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运软实力的深层解读

2010-04-03王心明王华锋孙光圻

关键词:吸引力航运实力

王心明,王华锋,孙光圻

(大连海事大学 航运发展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一、航运软实力的含义

自20世纪80年代末,哈佛大学约瑟夫.奈(Joseph S.Nye,Jr.)教授在其所著《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1]一书中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概念后,它便迅速在全球流行起来并为各国学者所接受.按照约瑟夫.奈的定义,"软实力"是指"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2]2简言之,软实力就是一种吸引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以及领导人及国民形象的魅力和亲和力.我国也有学者把约瑟夫.奈的"软实力"含义延展为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制定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三方面.[3]

追溯历史,对于"软实力"的内涵并不陌生.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就指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儒家创始人孔子强调"以德服人";而兵家之集大成者孙子则提出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可谓将软实力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软实力"这一概念自约瑟夫.奈提出以来,经过他本人及各国学者不断的研究、补充和完善,目前已作为一种理论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外交以及国家竞争战略等关乎国家发展的诸多领域中.值得注意的是,约瑟夫.奈在提出"软实力"概念之时就存在若干模糊的理论空白,其本人就曾说过"它易于体验,却难以定义或者衡量"[2]1.这就为其他学者研究各具体领域的"软实力"问题预留了相当大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近年来,软实力理论内涵进一步丰富,其应用范围也从宏观领域延伸到微观领域,区域软实力、城市软实力、企业软实力、大学软实力等概念被陆续提出,并成为研究与关注的热点.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海运业发展迅猛.我国虽然已是海运大国,但还不是海运强国.2002年8月,交通部颁布了《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提出未来10年,在远洋运输和沿海运输方面,重点发展大型散货船、大型油船,以增强我国船舶承运进口石油、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的比例,改变依靠外轮承运的现状.明确提出"海运强国"战略,即要在我国实现由世界海运大国向世界海运强国的转变,为将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海运通道.此后,又相继作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等重要决定.这一系列目标与决定的提出,促进了中国航运的快速发展,"航运软实力"这一概念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

在中国期刊网以"航运软实力"作为关键词检索可见,这一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世界海事大学副校长马硕教授于2005年提出的.[4]他认为:"世界航运中心的标志是其软实力而非硬实力."[4]在此后的一些国内学者的研究与论述中,对这一概念也多有提及,并且对于"航运软实力"在建设航运强国中的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已经达成共识.[5-6]尽管如此,目前学界对于"航运软实力"的概念、内涵、特征及要素等还鲜有系统的研究与论述.

根据软实力理论,结合航运业建设与发展特点,笔者认为,"航运软实力"当指在航运领域,某一国家依靠航运制度、航运服务、航运环境等条件来吸引别国航运主体向其靠拢,并实现其在航运领域诉求的能力.航运软实力可以泛指一个国家的航运吸引力,也可以指具体的航运企业等主体所具有的吸引力,但考虑到它发挥作用多需要国家层面的统一行动和法规建设等,因此一般在提及"航运软实力"时是指国家的航运软实力.

相较于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航运软实力"并没有达到如其一般的"意识流"程度.具体而言,它主要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航运制度的优越性和吸引力、航运相关服务体系的完善性、在国际海事规则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航运行业和海员职业的吸引力等.

二、航运软实力的主要特征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的本质是文化问题.航运软实力归根结底是一国航运事业基于文化的吸引力,它归结于该国国民的理念、思想等意识形态领域.相对于人而言,这种软实力应该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即在该国的航运环境中,使人感觉到舒服、满足,并愿意进入其中.这种吸引力是无形的,是很难用量化的数据表述的,也是很难追究其作用轨迹的.航运软实力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航运软实力是无形的

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之后,曾经试图对其进行量化分析.他在《软实力》中,利用统计数据和图表,对美国、苏联、欧洲、亚洲所具有的软实力资源进行描述和分析,希望以此对各国的软实力水平进行评价.虽然他的这些努力给学者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启示,但是从技术上讲,"软实力"却是很难用量化的方法加以准确统计的.这是因为航运领域软实力的资源很难精确统计,即使可以被大致统计出来,仍然难以判断这些软实力资源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合适的加权.

2.航运软实力是柔和的

虽然说航运软实力是无形的,但并不是说它完全不可捉摸和把握.航运软实力并不直接表现为物理形态,它没有港口、船队等这样刚性的表现形式,而是通过制度、功能、服务等较为软性、柔和的方式传递出它的吸引力,并引起来到这一环境中的相对人的认同和共鸣.

3.航运软实力是渗透的

航运软实力发挥作用的方式是渗透性的,它并没有强制、僵硬地要求别人作出什么样的选择,而是通过其自身细节传递出种种吸引人的力量,使之自觉地认同和选择这一航运环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航运软实力不是大张旗鼓地做广告,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展现其优越性.

4.航运软实力具有开放性和高度竞争性

众所周知,航运事业是我国最早与国际接轨并进入国际环境中的行业之一.航运业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它不但广泛接受着世界各种文化的熏陶、影响与冲击,同时也在世界各地传播其自身的各种文化.例如,一国船员的言行举止极易成为别国公民评价其国人的依据,同时他们本身也极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说,航运软实力是极为开放的,航运主体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比较不同的航运政策、航运环境,选择对其最有吸引力的一个,因此,航运软实力也具有高度的竞争性.如果一国的航运环境不能吸引别国的航运主体,或者说仅为他们造成了哪怕只有一次的不便,则其航运环境的吸引力就很容易失去,所谓的航运软实力也就不复存在.

5.航运软实力具有主体性

虽然说航运软实力不断地在和外界实力交流、相互影响,但是要真正转化为本国的航运软实力,还必须要经过一国航运主体的消化吸收才可以.没有经过认可和吸收的航运文化是不可能转化进入一国的航运软实力系统的.航运软实力主体性的另一层含义是,航运软实力和其主体一直以来一脉传承的文化传统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国家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基本指明了该国航运软实力的基本特点.

三、航运软实力的组成要素

航运软实力是对别国航运主体的吸引力,其实质就是一国航运环境可以提供给全球航运企业的眼球"吸引点".具体而言,航运软实力的组成要素如下几点.

1.具有优越性和吸引力的航运制度

应当说源自制度本身的吸引力是最为持久的.优越的航运制度能够促进航运业便捷地建立起发展所需要的整套体系,具有及时发现体制漏洞的能力,并能够尽快作出反应进行修复.

2.完善的法规、服务体系

自2005年开始,上海港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但不得不承认,上海港还没有伦敦港那样的吸引力,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伦敦港聚集着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运联合会等诸多国际航运组织,其航运融资放贷总额约占世界市场的20%;世界上50%的油船租赁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业务和20%的航运保险业务都在伦敦进行.坐落在这里的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国际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BDI)更成为代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的晴雨表.这里提供的完善的金融、信息、保险、中介、咨询、培训、代理等航运辅助服务体系对于航运企业来说无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因而也使得伦敦具有很强的航运软实力.[4]

3.在国际海事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这是航运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即制定国际航运游戏规则的权力.可以说,掌握了国际海事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将会在其航运软实力的天平上增加一个极重的砝码.就我国而言,这种话语权是指我国政府在国际海事组织制定航运规则、法规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度,体现在中国向IMO递交的提案的数量和质量上.2009年初,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局成志司长在接受大连海事大学航运发展研究院"名家访谈录"访谈时提到,从1998年到2006年的8年间我国仅向IMO递交提案21个,而2008年仅1年我国就已经递交各类提案8个,且其中一部分已被IMO采纳.这说明,较之原来在国际海事规则制定中参与度、影响度薄弱的局面,现已发生变化,国际海运界在制定规则时已开始越来越多地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中国的航运软实力正在悄然提升.

4.优越的航运从业人员形象和社会地位

从事远洋运输业的船员常年在世界各国港口间奔波,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往往代表了中国航运的整体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其他国家对我国航运的印象,影响着国际社会对中国航运软实力的印象和评价.我国培养的优秀船长贝汉廷以其卓越的业务素质和优秀的综合能力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这也无形中增添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航运整体的好感.同时,航运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也是一国航运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不久,在社会物质资源还不很丰富的时代背景下,船员虽然工作条件很辛苦,但是由于其收入好、社会地位高,故较易形成高度的职业凝聚力,走出国门时也易表现出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家航运软实力的一种体现.然而,随着目前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物质资源的丰富,船员的这一传统经济优势渐趋式微,而其工作的艰苦性却凸显出来.因此,如何让船员体面工作,增强其对岗位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已越来越成为我国航运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提升航运从业人员的形象和社会地位也是提升我国航运软实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结 语

航运软实力对航运业自身的持久生存和持续健康发展比硬实力更有影响力和持久性.中国要实现从航运大国到航运强国的转变,就必须致力于航运软实力的提升.[7]提高航运软实力,不单纯是为了提高当前的航运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在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能够保持持续生存、发展和繁荣兴旺的能力.当前,关于航运软实力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深入探讨.航运软实力概念及相关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必将为我国航运强国建设与发展拓宽思路,提供更强大的理论支持.

[1]NYE J S,Jr.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M].New York:Basic Books,1990.

[2]NYE J S,Jr.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M].New York:Public Affairs,2004.

[3]张小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思想分析[J].美国研究, 2005(1):20-36.

[4]马 硕.软实力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J].水运管理,2007(5):1-4.

[5]周国东.全国人大代表王祖温:提升航运"软实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EB/OL].(2009-03-09)[2009-10-12].http://www.zgsyb.com/GB/Article/ShowArticle.asp? ArticleID=743.

[6]王昭翮.提升航运中心软实力[N].大连日报,2006-05-18.

[7]王祖温.以软环境提升软实力中国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必由之路[N].中国水运报,2009-08-31.

猜你喜欢

吸引力航运实力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