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性脑病的早期行为特征观察及护理

2011-02-11柴国勇陈先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6期
关键词:肝性诱因脑病

柴国勇 陈先君

1.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卫生院,浙江 慈溪 315317 2.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浙江 慈溪 315317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和昏迷[1],是各型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患者在发生肝性脑病前都有一些性格及行为改变。我科于2007年8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各类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肝性脑病者31例,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至2010年9月我科共收治各类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者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30岁。27例经积极去除诱因并给予护肝、降氨药物治疗后获得满意效果出院,2例因合并肾功能衰竭死亡,2例经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自动出院。

1.2 早期病情观察 多数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前都有行为异常或轻度性格改变,表现为欣快、表情淡漠、稚气或易怒,应答尚准确,但说话含糊且较迟缓,不爱卫生,衣冠不整和睡眠习惯改变等。病情进一步进展可出现对人、地、时的概念混乱,言语不清、书写障碍;定向力、理解力减退,简单的运算能力和智力构图障碍,不能搭积木、用火柴杆搭五角星等。病人常有睡眠障碍,部分病人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另外,部分患者在早期即出现肝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因此,我科在加强病房巡视,注重观察病人行为及性情变化的同时,采用方法简单的数字连接试验、签名试验、搭造简单的图案和画简图以及进行简单的加法、减法等心理智能测验。对有异常表现者,立即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本组患者多数在早期即被发现有轻度行为失常和性格改变。其中情绪激动,烦躁不安12例;答非所问,记忆力、定向力下降9例;随地便溺6例;昼夜颠倒、失眠4例。其中21例都有扑翼样震颤表现。

2 护理

2.1 诱发因素的护理 本组31例患者22例 (71%)能找出诱发因素,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饮食不当以及感染诱发肝性脑病者为多;9例 (29%)诱因不明。治疗时将这些诱因消除,对患者病情的好转有重要意义。同时,指导患者在生活中采取必要措施,尽量避免这些诱因。

2.1.1 饮食 主食以米、面为主,是肝性脑病的主要能量来源,应保证足够热量,以维持正氮平衡,避免体内蛋白质分解。给予清淡低脂、低蛋白饮食,脂肪不宜过高,以免延缓胃的排空,增加肝脏负担,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主,如黄豆、花生等。同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A、B、C等。

2.1.2 上消化道出血 ①做好饮食宣教,有食道静脉曲张患者,应进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勿进食带刺、带渣食物。②对于已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绝对卧床,禁食,同时应用生长抑素以降低门脉压力,必要时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③保持口腔清洁,及时吸出口咽部积存血液以防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发生。④导泻或灌肠。及时清除肠道积血,可口服甘露醇1G/KG体重[2];病情较重者宜用弱酸性溶液灌肠。⑤输血应用新鲜血。⑥遵医嘱用降氨药物。

2.1.3 感染 ①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及地面2次。②感染发生时,遵医嘱及时、准确的应用抗生素。

2.1.4 其他 避免应用镇静药、麻醉药,肝功能不全时,肝脏解毒功能差,药物半衰期长,廓清减少,大脑敏感度增加,多不能耐受麻醉、安眠、镇静药物[3]。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等;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2 安全护理 家属应24小时专人守护。如患者持续烦躁不安,可选用莨菪碱0.3~0.6mg肌肉注射。为防止患者因性格、行为改变而伤人或自伤,应去除病室内一切不安全因素:如剪刀、暖瓶等物品。同时也可加用床挡或约束带,以免坠床等意外发生。

2.3 心理护理 因患者常有焦虑、烦躁及行为异常表现,护理人员要有同情心,以换位的角度去体谅、关爱患者,并尊重其人格;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病人康复。

2.4 基础护理 协助各项生活,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泌尿道、呼吸道感染。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一旦出现病情变化,应立即汇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3 结论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应加强病房巡视,注重各类肝硬化患者的行为性格特征观察。无论有无肝性脑病的征兆,均应反复检查有无扑翼样震颤。对患者常规进行方法简单的心理智能测验等。上述措施对于肝性脑病的早期识别有重要意义。对已有肝性脑病倾向的患者,应注重合理饮食,积极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预防继发感染等。积极护理和避免各种诱因可减少该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临床医护工作中,医护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及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充分发挥护理职能,提高整体素质,及早发现肝性脑病患者的行为特征,早诊断,早治疗,精心护理,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不致进入昏迷状态。

[1]王文茹.肝性脑病.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8-242.

[2]王宇明.肝性脑病的最新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5):264.

[3]郭赏.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12):2666.

猜你喜欢

肝性诱因脑病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以互联网不良信息为诱因的高职学生犯罪研究与防治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