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五位名医论小儿腹泻论治特色札记

2011-02-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6期
关键词:藿香葛根健脾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小儿腹泻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发病率高,病程较长,对小儿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而成为新生儿疾病中“新四大症”之一。在此总结当代五位名医论小儿腹泻的论治特色,供各位同仁参考。

1 孟仲法:食湿夹杂型多见,健脾燥湿法为主

孟老认为:小儿腹泻辨证,常见饮食与感染因素交互存在的食湿夹杂型,“健脾燥湿”是重要的治疗法则。常见三个证型:乳食失节、外感湿热、慢性腹泻。属乳食失节者,多由于乳食失节而引起,大便呈稀糊黄绿色水液状,且伴泡沫,排气多,泄泻频作,肛周皮肤常呈红色,肠鸣腹胀,偶伴呕吐,舌苔多白腻或黄腻,一般无热或有低热。治宜控制谷类食品之摄入,改为豆浆、蒸鸡蛋、鱼之类,并给消食理气、燥湿厚肠之剂治之,如谷麦芽、生山植、陈皮、木香、川连、苍术、厚朴、车前草、扁豆花等。属外感湿热者,多由外感湿热之邪而起,除大便稀外,常见黏液较多,且可见脓血,镜检有白、红细胞或脓细胞。细菌培养阳性,发热、舌红苔白腻或黄腻,指纹紫滞。脉数,治宜清热净腑,健脾祛湿,方以葛根芩连汤或藿香正气散治疗为佳。由细菌引起的腹泻,还可选用红灵丹、玉枢丹或行军散。对病毒引起的如秋季腹泻等,可用暑湿正气丸,一般不超过1周。有脱水者同时口服或静脉补液。证属慢性腹泻者,多因长期应用抗生素后使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宜速停用抗生素。若有大便秽奥、食少、消瘦等症,可重用参苓白术散。

2 何荣燊:泄泻不离乎湿,虚实因体质而异

何老认为:湿邪伤人,常随人之体质而变化,中气虚者,湿从寒化,病在太阴;中气实者,湿从热化,则病在阳明。实者须辨其湿热之轻重,虚者须辨其阴阳之所偏。何老以王盂英注释缩脾饮方义归纳为治疗小儿腹泻四法:①运脾燥湿:常用砂仁之温运,陈皮之行气,藿香之芳化,三者配合恰到好处。②甘温补中:常用党参、白术、山药、白扁豆,气虚甚者用吉林人参、黄芪。③升发清阳:何老善用葛根,认为寒热虚实均可加入,取其鼓舞清阳上升以止泻。如脾阳为寒湿所伤用缩脾饮;腹泻属实属热,泄泻溏黄臭秽,小便黄短,发热,口渴者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若暴洼下迫,大渴引饮,胸腹热满,四末反凉,呼吸气粗,舌苔黄燥,脉大数有力者,何老用白虎汤加煨葛根、黄连;中气不足,饮食不消,腹泻溏稠,面黄,倦怠纳呆者用七味白术散。④酸敛生液:于基本方中加入乌梅、木瓜,既能缩脾气缓纵之势,又能生津液。此外,还可用苦味坚肠为佐[1]。如连理汤在温中祛寒药中,加入黄连以苦味坚肠,治中焦虚寒,自利不渴,胀痛腹满,大便兼有黏液,呕吐酸水者。何老认为湿盛者始宜之,常用五苓散或车前子、滑石、薏苡仁之类。若津液大伤,舌燥如砂者,虽小便短涩,亦忌分利。

3 黎炳南:温化寒湿,健运脾胃为关键

黎柄楠教授认为寒湿困脾、脾运失健是小儿秋季腹泻的病机根本。秋冬之间,寒邪渐生,早晚凉热多变;小儿脾胃常不足,若寒温调摄失宜或贪凉饮冷,风寒之邪每易直犯脾胃而致。然临证上很多医者以为秋泻为湿热所致,投以大量清热利湿之品,黎老认为本病临证属虚属寒者亦不少见,多表现为大便清稀带泡,水样或蛋花样,或挟不消化之食物,量多而不臭,面色不华,舌淡或淡红,苔白腻,指纹浮红略滞等。治则上应以温化寒湿、健运脾胃为主。并自拟黎氏秋泻方治疗。药用藿香、砂仁 (后下)、乌梅、甘草、葛根、茯苓、火炭母、太子参、白术[2]。方中藿香、砂仁温化寒湿,为主药;太子参、白术健脾补气,兼可燥湿,葛根升清止泻、生津止渴,火炭母兼清大肠湿热,乌梅酸敛止泻、合四君子汤可酸甘化阴。遣药组方以强调温脾阳,见正气不足、滑脱不禁之势者,及时采用补涩之法。黎老强调小儿“无实便为虚”,若症见大便清稀无臭、面白神疲、气短懒言等脾气不足之证,则用四君子汤加味;若兼见目眶黯黑、五更泄泻等脾损及肾,关门不固之证,则选用补骨脂、肉豆蔻;若兼见手足不温、畏寒等脾肾阳虚证,可加用附子、肉桂、干姜等。后期还应临证选用收敛、补阴之法。

4 徐迪三:症分四型两大类,辨证论治是关键

徐老认为,婴幼儿腹泻可分为寒泻、热泻、伤食泻、脾虚泻4种。根据其发病之急缓,邪正虚实的不同,又可归纳为虚实两大类,如寒、热、伤食泻,发病急,病程短,为急性暴泻,属于实泻,治宜祛邪;脾虚泻,病情缓慢,病程长,为慢性久泻,属于虚泻,治宜扶正。现将其辨治经验介绍如下。寒泻:多有受寒史,病程在2周内,泻下清谷,便色澄清,肠鸣切痛,小溲清长,舌质正常或偏淡,苔白腻,脉沉或紧。治宜祛寒燥湿,方用:藿香9g,苏梗9g,茯苓9g,陈皮4.5g,炮姜4.5g。热泻病程在2周以内,泻下如注,黏秽腥臭,小溲短赤,舌质红,苔黄腻,咽红,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方用:葛根9g,黄芩9g,板蓝根9g,夏枯草9g,鸡内金炭3g,茯苓9g。伤食:泻大多有伤食史,病程短于2周,大便酸臭,秽气极重。或伴有呕吐、纳呆、暖气食臭、腹胀等症,或便前哭吵。舌苔厚腻。治以消食化湿,方宜:焦山楂9g,焦六曲9g,焦麦芽9g。脾虚泻:病程长,久泻或反复腹泻超过1个月,泻下稀薄不化之便,腹鸣或甫食即泻,或伴湿疹,苔质正常或淡,脉细软或濡弱。治以健脾利湿,予方:孩儿参9g,焦白术9g,茯苓9g[3]。在辨证治疗过程中特别应该注意:急性腹泻祛湿勿忘健脾,暴泻需用止涩,暴泻伤阴不宜腻补,脾虚久泻要慎用苦寒。

5 詹起荪:健脾护脾为大纲,调畅气机是大法

詹老认为对小儿腹泻的辨证,强调从小儿生理病理的整体观念出发,掌握好脾胃这一中心环节,以及寒、热、虚、实四个基本类型。此外,詹老明确提出病情转归上也取决于脾胃,在腹泻的整个病程中,应该自始至终保护好小儿的脾胃之气。詹老认为腹泻症状主要表现在大便的变化,故在发病过程中,大便的性状、色泽、气味等方面的变化是比较多的,这是提供临床辨证的依据之一,但必须同时辨析其全身的症状,抓住疾病的根本全面地剖析。在治疗上,詹老认为“小儿腹泻”之本在脾,所以治泻应重在健脾,而健脾不在“补”应在“运”,所谓“运”也就是指“调畅气机”,在临床治疗中当首先重视调理脾胃升降之机。同时,在辨证治疗时不能忽视疏理肝气和宣畅肺气。詹老在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中虽有分利、清热、化湿、消导、健脾和中、温补脾肾、升阳固涩、调理肝脾等法.但始终注意到既避免其壅滞之弊,又能使补而不滞,从而达到气机调畅之目的[4]。同时,詹老临床以轻灵活泼之处方来适应于小儿“生机蓬勃、“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之特性,用药选择以质轻昧薄之品,用量宜轻。

笔者仅对以上所列数家学说稍作整理,望能够对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有所裨益,拓宽思路,学习众家所长。但或许尚未能完全领会到以上各位名中医的精髓,亦未能悉数各家名医治疗小儿腹泻的专长。

[1]马凤彬.何炎檠老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经验.新中医,1997,(27):8.

[2]黎凯燕.黎炳南教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经验[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3.

[3]曲世华.徐迪三辨治婴幼儿腹泻经验 [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304.

[4]詹乃俊.詹起荪教授临床诊治小儿腹泻的经验[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17):4.

猜你喜欢

藿香葛根健脾
中暑后别乱喝藿香正气水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中6种成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均匀设计法优化葛根半仿生提取工艺
简化测定藿香正气水中3种成分的含量
藿香正气水致皮肌炎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