门时最常用的部位;具有高空优势的头球射门也显现了强大的威力。

[1]国际足联官方网站[EB/OL].http://www.fifa.com/worldcup/ statistics/teams/shots.html,2010-07-21.

[2]何志林,陈易章,郑鹭宾,等.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36-141.

[3]刘红兵,魏晓光.第12届欧洲杯足球赛进攻战术运用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1):89-91.

[4][英]莱斯·里德著.球队基本训练[M].王勇,郭科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61.

[5]麻雪田,王崇喜,刘丹,等.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3-60.

[6]腾讯世界杯赛事数据[EB/OL].http://worldcup.qq.com/master/allrank.htm?tab=t_total_att,2010-08-02.

[7]肖进勇,吕健力.第14~17届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数量与射手特征辨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6):63-65.

[8]余吉成,肖进勇.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时空特征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73-76.

[9]张友生,周欣.论足球比赛中的补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9,33(1):44-45.

猜你喜欢

杯赛足球赛控球
控球后卫有关技战术研究
“趣玩杯”桌上足球赛
踢一场月球足球赛
控球大师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足球赛
控球次数、控球质量和命中率对水球决赛胜负的影响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