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术语学学科建设,促进科技名词工作可持续发展

2010-12-31本刊副主编刘青

中国科技术语 2010年1期
关键词:名词委术语规范化

本刊副主编 刘青

开展术语学学科建设,促进科技名词工作可持续发展

本刊副主编 刘青

科技名词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和学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开展术语学研究,是促进科技名词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

在中国,术语学研究还相对薄弱,学科建设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来完成。值得欣慰的是,术语学研究正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其中,这为中国术语学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 开展术语学建设是科技名词规范化的内在要求

中国的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是一个包括审定公布、科学研究和宣传推广等诸项内容的系统工程。审定科技名词,实现科技名词规范化,对支撑科技发展、保障语言健康、传承中华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截止到 2009年底,全国科技名词委已组建 73个科技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公布了 80种规范科技名词。除做好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外,全国科技名词委也着力加强了宣传推广工作。在上述诸项工作当中,名词委始终强调,要坚持科学性和可预见性,就必须注重理论水平的有效提升。目前,中国的科技名词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公布审定为核心,以科学研究和宣传推广为辅助手段,三者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

今后,科技名词工作的意义将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

1.信息化的推进需要科技名词规范。语言文字是信息技术产品的主要载体,因此“语言文字标准是语言文字信息化的保障,语言文字信息化又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其中,科技名词规范是重要组成部分。

2.汉语地位的提高,对科技名词规范化提出了新要求。近几年,国外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数急剧增加,汉语在因特网上的使用率也正快速提升。新形势为汉语言文字工作,包括科技名词的规范化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也为开展科技名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经贸等方面交流的新形势下,两岸科技名词的对照和统一工作显得愈加重要。全国科技名词委自1995年开始推进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任务以来,已经在 3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工作,并已出版了 10多种科技名词对照本。

2009年 6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提议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在回应中述及,应当在这一历史盛举中纳入反映科技和社会事物的新名词新术语,把存在差异的词汇比较陈列,供海峡两岸、港澳地区及全球华人学习使用。针对这一工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指出,全国科技名词委实际上已成为此举的先行者,并计划全面开展各领域科技名词的对照和统一工作。

4.借鉴、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文明离不开规范的科技译名和定名。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指出:“新中国成立 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要大力借鉴、努力吸收国外的先进科技文明,就离不开对科技名词的正确翻译和对译名的科学规范工作。

5.中国文化出口力度的加强,要求汉语科技名词有更加规范的外文译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其文化也正在逐步走向世界。整理、规范反映中国文化的科技名词并翻译成对应的外文,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随着科技名词规范化重要性的不断提高,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将越来越多。比如,如何做好科技新词命名工作,如何更好利用计算机技术为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服务,如何面向广大华语地区开展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如何完善推广科技名词规范的法规和政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经过长期、系统及深入的理性研究之后,才能得出科学正确的答案。

二 开展术语学学科建设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

术语学是一门跨领域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其交叉性的特点,在众多学科当中可以说是十分罕见的。但是,当前中国的术语学建设基础还相当薄弱,还需要依靠众多与之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来发展它,需要有一大批专家学者来专门研究它。此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来促进它。

1.要建设更多更完善的术语学研究基地

成熟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机构和存在一支有相当规模的研究队伍。作为国家从事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专职机构,全国科技名词委有责任支持并促进这项工作,有义务与有志于开展这一工作的机构团体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在术语规划、术语政策、术语教育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推进这一工作的开展。

术语学学科建设已经得到了众多教学科研机构的重视与支持,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加入到此项研究当中来。比如黑龙江大学依托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一个术语学建设基地,在术语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最近几年,连续出版了多部专著,培养出十多名博士和硕士,召开了两届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

当前,中国的科学技术正飞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得到了空前繁荣,因此,术语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中国教育机构正在着力进行的、以学科和研究基地建设为重要内容之一的高校改革,就是为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的需要而开展的。面对如此形势,我们希望更多具备一定学科优势,存在一定研究基础和意愿的教学科研机构,能够抓住这一良好契机,从促进特色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的角度,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立项,整合力量,争取资源,发展出更多专门的术语研究机构,为建设好中国的术语学学科贡献力量。

2.要建设具备较高学术品位的专业媒体

《中国科技术语》是面向科技术语领域的专业刊物。从1985年创办《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算起,至今已逾 25个春秋。刊物 1998年更名为《科技术语研究》,开始正式公开出版发行;2007年更名为《中国科技术语》,并由季刊更改为双月刊。在其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刊物始终把高水平、高层次和高质量作为自己发展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9年期刊编委会曾就《中国科技术语》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比如:要增加术语学研究方面的文章,多发表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名词审定工作关系密切的文章;要抓住社会影响大的名词,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及时反映社会热点;要敏锐发现新领域出现的新名词,重视交叉学科的名词,深刻认识科技名词对经济、社会、政治、外交的影响;要争取优质稿源和作者,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要推进刊物进入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促进刊物的长期发展;要积累术语学研究成果,带动术语学学科的建设等;要面向所有学科,变劣势为优势,向有自身特色的高端学术期刊方向发展。

作为刊物的主办单位,全国科技名词委虚心接受编委专家提出的意见,正采取措施加强期刊工作的力度,使刊物更好承担起应尽职责。为促进这一工作,在今后一段时期,刊物将重点关注:向读者介绍国内外术语理论研究的成果和报道科技名词工作的成果与动态;向社会公布规范名词,发布试用科技新词;与读者研讨热点难点科技名词,追溯科技名词的历史,发掘科技名词的文化内涵,架起兼容文理、通汇中西、跨越古今的桥梁,等等。与此同时,我们也衷心希望有更多专家学者支持期刊的建设和发展,将自己更多的优秀学术成果通过《中国科技术语》呈现给广大读者。

3.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

经费在学科建设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国家对术语学任务工作是有支持的。比如,从 2001年起,国家社科基金对 8项术语学研究课题进行了资助,教育部、国家语委和全国科技名词委也都资助过术语学相关课题的研究,但是资助的广度和力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我们建议,通过学科自身建设取得更大成果,努力扩大学科影响,积极争取更多科研经费,逐步解决当前中国术语学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三 学会建设对开展术语学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会是由某一领域专家组成的学术团体。国标《学科分类与代码》前言中提出,作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尽管完全意义上的中国术语学会还没有正式成立,但全国科技名词委实际上已经履行了其许多职能。名词委在其职责条例中明确规定,开展术语学研究是其工作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深入研究国内外的术语学理论与实践,进一步加强中国术语学建设,还需要成立完全意义上的学会,才能团结起更多以术语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

在全国性学会成立之前,可以在全国科技名词委和相关机构的组织下,先行开展术语学的建设工作。比如:定期召开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由相关部门组织,或依靠专家学者的力量编撰术语学理论著述,在有关高校开办术语学讲座和课程,等等,为将来建立全国性术语学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总之,术语学的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很高。应当从多个层面入手,实实在在做些促进工作,积极迎接新事物的诞生,扎实推进术语学的健康发展。

N04;H083

A

1673-8578(2010)01-0005-03

猜你喜欢

名词委术语规范化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