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综合治疗

2011-02-10匡桂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0期
关键词:偏瘫疗法康复

匡桂梅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综合治疗

匡桂梅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和训练,治疗组加用针炙、理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手法康复等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综合治疗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脑卒中;偏瘫;综合康复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脑卒中后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脑卒中的高致残率,使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3]。单纯某一治疗手段对此疾病治疗有限,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笔者在治疗此类患者的过程中,采用了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的偏瘫、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脑卒中后偏瘫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肩手综合征及患侧下肢的运动功能障碍,如不及时处理和控制,可引起患侧上、下肢肌肉萎缩甚至畸形[3]。笔者在2006年8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併发肩手综合征及下肢功能障碍168例,对其中的96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2例患者均为经过CT确诊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偏瘫患者,都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也排出了脑卒中前其他疾病所致的疼痛或运动功能障碍。其中男98例、女64例,年龄50-85岁,脑梗死127例,脑出血35例,脑卒中后发生的偏瘫时间分别为:1~7 d,52例;8~30 d,79例;31~60 d,31 例。

1.2 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男38例,女28例,综合康复组96例,男60例,女36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参照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3]评分[4],其平均积分:治疗组为(25.5±9.52),对照组为(24±9.82),相比 P>0.05,可比性好。

1.2.1 康复方法

1.2.1.1 对照组治疗 该组采用常规训练治疗,主要包括肢位摆放和关节维持训练,坐、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两组患者由治疗师每日训练40~60 min,其余时间由护士帮助患者训练。

1.2.1.2 综合康复组治疗 此组患者在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炙、理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手法康复等综合疗法治疗。

1.2.1.3 针炙 上肢取患侧肩髑、曲池、内外关、合谷、及阿是穴直刺,每天一次,下肢取患侧髀关,犊鼻、阳陵泉、足三里及阿是穴直刺,以得气为度,留针30 min,1次/d,共治疗10~15次。

1.2.1.4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方法是采用电脉冲刺激治疗仪,电极板可直接放在疼痛部位或附近,将低压的低频和高频脉冲电流透过皮肤刺激神经,以提高痛阈、缓解疼痛。治疗时间是三十分钟,1次/d,疗程为10~15次。

1.2.1.5 运动疗法 上肢:沿手背、腕背、前臂及肩部做向心性按揉,并点按相关穴各,弹拨极泉穴,拨胸大肌、三角肌多次,在按摩的同时协助患者做肩关节的内收与外展及手指精细功能的训练。下肢:沿患侧髋关节、大腿、膝部、小腿、踝部、足背做向心性按揉,并点按相关穴,在按摩的同时做髋、膝关节的屈曲与伸直及踝关节的功能训练。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我国CSS[3]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进行评分。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无效或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

2.2 结果 临床疗效评定两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综合组治疗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和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血液流动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关节僵直,皮肤及肌肉萎缩或痉挛。患者因疼痛而不敢活动,同时又因其固定关节的韧带松弛,影响了患者瘫痪侧的功能恢复。脑卒中后偏瘫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水肿、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回归家庭、重返社会。专家们认为疼痛是引起残疾和残障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治疗的首要目标就是尽快减轻水肿、疼痛及关节、肌肉僵硬程度,如一旦出现水肿、疼痛、运动受限等就立即开始早期治疗,则疗效较好,否则发生畸形后症状很难改善[2]。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其治疗手段包括主动和被动运动、针灸、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和手法康复等综合疗法。

[1] 南登昆,缪鸿石主编.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8-212.

[2] 陈仲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康复医学分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0-52.

[3] 宁学军.中国民康医学,2006:12-20.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45300 湖北省建始县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偏瘫疗法康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