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意教授治疗急慢性肝炎用药特色

2011-02-11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7期
关键词:陈师苦寒疏肝理气

陈 珺

浙江省中医院(浙江杭州310000)

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我国是肝炎高发国家,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据统计,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有1.2亿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0万人,其中 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1]。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疾病[2]。中医学中虽无“肝炎”之名,但与之相关的文献及治疗经验非常丰富。陈意教授是全国第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中医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陈师在其近半个世纪的临床过程中,对急慢性肝炎的治疗形成了独药特色。笔者有幸师从陈意教授,亲聆教诲,对其学术经验及有所记录。今总结陈师治疗急慢性肝炎的用药特色,以飨同道。

1 多用疏肝理气药

肝主疏泄,五行属木,性喜条达,木宜舒展,只有肝气得舒,方能脾运得健,血气乃行。此之为“土得木而达”、“气化湿亦行也”;所以陈师在祛湿剂中常配用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等,且疏肝理气药多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临床使用能明显减轻肝炎患者肝区胀痛的症状。

2 善用苦温燥湿药

肝炎多从湿热辨治,故苦寒清燥药不可或缺,然苦寒亦能伤脾败胃,临床不乏见肝炎患者一味使用苦寒清燥药后出现恶心、呕吐之症,陈师提出组方时不要忘记用苦温燥湿药,陈师说:“湿为阴邪,非温不化。”热易清而湿难化;一味清热利湿不可尽驱其邪,然苦温与苦寒并用可扬其长而避其短,苦温苦寒相加燥湿之力增强,同时苦温药可制寒,使苦寒药恰能发挥清热的功效,而避免其伤脾碍胃之弊;而苦寒药能制温,使其无助热之嫌。故陈师在方中常加用姜半夏、厚朴、藿香、佩兰,湿邪重者亦可用苍术。

3 巧用活血化瘀药

肝炎患者,尤其是慢性活动期的患者,多诉有肝区作胀刺痛,甚者胁肋下或见癥块,舌质暗,脉象沉涩,且临床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偏高。陈师认为胀者气滞也,痛者血瘀也,久病入络,气血瘀阻也。瘀结停滞,积久不散,渐成癥块。所以组方时要适时加入活血祛瘀药。同时肝为体阴而用阳之脏,故陈师提醒宜选用药性清灵的活血祛瘀药,如丹参、郁金、牡丹皮、赤芍、虎杖、益母草等。

4 合用柔肝养阴药

肝炎系慢性疾病,病久,内热可耗伤肝阴,或久病体虚,精血亏损,不能濡润滋养肝脉,且理气、苦温、苦寒渗湿药长期使用皆能伤肝阴、劫阴液,尤其在肝炎恢复期,患者多有胁肋隐痛抽絷,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心中烦热之症。所以治疗时宜及时投以柔肝养阴之药,陈师习惯加用旱莲草、女贞子、生地黄、当归、麦冬等养阴柔肝药。

5 慎用甘温益气药

肝炎患者尤其是慢性肝炎患者因肝气横逆,脾失健运,或有脾虚表现,虽临床有“甘温益气健脾”之说,但陈师认为“湿热”贯穿肝炎疾病之始终,甘者能助湿满中、益气化热;温者可增热势,故用甘温益气药,可能脾湿未减,湿热反增,尤其在疾病早期使用,可致肝炎患者病情迁延难愈,甚至可使病情加重反复,宜谨慎也。

6 勿用滋腻峻补药

肝炎患者以“湿热”为病机根本,故陈师认为患者主述乏力、体倦乃中焦湿热未去也,若用人参、肉桂等大辛大热、大温大补之药,则热可成火,火酿成毒,若火毒之势成,则后果不堪;若用熟地黄、阿胶等阴柔滋腻厚味之品则湿浊黏滞,疾病缠绵难愈。陈师告戒即使在肝炎恢复期亦不可滥用峻补药,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可以香砂六君丸善其后,以固护脾本。

7 病案举例

秦某,男性,37岁,2009年01月5日初诊。患者乙型肝炎病史5年,历次体检提示乙肝小三阳。1月前,患者劳累后出现低热、乏力、目睛黄染,曾在当地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予对症治疗后出院,出院时查肝功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78IU/L,总胆红素 57μmol/L,直接胆红素 32μmol/L,间接胆红素27μmol/L;主述口干,口苦,脘腹胀满,胃纳不馨,大便溏泄,身疲肢酸,舌红苔黄而薄腻,舌边有齿痕,脉弦细。陈师认为其病机主要为湿热阻于中焦,故拟方不换金正气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苍术 12g,川朴 12g,陈皮 12g,姜半夏 12g,藿香 12g,甘草 6g,柴胡 12g,郁金 12g,香附 12g,枳壳 12g,广金钱草 30g,车前子 30g,蒲公英30g,佛手12g,砂仁6g。共服14剂。嘱其忌食辛辣、酸收、厚腻等食物,多休息。2009年1月19日二诊,口干口苦已无,胃纳渐馨,脘腹胀满明显减轻,大便成形,但有胁肋隐痛时作,舌质红,苔薄黄根略腻,边有瘀痕,脉弦细。陈师认为湿热大势已去,应以疏肝柔肝健脾为要,予方:柴胡12g,郁金12g,香附 12g,白芍18g,枳壳 12g,广金钱草 30g,虎杖 15g,蒲公英 30g,佛手 12g,丹参 15g,当归 12g,六神曲 12g,茯苓 12g,炒白术 12g,甘草 6g。 20剂。三诊时,患者未至,由家人代为述诸症皆平,胃纳香,二便正常,血肝功能检查,已在正常范围之内,以原方去广金钱草,加党参12g,以守效,同时嘱其生活规律,节制饮食,以善其后。

按:“肝者,将军之官”。肝主疏泄,肝为刚脏,乃风木之脏,最忌热邪燔灼,邪毒内侵,湿热之邪蕴郁于肝,将军之官失其舒展升发之性,致枢机不利,同时脾为中土,喜燥而恶湿,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湿邪羁留,困遏脾阳,脾运失健,同时木郁克土,更使脾失升清降浊之能也,故肝病患者多肝脾同病,治疗首先权衡标本缓急,当以疏肝清利湿热为要,首诊方中以不换金正气散合金钱草等,苦温苦寒相配清体内湿热,同时不忘疏肝理气,立方谴药以清配疏,使湿热得去,肝气疏通,脾气得复。再诊,陈师根据“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久病则气虚,久病则血瘀”的理论,适时加以活血化瘀,柔肝养阴之品,巩固期更加健脾益气之药,以达气血同治,肝脾同治,虚实兼顾的治疗目的,使肝脾脏腑功能畅达,阴平阳秘,元气生生不息。

现代医学认为,肝炎是由不同的肝炎病毒感染所致,陈师从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四诊合参的精髓出发,认为湿热是导致该病的主因,且贯穿疾病始终。该类患者多饮食不节,恣食生冷、肥甘厚腻,以致脾阳不振或脾气虚损,失其健运之职,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致水液不化,聚而成湿。故清热利湿为治疗肝炎的常法,但陈师认为不可一味使用清热利湿之品。同时,肝炎是慢性疾病,病程长,难以速愈,治疗中需分步骤耐心治疗,不可操之过急。(作者系上海中医院大学在职博士生)

[1]于冰华.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疗[J].中国社区医生,2004,22(6):8-9.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0-323.

猜你喜欢

陈师苦寒疏肝理气
随陈聆群先生学治史
观菊赏鹦有怀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乳腺结节41例临床观察
咏棕树
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苦寒吟
陈从周写《徐志摩年谱》
疏肝理气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研究运用进展
陈福来教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