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

2011-02-10毛国华王莹李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24期
关键词:载瘤螺旋造影

毛国华 王莹 李芳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血管性病变之一,约1/2的患者因瘤体破裂而引起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1],对可疑动脉瘤患者进行CTA脑血管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对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CTA检查,其中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共103例,本文通过CTA诊断的105例颅内动脉瘤,通过与DSA及手术后结果相比较,评价CTA在诊治颅内动脉瘤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年09月至2010年0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头部64排螺旋CTA检查,64排螺旋CTA共发现105例患者109个动脉瘤,其中94例为单发动脉瘤,6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2例患者CTA未发现动脉瘤,但DSA检查发现存在动脉瘤;在所有动脉瘤中直径最小 2.0 mm,最大为25.5 mm.。

1.2 方法 CTA检查: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CTA成像。扫描参数为:120 kV,500 mA,螺距 0.531:1,层厚 0.625 mm,球管旋转时间为 O.35s,准直宽度64×0.625 mm。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 mgI/Tnl)100~120 ml,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浅静脉注射,图像重建采用标准算法重建。DSA检查:DSA机为美国GE公司OEC造影机,以非离子型碘海醇为对比剂。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插管后,行双侧颈内、颈外动脉及椎动脉造影,每支血管行汤氏位和侧位摄像,必要时加摄斜位像及其他角度摄像,直至病灶显示清楚为止。

1.3 图像处理及评价 诊断标准是:以DSA及开颅手术中所见作为脑动脉瘤诊断标准。由2名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及2名影像学医师均分别单盲法读CTA及DSA和手术录像情况。了解是否有动脉瘤以及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瘤颈的宽度等信息。

2 结果

64排螺旋CTA共发现105例患者109个动脉瘤,其中94例为单发动脉瘤,6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2例患者CTA未发现动脉瘤。其中56例又行DSA检查。2例患者CTA未发现动脉瘤,但DSA检查发现存在动脉瘤;8例患者CTA及DSA均未发现动脉瘤。开颅手术治疗68例;动脉瘤最小直径2.0 mm,最大直径25.5 mm;68个术中所见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体指向、瘤颈情况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均与CTA图像所显示的情况一致。符合率为100%(68/68);54个经CTA显示的动脉瘤与经DSA显示的动脉瘤与符合率为96.4%(54/56)。

3 讨论

64排螺旋CTA技术:MSCTA对扫描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扫描层厚越薄越好,层厚越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越高,便于颅内微血管的显示,扫描速度越快越好,扫描速度快才能在脑血管动脉期内完成扫描,重建图像质量才好。对比分辨率更佳,高速扫描保证了造影剂团注的效果,尽可能地拉开了所要显示的血管与不需要显示的结构之间的密度差,保证了后处理重建的效果。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层厚为0.625 mm,显示大血管及微管均非常细腻和柔和;每旋转1周的时间为0.4 s,扫描速度显著提高;MSCTA是一种准确、可靠的动脉瘤诊断技术,它不但能确定动脉瘤的存在,还可提供三维动脉瘤图像,对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

3.1 64排多层螺旋CTA的特点及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应用 运用多层螺旋CTA对比DSA来诊断颅内动脉瘤,对于大于5 mm的动脉瘤,CTA与DSA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小于3 mm的动脉瘤,其检比率仍然较低;在本研究对象中,经DSA确诊的56例动脉瘤患者中,仅漏诊了2例,主要是直径小于3 mm的动脉瘤,其余CTA均做出了正确诊断,说明64层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显示率。在本研究对象中,103例患者中共发现有动脉瘤111个动脉瘤,与DSA相对照,以上动脉瘤均准确的显示了瘤体大小、形态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特别是,在本研究对象中,10例动脉瘤在DSA上没有清晰显示瘤颈,这是因为DSA往往只进行正侧位投照,容易造成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不是切线位而有部分重叠。因此,在显示动脉瘤瘤颈方面,CTA明显优于DSA,CTA的图像可从任意角度旋转观察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有利于瘤颈的显示,而且可获得动脉瘤的完整形态以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质的空间解剖关系,对选择恰当治疗非常重要。

3.2 64排螺旋CTA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64排螺旋CTA可以帮助术前模拟多种手术入路,采用编辑、旋转、切割等方式模拟开颅、夹闭动脉瘤等过程,有助于评估手术风险和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从而确定最佳手术方案。

目前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CTA能确定动脉瘤的正确位置及其与周围颅骨的关系,既能同时显示血管与颅底结构,又能去除颅骨影像,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后制定手术方案,从而降低手术风险。三维CTA可以360°旋转,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的瘤颈、指向、子瘤或动脉瘤的分叶情况,以及动脉瘤上有无血管分支、瘤壁钙化和其与前床突或后床突的关系等:如对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可明确与前床突位置的高低,以确定是否可以采用翼点入路;可显示动脉瘤长径与前交通动脉A1段所成角度是否为钝角,可显示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管径粗细,为判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A 1段优势血供提供间接证据,并可显示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的前后位置关系,决定翼点入路时经左右侧的选择;可显示动脉瘤与后交通支动脉之间的关系,为选择夹闭动脉瘤的方向提供依据。

3.3 64排螺旋CTA的局限性 然而,CTA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了解血流动力学情况,对血液流向、流速和脑血供代偿方面不及DSA,有待新的技术改进;此外,对于颈内动脉及椎动脉来源的动脉瘤,尤其是海绵窦段动脉瘤,由于受到颅底骨质影响,CTA则难以显示其瘤体全貌。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A作为相对无创性血管检查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有极高价值,特别是在显示动脉瘤瘤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为一种安全、经济、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取代DSA作为动脉瘤的筛查及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相信CTA将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Dover Z,MisraM,Thornton J,et al.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ing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s:The story so far.ArchNeurol,2001,58(2):559-564.

[2]许瑞雪,刘荣耀.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6,5:180-182.

猜你喜欢

载瘤螺旋造影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荧光造影定量分析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合并载瘤动脉狭窄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因素的初步分析
旋风“螺旋丸”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颅内动脉瘤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新疗法治愈脑动脉瘤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