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季中药养生之道

2011-02-11周振华者肖冬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7期
关键词:阴阳气候人体

周振华 者肖冬

(广东省珠海嘉伦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70)

1 春:百病易发时 平补贯始终

中医学认为,人体要顺应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才能长久地保持健康。而四季之中,气温、气压、气流等变化最为无常的当属春季。

春天是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值“百草回生,百病易发”,要特别注意起居劳作、精神调摄,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气血也能像春天的气候那样舒展畅达、生机勃发。

专家提示,因春天气温适中,湿度也适合睡眠,加上春天比冬天夜短,故能“春眠不觉晓”。这一季节,起居宜早睡早起,保持每天有充足睡眠;午饭半小时后应适当小憩(以半小时或四十分钟为宜);注意通风,始终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坚持锻炼身体,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选择慢跑、散步、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项目。

春天还要注意保持体内的阳气。中医学认为,养阳重在养肝,春季保肝尤为重要。此季饮食要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少吃酸、辣及油炸、烤、煎食品,勤喝水、少饮酒。同时要调理好情绪,保持每天有个好心情。

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早春仍有冬日余寒,要顺应春升之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香菜、生姜、葱等。晚春暴热袭人,易引起体内郁热而生肝火,或致体内津液外泄,可适当配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润肝明目的食物,如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莴笋、茄子、黄瓜、蘑菇等。至于新鲜水果,大多味酸而不宜在春天多食。若需解里热,以吃甘凉的香蕉、生梨、甘蔗或干果柿饼之类为好。

2 夏:饮食清淡调体温 夜卧早起“动”适度

中医认为,炎热的夏季是人体消耗最大的季节。这一时节在高温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人体的生理和营养代谢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据山西省中医专家文渊介绍,夏季应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饮食为主,具有清热去暑功效的食物有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西瓜、西红柿等。特别是后两者,夏季多食可生津止渴。老人夏季应少吃油腻食物,体弱者应避免食用冷饮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通过饮食调配,既可补充人体因大量出汗而导致的营养损失,又能有效避免肠道疾病的发生,同时还益于调节体温、消除疲劳。

此外,夏季睡眠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规律。《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意指夏季要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夏季多阳光,但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适当运动。

专家提示,夏季午睡不要在有穿堂风经过的地方睡,也不要伏在桌上睡,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同时要避免腹部受凉;晚上不宜在外面睡,因为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人体最容易受风寒侵袭,严重时能引起手足麻木、面瘫等;睡觉前不宜长时间在水亭中、树阴下、过道中、凉台上乘凉。

夏季养生宜“清”(夏天的特点是“热”,故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夏季养心的关键在于“清”。)主要包括:(心要清净、饮食也要讲究清淡、衣服居室也要清凉。)

3 秋:阳消阴长“和”调摄 晨起食粥生津液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诸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

秋季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天气以湿气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被称为“多事之秋”。

秋分之后,由于雨水渐少,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此季容易耗损津液,发生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梨、红枣、莲子等清补柔润之品。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因此秋季养生应注重一个“和”字,包括对精神意志、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的调摄。此外,秋季要注意顺应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专家提示,秋季中老年胃弱者早餐食粥,可和中、益胃、生津。中医医书记载,“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建议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肺防燥,菊花粥明目养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

秋季药补“四忌”:

忌多多益善(补气、补阴、补阳、补血,不可乱补;忌越贵越好(辨证运用是关键);忌外感进补(如果进补,会将外邪留在体内,可能会使外感病程延长,或导致其他疾病);忌药食相冲(服用人参的时候不能吃萝卜,服用滋补品时不宜吃具有寒凉泻下功能的食物)

秋季养生重在防燥,有温燥和凉燥之分,温燥一般用桑杏汤较为理想,凉燥一般用加味杏苏散。

秋季养生重在防燥,有温燥和凉燥之分,温燥一般用桑杏汤较为理想,凉燥一般用加味杏苏散。

4 冬:敛阴且护阳 滋补好时节

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段。

中医认为,“冬者,天地闭藏”,即是说冬季万物闭藏,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种动植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因此,冬季养生应注重敛阴护阳:尽量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坚持适当锻炼,但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锻炼后要及时擦干汗液;注意背部保暖,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极易通过人体背部侵入而引发疾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其应注意避寒就暖。

专家提醒,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进补要顺应自然,注意养阳。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冬季要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提高机体的耐寒力。狗肉、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此外每天晨起服人参酒一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将牛肉切小块,加黄酒、葱、姜用砂锅炖烂,食肉喝汤,可益气止渴、滋养脾胃。

哪四种人冬补最佳:①阳气虚弱者;②年老体衰者;③易患冬季疾病者;④须防春病夏病者。桂圆莲子汤具有养心、宁神、健脾、补肾的功效,最适合于中老年人、长期失眠者服用。

5 结 论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天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变化,人体也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行的运动,而自然气候的变化,关系着阴阳六气和五行的运动,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取决于六经和五脏之气的协调。因此,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变化是同一道理。同时,又认为自然界阴阳五行的运动,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是相互收受通应的,这就是"天人一理"、"人身一小天地",以及"天人相应"和"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一体"观。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里的日、月,是指日、月的运行,也就是天体的运动、气候的变化。 "天、地",古人是指整个自然界而言,"天地一体"就是说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关于这一点,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明确认识,如《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指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就是说,天地万物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天地之间有四时五行的变化,产生各种不同的气候,在不同的气候下,一切生物有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人体五脏也有不同的变化,产生喜怒悲忧恐五志。"四时"就是每年的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它的形成还得从我们生活的场所--地球说起。四个季节里气候各有特点,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但是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生长,就无所谓收藏,也就没有第二年的再生长。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关于这一点,中医学是这样解释的,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谓"四时阴阳",指一年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由于一年中阴阳气消长所形成的,故称"四时阴阳",例如冬至一阳生,由春至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一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由于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所以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物发展生长的规律,因而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根本,即指万物生和死的本源。 "六气"是指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这六种气候是一年四季气候消长进退变化中产生出来的,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又是互助调节的,因为有了这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才有一年温、热、凉、寒和生长收藏的阴阳变化,所以自然界的气候可以互相调节,以利万物的生长发育,并使整个自然界气候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8]。

[1]齐春会,张永祥,乔善义,等.六味地黄多糖体外对正常及衰老小鼠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15(2):157.

[2]陈新谦.近十年来国内抗衰老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5,30(9):515.

[3]杜冠华,张均田.丹酚酸A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作用机制[J].药学学报,1995,30(3):184.

[4]徐承水.灵芝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0,2(2):69.

[5]阿不旺都热依木,阿布都艾尼.5种维吾尔药的清除羟自由基及抗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1,32(3):236.

[6]王晓雯,蒋晓燕,邬梨娅·伊明,等.肉苁蓉总甙体外清除自由基对·OH引起DNA 的氧化损伤保护[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1):29.

[7]王学美,富 宏,刘庚信.五子衍宗丸对老年线粒体DNA氧化损伤影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6):331.

[8]李仪奎,刘青云,沈映君,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92.

猜你喜欢

阴阳气候人体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人体可笑堂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