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客家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11-01-25苏俊华

艺苑 2011年2期
关键词:徽派古建筑建筑

文/苏俊华

据统计,“文化”一词迄今有二百多种定义,其中比较简明又得到普遍认可的提法是: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客家民系,作为人口达数千万、分布遍五大洲的汉民族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众所周知的、坎坷曲折的形成历史,对自身独有的民系文化更加珍视,其寻根问祖的愿望较其他民系更为强烈、基于这一事实,对作为民系文化主要物质载体的客家建筑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确实是一件意义非常重大的工作。

客家民系形成的历史,据可靠资料已历千余年之久。客家先民们或入洞栖息、或构木为巢的居住形式,早已无迹可寻。近日,有关单位对客家建筑,主要是福建省闽西的客家建筑进行了一番调查,发掘出许多已历四五百年之久的、明清时期的客家古建筑(图1、图2)。更宝贵者,还有上溯至唐宋年代、历经近千年风雨荡涤的古建筑(图3、图4)。从取得的初步成果来看,可以当之无愧地说,这些古建筑确实是客家祖先遗赠给今人的宝贵财富。其中,客家土楼作为客家建筑的优秀代表,已被广为宣传,本文不再涉及。

但令人惋惜的是,许多足以与已经入选世界遗产的古建筑相媲美的客家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历经风霜,已是满目疮痍(图5、图6)。对这些古建筑,进行保护性抢救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国内数十年来,对古建筑修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客家古建筑的抢救性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1]。更值得庆幸的是,现今,人们的意识、社会的财力、国家的方针,尤其是遍布海内外世界五大洲的数千万客属子孙怀乡敬祖的殷殷深情,都在推动并支持有心人去履行保护客家建筑遗产的神圣使命。这些都是着手保护的有利的社会条件。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对文物保护的力度还相差很大。

图2 连城培田镇《双灼堂》(九厅十八井式客家民居典型代表。已有几百年历史,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图3 永定坎市镇《卢氏公祠》(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完成于明朝弘治年间)

已有的客家建筑遗产多数散落于偏僻乡镇。传承的主要方式是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有代表性县市的若干地域,建设客家建筑展示区。有些省份在这方面已先行了一步。如江西婺源的成功经验就值得借鉴[2]。在婺源,许多乡村保留了徽派建筑的原始风貌(图7);突显清新、简洁、明朗风格的系列徽派建筑,在新城区的整条街道旁向游客展示出来,令人赏心悦目(图8)。在技术层面,反映数百年来保存下来的客家古建筑共同特征的建筑风格、建筑语言与建筑符号等,正在从调研得到的资料中提炼出来。这一技术成果将为传承提供依据,是传承的基本技术条件。

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以提高中下层人民的收入水平为主、扩大内需的重要决策;而且还明确指出,扩大内需的重点是倡导非物质消耗型的消费方式。普通老百姓旅游消费正好是这样一种方式。福建的建筑文化遗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当推福州的三坊七巷与闽西的客家古建筑。海内外的数千万客属父老更是对客家文化的复兴翘首以待。所以,客家建筑的传承推广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呼之欲出。具体地说,对宁化、长汀等在客家民系形成历史上占据特殊地位的市县[3](P150-154),通过保护和传承客家建筑文化,从而大幅提升客属地域的旅游产业品质,快速将旅游建设成为支柱产业,更是抓住了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腾飞的绝好机遇。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设客家建筑的旅游展示区提供了商业化运作的平台。而采用工厂化手段成批生产体现客家建筑特征的构件,将这些构件镶嵌入成片的新建筑中,其风格将取得统一,其成本将低至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从而使传承具备现实性。

客家民系在国内所占地域较广,人口也较多,所以客家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想要做到及时有序地推进,做到多而不杂,快而不乱,必须动用社会行政手段从多方面加以支持、推动和引导。为此,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1)行政立法:建筑具有很强的艺术属性,但又不完全是艺术品。客家建筑也不例外。保护一般不会走样,为传承而推广则必须立规。因为艺术思维提倡百花齐放,但作为特定的建筑品种的推展则要求风格统一。为此,行政立法是必须的。也许,婺源等地的经验可以借鉴[2]。(2)舆论支持:客家建筑的传承是一项推陈出新的大事业,是新生事物。新事物要让社会接受进而欢迎,必须要广泛宣传。在规划确定之后,舆论工具应该大造声势。(3)合理定位:客家先民是在艰难的大迁徙之后创业的。在客家人事业发达之后,确实铸造了一批价格高昂的建筑精品,但这不具有代表性。大批新建的客家建筑应该是一般标准的,外饰不宜豪华,以免违背历史真实,也有违推陈出新的本意。

图4 长汀县兆征路《汀洲试院》(始建于宋代,占地面积11390平米,建筑古朴,环境清雅,气势恢弘,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图5 宁化延祥村客家民居

图6 连城莒溪镇壁洲村《林氏宗祠》(南宋末年,纪念众多历史人物)

图7 婺源下晓起村晨景(原生徽派)

图8 婺源徽派建筑街区(传承徽派)

基于与前述同样的理由,在人多地广的条件下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必须胸有成竹,规划领先。参考其他省份的经验,笔者提出这一方面的初步构想如表1[4]。

客家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如果在经济投入上不加以控制,可能无法实现。对此,宜考虑到以下几点:(1)点面结合:接受历史教训,推广客家建筑不宜一刀切。因为一刀切的做法,财力无法承受,经济效益肯定也差。保护的对象容易确定,但要明确的是,不能所有客属地域都搞仿古客家建筑展示区。承担传承功能的新建客属建筑,宜选择在客属历史发展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县市和乡镇。尤其是宜选择在邻近计划旅游发展的线路上,先行建设,有序推进。(2)技术支持: 在实施中,有必要组建一支人员精干而又业务娴熟的专业规划设计队伍,提供风格统一且是原汁原味的客家建筑的设计方案。以它为主,选聘专家指导,同时承担客家古建筑的复原和加固设计。此外,如上所述,在规划的同时,要建立反映客家建筑风格的构建预制厂等。总之要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客家建筑保护和传承的成本。(3)文化与产业相结合:文化建设需要资金支持,而文化遗产的开发又可以为建设提供资金,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与文化产业发展关系密切的至少有旅游业和建筑业。地区文化水平的提升,也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从而为当地文化水平的提升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恒久的动力。

客家民系的形成历史决定了客家人对自己独特文化的情有独钟,而客家建筑遗产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已是当务之急。当前,对客家建筑文化的传承已经充分具备实施的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特定民系建筑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在行政立法、舆论支持、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借鉴已有经验,并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精心的实施,做到既及时又有序地快速推进。

[1]马吉宽.凌川北吉祥寺前殿维修工程概述[J].古建园林技术,2010(2);张志伟.浅析古建筑中斗栱损毁的原因与维修[J].古建园林技术,2010(2).

[2]武星宽,荣浪.古村落景观保护性开发的规划探析 [J].小城镇建设,2004(6).

[3]李升宝.缘系客家 惠泽两地[C]//石壁与客家世界——第三届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

[4]朱子瑜,李明.纲举目张——北川新县城城镇风貌特色的建构与探讨[J].建筑学报,2010(9).

猜你喜欢

徽派古建筑建筑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徽派山水画传统的名实和承继问题
徽派建筑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探析
中国古建筑
岭南篆刻艺术的徽派传承探析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贡德尔地区的法希尔盖比城堡和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