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责任
——基于调查层面的实证分析

2010-12-11刘建国

关键词:访问者农民农业

刘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责任
——基于调查层面的实证分析

刘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通过深入农村调查,了解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瓶颈:农村公共物品匮乏;农民增收困难,科技支农力度不足;农民生活压力巨大;农民有自主创业意愿,但面临融资难、融资渠道狭隘、信息不畅等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支农的力度,拓宽农民的融资渠道,解决农村信息不畅问题.

农村经济;政府责任;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1]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农业快速发展,使农民增收、生活富裕,成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来了解目前农村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难题,以期寻求解决之道.

一、数据来源及必要说明

本文所依据的数据资料来自笔者2009年7月在内蒙古某旗所作的调查.根据该旗的空间布局,综合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和调查数据的可获得性确定调查范围.本次调查的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多阶段抽样过程中又采用分层抽样法、简单随机抽样法、定额抽样法、系统(等距)抽样法、户内抽样法等方法.调查对象以农村人口为主体,兼顾一些非农业从业人员.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32份,回收率为96%.首先对获取的432份调查问卷进行严格核查、汇总整理和初步统计,并进一步验证数据的有效性,去除无效调查问卷24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408份,总有效率为90.67%.总体而言,本次问卷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据采集量不大,但基本能够满足抽样调查的科学要求;二是调查样本以县(旗)、乡、村为基本单元,能够满足不同区域分层研究的要求;三是被调查者基本能够积极配合,增强了样本的可信度;四是被调查样本以三口之家、中青年和中低收入为主,职业覆盖面广.

在本次调查的对象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男性略多于女性,其中男性占52.25%,女性占47.75%.从文化程度来看,以小学文化和初、高中的低学历人群为主,其中小学及以下占37.74%,初中占29.68%,高中占 16.36%,中专、中技、职高占10.48%,大专占5.40%,本科及以上占0.34%.在年龄方面,18~19岁占 3.56%,20~29岁占24.87%,30~39岁占 23.96%,40~49岁占22.47%,50~59岁占 17.46%,60岁及以上占7.68%.从收入水平看,此次调查是以中低收入家庭,尤其是低收入人群为主,这也恰好符合县域层面,尤其是农村人口收入普遍偏低的事实.从职业类型看,由于主要是深入农村基层的调查,故此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人居多,但是在随机访问中遇到非从事农牧业的人群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总之,本次调查样本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难题:现实层面的解读

此次调查表明,目前居民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满意度比较高.其中,八成以上的居民满意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仅有14.25%的被访人群不满意.从被访问者的社会属性看,中年及以上的人群满意度略高,尤其是老年人对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更加深刻,所以满意度最高.相比之下,青年人、学生等人群满意度不高,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落后的状态.

1.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薄弱,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缺乏、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是不争的事实.从此次调查中也深刻体会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任重道远.从对于"农村优先解决的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乡村道路的硬化、农村看病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农村电网改造问题最为突出,分别占有效样本数的 23.69%、21.20%、14.96%和12.22%.同时可以看到,部分农村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关于"农村优先解决的问题"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关于"农村优先解决的问题"的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年降水量偏低,部分地区常年干旱,导致人畜饮水、农田灌溉成为难题.总之,诸多问题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从被访问者的社会属性看,中老年人更加关注"病有所医"和"老有所养"的问题,体现了在社会文明日益发展进步的今天,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然转变,人们的观念正在更新,思路正在拓宽.而中青年人更加关注的是子女上学难、学费昂贵的问题.

2.农民增收困难,科技支农力度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科技支农的力度不足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26.58%的被访问者认为当前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因素在于科技支农力度不足,25.26%的被访问者认为农产品价格低廉影响了农民增收,18.45%的被访问者认为农产品深加工不足、农产品效益低下导致农民增收缓慢,21.17%的被访问者认为种子、农药化肥价格高导致了农民增收困难,8.54%的被访问者认为当前农民增收困难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针对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近50%的人认为应该通过加大技术指导,提高发展水平来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以此来增加农民收入.这充分体现了农民对科技下乡、农业技术推广、致富点子送到手中的渴望.

3.农民生活压力大,医疗、养老、教育问题最为引人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83.50%的农民生活面临压力,仅有16.50%的被访人群生活压力不大或者无压力.关于"生活压力问题"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关于"生活压力问题"的调查结果

通过对有生活压力的人群分类汇总发现,医疗现已成为目前农村居民最大的负担,占样本数的29.88%,同时养老和教育问题紧邻其后,所占比例分别为23.17%、22.56%,而部分农村居民因住房负担导致的生活压力大,占有效样本数的13.41%.此外,有近11%的居民的压力表现在其他的方面.关于"最大的生活压力"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与选择"其他"选项的人群谈话了解到,部分居民的压力来自于子女嫁娶的彩礼及结婚物品的购置等,还有的是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的生活压力巨大.调查数据充分表明,县域层面,尤其是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及老有所养问题有待于政府的优先解决.

表3 关于"最大的生活压力"的调查结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增收问题等也成为居民最为期待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其中,23.37%的被访人群期待政府出台政策解决就业问题,34.67%的被访人群期待解决增收问题.当然,如果能够很好地解决百姓的就业问题,也就解决了居民的增收问题,二者有着内在统一性.此外,看病就医难问题也导致居民生活压力大.相比之下,由于近年来我国实施义务教育,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书费等,一定程度地减轻了农民家庭的负担,故此教育费用高的问题显得不那么严重,只有5.78%的人期待解决该问题.而这些家庭中有的是孩子上高中或者上大学,自然教育费用要高.在社会治安方面,安全性是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1月公布的"2008年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治安问题,占13.2%,但近年来,这种关注度在持续下降.[3]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26%的人期待政府解决治安问题,由此说明目前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们关注度普遍偏低.关于"最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的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关于"最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的调查结果

4.对发展特色农业应采取的措施认识不同,但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成为共识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中,应采取哪些措施?"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22.65%的被访问者认为应以奖励代补贴,加大资金扶持; 23.61%的被访问者认为应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发挥示范作用;30.56%的被访问者认为应通过加大技术指导提高特色农业的发展水平,充分体现了当前农村从业人员对于科技下乡、技术的渴望;14.02%的被访问者认为应该加快土地流转,实施集约经营,提高产业规模效益;此外,还有6.25%的人群对此不了解.

笔者认为,政府应该扶持一些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拓展农村第三产业,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应该以项目为载体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精深加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合作攻关、联合开发等途径,提高加工产品的档次和科技含量,推动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精深加工的共同发展.重点开发一些名、优产品,带动粮食、水果、蔬菜、畜产、特产的深加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制度创新,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链.此外,应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产业雷同,因地制宜制定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农业主导产业链条.

5.七成以上的被访人群有创业意愿,但资金和技术缺乏

农民自主创业是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鼓励、促进农民自主创业能有效整合农村地区现有各类生产要素,释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性力量,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调查显示,72.85%的被访问者有自主创业意愿,由此可见,农民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意识正在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农民自主创业"先天不足"且"后天发展维艰",这就需要政府科学引导,加强服务与保障,全面优化整合农村各类要素资源,促进农民自主创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如果您有自主创业意愿,但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的回答情况分类汇总,结果显示:51.03%的人面临资金缺乏问题,成为创业的最大障碍;而技术缺乏成为创业面临的第二难题,占样本数的21.38%.此外,15.17%的被访问者面临市场信息缺乏和市场信息不畅问题,3.10%的人缺乏创业场所.关于"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的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通过对无自主创业意愿的人群的统计分析发现,资金和技术的缺乏仍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二者分别占有效调查样本数的37.36%和15.57%.此外,26.38%的人由于缺少信息、4.82%的人由于缺少创业项目,以及13.57%的人由于缺少创业场所而使自主创业的热情和想法受到阻碍.调查中也发现,一些被访者由于有着满意的工作,或者从事很好的职业等,他们本身并无创业想法,这类人群占有一定的比例(1.99%).

表5 关于"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的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充分表明,拓宽农民致富的融资渠道,解决农村市场信息不畅的问题,对于农民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是十分重要的.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如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特别是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政府官员服务意识不强.另外,传统社会观念阻碍也是创业环境不成熟的一种表现.但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择业、就业观念逐渐转变.调查中一些有着固定工作的人也有创业的想法.究其原因, 22.38%的人对已有工作不太满意,觉得收入低; 25.64%的人认为替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 32.16%的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选择自主创业,认为在一些单位由于制度的约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自主创业可以发挥个人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还有一些人时间比较自由等,所以有自主创业的想法.总之,人们传统的择业观念已在悄悄发生改变.

6.拓宽融资渠道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助于农民就业

关于"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有助于农民就业"的调查结果表明,拓宽农民的融资渠道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农民就业非常有帮助,分别占被访问者的35.64%和30.58%;其次,开办职业介绍所、组织农民进城务工、开展农业技术指导都会有利于农民就业和增收,分别占有效样本数的10.37%、8.97%和6.84%;此外,还有2.31%的被访者对此不了解.

通过对被访问者的社会属性进行分析发现,低学历的青年人和有着创业梦想的人,希望政府能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长知识,同时希望政府拓宽融资渠道,以便于时机成熟时自主创业,二者合计占有效样本的65.27%.对于一些年龄大、学历低,又无创业意愿的人群而言,他们更多的是期待政府开展农业技术指导,通过科技种田来提高收入.

调查结果反映了农民融资渠道狭隘与农民融资难这一不争的事实,深刻体现出农村金融需求旺盛与农村金融产品不足的矛盾,因此,发展农村金融的紧迫性尤为突出.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后,主要是依靠民间借贷(包括向亲朋、邻居等借贷),而其他的融资渠道则非常少.通过对调查数据分类汇总发现,62.80%的被访问者曾经想或者曾经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未成功.一是由于没有熟人而借不到钱,二是由于无担保人员担保,三是无抵押之物而不能贷款,三者合计占有效样本数的75.83%.还有一些人是由于多种因素而无法贷款,诸如个人信用的缺失、年龄限制等.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还在深化过程中,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还有待提高.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银行对农民的信贷投入面临很大经营风险.出于风险考虑,银行对农民的融资需求缺乏积极性,导致农民在现有金融机构经常贷不到款.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力落后,农民收入相对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了农村资本积累.而且,农民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人力资本投入较少,其融资的能力较低,导致资本很难流向农民;而农民经济实力增长缓慢又削弱了农民的融资能力,从而导致农民融资能力和收入之间难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政策建议

在此次调查中感受到农民的一些观念正在逐渐发生改变,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前行.但同时,笔者也深刻体会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有鉴于此,结合调查,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加大科技支农的力度

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农业实现机械化、产业化,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主导产业的大力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因此,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加大对农牧民培训的力度.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农业的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形式多样、内容合理的培训.要科学选择培训对象,尤其要培养一批创业农民和职业技能农民.其次,要加快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实施规模化种植、养殖,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并形成示范效应.最后,要实现科技引进和技术合作交流.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笔者认为,可以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等.

2.拓宽农民的融资渠道

针对目前农村融资渠道窄、融资难的问题,政府要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一是要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可以设置专项资金来扶持想通过创业而致富的农民,同时要监督资金的专项使用.二是要通过政府担保,引导金融机构以支持创业、就业为重点,加大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三是要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农村招商引资应让众多的企业唱"主角",政府当好"配角",当好"红娘".四是要借鉴国内其他省份的经验,试办小额贷款公司.比如,2008年,江苏全省13个市54个县已获准参加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江苏省是全国最早探索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省份之一,也是目前全国各个试点小额贷款公司的省份中,唯一一个在"小额贷款公司"前冠名"农村",并明确将公司定位为支持"三农"发展的小型金融机构,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4]此外,甘肃省推出对于一些低收入、无技术的农民,实行以低息、每户低于2万元的小额贷款,引导他们进入种植、养殖等附加值稍高的农业生产领域.五是可以通过激活农民"静态资产"的方式来拓宽融资渠道,如通过农民房屋抵(质)押、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等途径来获得贷款.[5]

3.解决农村信息不畅的难题

针对农村信息不畅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来解决.首先,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亟待建立.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信息与农民之间存在严重的断层,信息不畅.要想使农业信息及时、通畅、无误地到达各个村落,至关重要的是要解决信息服务平台的问题.比如,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城务工,这个平台可以发布招工信息;有的农民想要通过科技种田致富,平台可以提供有关经济农作物种植等方面的信息.其实,电视、广播、手机、信息小报、村委会的通知栏、村里的大喇叭等,都可以成为信息服务的平台.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增加投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尽管赤峰市已经通过"农信通套餐"等一些手机短信服务和一些网站等途径为农牧民提供一些信息,但总体利用率普遍不高,因为大部分农民不知如何利用.因此,要通过加强培训来提高农民信息收集、信息辨别、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和意识.

4.农村经济的发展凸显政府责任之重

调查显示,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业基础设施等都十分薄弱.因此,如何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等问题凸显了政府责任之重.此外,政府部门如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监督掌舵的作用也值得深思.仅举一例:在调查中,曾经多年进行种子生产的某村村民反映,种子公司的承诺很少兑现,农民生产出来的种子要么产量远低于种子公司当初承诺的产量,要么秋后以低价收购生产出来的种子,要么干脆不收,一走了之,导致农民损失惨重,意见非常大.同时笔者了解到,由于百姓不懂法,或者法律意识淡薄等多种原因,事实上,种子公司根本没有与村民签订合同.村民手中尽管有一纸合同,但是合同上没有任何法人的签名和公司的盖章,而村民竟然以为这就是合同.除百姓不懂法律、法律观念淡薄外,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政府责任的缺失.如果政府部门(即便是乡政府)能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多给予指导,或者是政府出面,在企业和村民之间以第三方监督者的身份来监督,那么这样的事情就会避免.因此,政府部门如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有待深入探讨.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8.

[3]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 OL].(2008-01-09)[2009-09-12].http://www.mps. gov.cn/n16/n1237/n1342/141471.html.

[4]张 斌.苏浙融资力挺三农推出小额贷款和失土创业贷款[N].解放日报,2008-10-27.

[5]张 鹤,吴红波,金丽娜.宁波江北区"静态资产"助农民拓市场[EB/OL].(2009-05-26)[2009-09-12].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9/05/26/015 539831.shtml.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survey

LIU Jian-guo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Dongbei Univ.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25,China)

Through in-depth survey in rural areas,the situation of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is understood.There are many bottlenecks in rural areas,i.e.public goods are lack;it is difficult for farmers to increase income an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ength is inadequate;the pressure of farmers'living is great;farmers have venture will, but facing financing difficulties,narrow financing channels, poor information and other issues.Therefore,to solve the problems,government departments need increase support and input in agriculture,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for farmers,and address the issue of poor rural information.

rural economy;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development status;investigation

1671-7041(2010)02-0006-05

F323

A*

2009-12-02

刘建国(1980-),男,内蒙古赤峰人,博士研究生;E-mail:liujianguo009@163.com

猜你喜欢

访问者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人物专访的技巧性分析
“造访”与“到访”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