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及感控措施

2011-02-10李群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24期
关键词:纱布神经外科无菌

李群英

在神经外科危重病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及时解除患者的呼吸道梗阻,纠正低氧血症,为专科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作用。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可减少呼吸道无效腔,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痰液排出,是抢救神经外科危重病的重要措施之一[1]。人工气道的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及其重要,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掌握,对我院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患者98例,其中男50例,女48例;年龄21~79岁,平均68.6岁。其中硬膜下血肿26例,脑挫裂伤30例,硬膜外血肿24例,颅底骨折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

2 护理措施

2.1 气管切开前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极其危重,护士在气管切开前要对其家属讲明气管切开的必要性、安全性、重要性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如何采取应对措施,以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并消除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并监测生命体征,备好抢救器材和用具。协助医生帮助患者摆好体位。

2.2 全面监护 对气管切开患者特别是昏迷患者,首先要实施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及瞳孔的变化,保持出入水量的平衡。并勤于观察患者面色、体位、各管道是否通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观察有无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心包气肿、气管黏膜切口的出血、有无切口感染等。

2.3 湿化吸痰 将配置好的湿化液(生理盐水250 ml加α-糜蛋白酶8000U)以5滴/min的速度持续气管内滴入,有条件者可以15滴/h的速度持续气管内泵入,及时更换化痰液,保证每日至少由气管内滴入250~300 ml,以防痰痂形成,堵塞气道[2]。湿化液吸入人工气道的温度应保持在32~37℃,吸入气体<20℃可引起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气道过敏者还会引起应激性反应而诱发哮喘。吸入气体的温度>40℃可造成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且可能灼伤局部黏膜,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也应控制在95~100%。每日加强翻身、拍背、排痰,咳嗽反射较强者,尽量鼓励患者自行咳痰,如有吸痰的需要,可在吸痰前快速滴入湿化液2~3 ml,吸痰后再滴入2~3 ml,然后以5滴/min左右的速度匀速滴入。

2.4 操作前后必须洗手 有研究指出医务人员的手是散播微生物重要传播媒介,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约占30% 。在吸痰过程中往往发生飞沫散播、喷溅,因此,护士在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防护眼镜、穿围裙和戴手套,同时,每次操作后必须洗手,因为,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2.5 吸痰的方法 选择不超过内套管内径1/2带侧孔的硅胶管,将吸痰管末端反折,待吸痰管插入一定的深度后,再放开反折处,缓慢转动吸引,时间不超过15 s,两次抽吸间隔3~5 m in,;下呼吸道吸痰法:将吸引管缓缓插入内套管,由浅入深,插入气管时不作吸引,待吸引管达到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时,方可缓缓转动吸引,遇有粘液或分泌物处宜稍停留,防止将痰液推下[3]。若痰多一次不能吸净者,应先给予吸氧后再行抽吸,若使用呼吸机者应连接呼吸机,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行吸痰。

2.6 吸痰时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频率及节律。监护仪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观察血氧饱和度,定时监测血气分析并做好记录,以便了解效果。吸痰时观察痰液的量、味、颜色,如有异常及时送检。

2.7 气管切口的护理 气管外套管柄盘下的敷料通常是用中间剪开1/2长的无菌纱布块垫,每日更换2次,痰多时随时更换,其缺点是剪口处的纱布线头易堆在套管柄盘下或掉入气道内,引起呛咳或造成感染。用一次性无纺布气管纱布垫可避免以上缺点,且滞留的痰液容易被清除。用无菌镊子夹取5 cm×5 cm的双层无菌干纱布覆盖在气管套管外口,用两条胶布与颈部的正常皮肤或外套管的系带粘贴在一起,然后再将纱布喷湿,这样可防止患者因用力呼气和剧烈咳嗽而致纱布脱掉,且预防了感染[4]。

2.8 脱管 脱管分为完全脱管及不完全脱管,多由于气管套管系带太松或太细断裂或细带打结处松脱,患者剧烈咳嗽,气管套管完全或大部分脱出于颈部,或外套管已部分露出皮肤或方向、位置改变。术后早期气管瘘尚未形成,套管脱出后伤口闭合,喉部黏膜水肿明显,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并常伴烦躁不安、面色紫红或发绀、出汗[5]。此时需医生迅速重新打开伤口,撑开气管切口放好气管套管。

2.9 口腔护理 每日用3%双氧水或银花液进行口腔护理2~3次,而每次进行口腔护理前行吸引口腔、鼻腔分泌物,并且在气囊充气的情况下进行。

2.10 预防感染方面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1 h,每日地板用消毒药液拖2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正确吸痰,每日更换气管切开口敷料2次。无菌盘内物品每日消毒更换1次。按医嘱行痰培养+药敏试验,连续3 d,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如置管时间长的患者,一般1个月更换气管套管1次。

3 讨论

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开放,防止气道不通畅或被阻塞的主要措施,针对性地对气道的加温、加湿,清除气道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降低医源性气道感染的机会,在保障呼吸道通畅。

[1]童孜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江苏医药,2006,32(3):296.

[2]张炳丽,王瑞云.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排痰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570-571.

[3]李嫦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建立人工气道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6,21(5):451-452.

[4]缪经平,茹卫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监测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35.

[5]张瞿路,吕健,戴芳德.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64-165.

猜你喜欢

纱布神经外科无菌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不“怕”火的纱布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不漏水的纱布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防水的纱布
是雾,不是纱布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