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1-01-29张军能方跃亭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7期
关键词:微量肾小球白蛋白

张军能 方跃亭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医院同民分院,福建 厦门 361101)

在我国,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一直高居不下,并呈逐步上升趋势。该病病程漫长,症状隐匿,发展到晚期,可导致微血管病变,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因此早期诊断就显的十分必要。目前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肾脏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技术要求较高,而且给患者带来创伤,而常规的检查方法又不能及时反映病情。尿微量白蛋白(U-ALB)是反映肾小球疾病和损伤的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在病变的早期即可有明显的改变,其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3]。为了探讨其诊断价值,及时发现病情,我们对患者采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前来厦门市第一医院同民分院接受检查的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3~68岁,平均49.3岁;病程3~12年,平均4.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无泌尿系统感染,尿酮症,严重心力衰竭,各类肾炎,尿路梗阻,恶性肿瘤等疾病。入选标准:尿常规蛋白定性均为阴性,血清中的肌酐、尿素氮、尿酸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另选择40例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2~69岁,平均49.7岁。两组人群在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清晨排空第1次尿液后,按规范收集24h尿液(建议不加防腐剂)。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吸取上清为测定样品。采用芬兰ORION公司QuikReadU-ALB试剂盒,参照操作说明,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U-ALB。

1.3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记录存档,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 果

本次实验组40例患者U-ALB检测阳性38例,检测阳性率达到95%,(正常参考值0~30mg/24h)显示了较好的诊断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U-ALB检测平均值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U-ALB要显著高于对照组(t=13.574,P<0.01)。

3 讨 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微血管全身性病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以后逐渐出现水肿或高血压,晚期出现尿毒症或严重肾功能衰竭,从而导致患者死亡。该病发病原因复杂,高血压和高血糖在病情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高血糖可促进基质增生,肾小球上皮细胞从基底膜上脱落,导致跨毛细血管壁压力增高,蛋白滤过增加,并可造成弥漫性和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和病变。高血压可导致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不足,肾小球囊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呈结节性肥厚,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加[4]。由于该病早期症状隐匿,因此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要及时诊断,以便及时发现病情。

表1 两组U-ALB检测值统计

正常的肾小球过滤膜电荷选择性屏障作用,以及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绝大部分的尿微量白蛋白不能透过肾小球滤膜。一般可允许2.5万~4.5万分子量的蛋白质顺利通过。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轻微,蛋白非酶糖化终末产物增多而相互交联沉积,肾小球滤孔尚未发生明显变化,大、中分子的蛋白检测结果一般为阴性。但肾小球基底膜表面发生病变,负电荷丢失,不再排斥带负电荷的小分子白蛋白,使之容易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中,此时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却超过正常范围,成为明显可检测的指标[5,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特别是ANG-II以及一氧化氮参与细胞因子的调节与表达,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大量激活血管增生因子、白激酶C等,通过强烈收缩血管引起前列腺素E合成减少,生理拮抗血栓素A浓度升高,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肾内微循环功能下降,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滤过膜通透性增高,使病情进展加快。

在血清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尚未发生明显变化前,尿微量白蛋白尿症作为一个重要的早期信号,可在病情早期即灵敏的反映病情,从临床统计来看,实验组40例患者在病情早期其他指标尚未出现明显异常前,38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已经有明显的增高,诊断率达到95%。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极为明显,从而成为可准确测量的早期独立预测指标。由于尿微量白蛋白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临床上将之作为主要检测指标的文献逐渐增多,显示了其良好的诊断价值前景[7-9]。我们认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具有简单可行的特点,其可以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现病情,从而为患者的及时治疗赢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1]刘丽华,于敏奇.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94.

[2]孙延生,庄严,贺松.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NAG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探讨[J].交通医学,2008,22(1):42-44.

[3]周芹,陈立松.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4):405-406.

[4]Lemley KV,Abdullah I,Myers BD,et al.Evolution of incipient nephr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Kidey lnt,2000,58(3):1228.

[5]叶跃红,高科,李兴禄.尿沉渣分析和尿微量自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03,32(12):1642.

[6]孙丽萍,韩红玲,高博.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的探讨[J].医学综述,2006,12(16):988-990.

[7]郭群,张葵.尿中微量白蛋白测定在冠心病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5):309.

[8]林善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01,41(11):782.

[9]陈燕,赵敏,张家红,等.尿微量蛋白检查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9):562.

猜你喜欢

微量肾小球白蛋白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基于Al2O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性能分析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