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病恐怖症患者的心理治疗——读《黄帝内经》的启发

2011-02-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6期
关键词:性病内经黄帝内经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120

性病恐怖症是一种由于对性病的恐惧而产生的本人无法控制的行为、心理异常,它包括恐怖症、疑病症、强迫症三种神经症,中医文献对此尚无记载。恐怖症是指患者对性病产生强烈的、持久的、明知不合理的无法自制的恐怖;疑病症是怀疑自己患上了性传播性疾病,注重收集有关性病的信息,并以此证明自己患有性病,常常把一些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认作病态,医生检查不到客观阳性结果,但患者不相信医生的合理解释而不断更换医生或医院坚持反复检查;强迫症的基本特征是反复出现明知不合理,虽经努力抵抗而又不能控制的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三者统称为性病恐怖症。在临床的治疗上需要我们运用医学心理学对患者加以心理治疗。

1 《内经》的心理学思想

有关医学心理学思想早在西汉的《黄帝内经》中已初步显露。《内经》理论认为人体的精神活动是在全部生命机能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精神活动的异常对形体的健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治病必须把患者的社会生活和精神因素加以分析与思辨。如《素问·疏五过论》云:“医工诊病,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意指这种病不是起于脏腑,形体躯干表面也没什么大的变化,关键是在人的思想产生的情绪过激变化。如果不针对病的实质,不从治疗病人的思想人手,又如何能将其病治愈呢?又如《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听者乎!”这里的意思是说,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而积极愉快地配合治疗,强调重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精神力量,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反映了《内经》强调心神对形体的效应关系,也是心理疗法充分发挥独特治疗作用的实质。

2 移精变气,阴阳平衡

《素问·移精变气论》篇有较早的精神疗法理论的文献记载,当时的精神暗示疗法称为“祝由”。文中指出:“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唯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在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从《内经》的这段内容中,我们可以理解为“祝由”的治疗理论依据就是“移精变气”,因为其病发生于人的七情所造成的精神意识形态之中,故把患者的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其他地方,则可减轻病情或使疾病转向痊愈。“移精变气”的内涵就是指转移病人的精神,以改变紊乱的气机,最后使人之阴阳恢复平衡。

3 通过“祝由”来达到移精变气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的“形”、 “神”、 “气”密不可分,既然三者紧密相关,所以通过“移精”的手段可以达到“变气”之目的。要“变气”治形,首先就得“移精”,就是改变人的精神状态,而精神状态的改变手段则是采用“祝由”的心理暗示疗法,并且“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灵枢·师传》),闻述病之原由,通过医者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等,去影响患者的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调动患者防治疾病积极性,通过医生的心理暗示,激发病人的自我暗示,由此而改变这种疾病类似“鬼神作祟”的精神紊乱状态,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病人于“无形之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或产生某种信念,从而影响病人的情绪和行为,达到“变气”之目的,直至心身和心理疾病的痊愈。

由此可见《素问·移精变气论》篇中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精神疗法的理论和文献记载,对我们现今临床工作,特别是对性病恐怖症的治疗尤具指导意义。笔者认为性病恐怖症属中医郁症、虚症范畴,如《类证治裁》谓“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本病的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肾阴亏虚,与心、肝、脾、肾四脏密切相关,因“肝虚则善恐,如人将捕之”,“肾在志为恐,肾虚则恐惧不安”,“心主神明,心失所养则神志不明”,明·戴思恭论及恐病中云:“恐病之邪者,有精气并于肾则恐,有血不足则恐,有少阳入阴,阴阳相搏则恐,有胃热肾气微弱则恐,有肾是动者恐……”。本病多由情志不舒,忧思疑虑,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肝气郁结,久之横逆侮脾,使脾气郁结,脾不健运,饮食减少,气血生化乏源,导致心脾两虚;或气机失调,气血郁滞化火,耗伤肝肾,阴精亏虚致肝肾阴虚。初期多见肝郁表现,肝郁化火,伤烁阴血,使心、肝、肾失养,故后期多见阴血虚的表现,通过疏肝养肝、滋阴养肾、养心安神的方法得以转化病机,心血足则肝得所藏,而魂自安,肝血得养,肾阴得济,恐惧自失,从而消除症状。笔者将性病恐怖症分为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三型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认为应重视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在门诊工作中若遇到此类病人,即使工作再忙,也应先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述,然后以科学而通俗的语言解释病情,取得病人的信任;给出乐观的治疗结果,再运用适当心理暗示疗法,确立患者信心,解除患者思想负担和疑惑,正确地认识性病,让其积极地配合治疗,以防滥治或病情加重,从而达到身心痊愈!

猜你喜欢

性病内经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求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论《内经》肝为罢极之本及其现代应用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