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的“现实主义”创作探索之路

2010-11-16金丹元

声屏世界 2010年2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历史生活

□金丹元 李 媛

中国电视剧沿着探索 “现实主义”创作方向这一轨迹不断演进,从恢复现实主义到探索人的心灵深处,从远离英雄的时代到对普通凡人小事的关注,历史与现实都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电视剧已成为老百姓收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到了新千年,电视剧呈现出多元繁荣的局面,对现实主义的探索走向了深化和细化,触摸着平凡百姓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也反映着世界的风起云涌、瞬息万变,各种经典得到重新诠释,电视剧的发展也越来越注重娱乐性和对现实人生的关照。中国电视剧的演变是如何与时俱进的,是怎样与中国开放的进程保持着同步发展的?

多方位地展示当代中国的世象百态

种种不同类型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密切反映着人们的现代生活。首先,家庭伦理剧走出“苦情戏”的藩篱和“婚外恋”的桎梏,将中国老百姓真实自然的生活和其中暗含的生活哲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从2006年开始,家庭伦理剧从一度沉迷于“婚外恋”的叙事窠臼中重新回归,在平淡中回归真实,在真实中抚慰人的心灵。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所思所想,欢乐与痛苦,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真诚爱情的向往都得到了生动演绎。在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被突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牵连着人与社会、个体与国家的关系。从2006年的《麻辣婆媳》再到2007年红极一时的《金婚》,家庭伦理剧的演进和社会思潮紧密相连。《金婚》的叙事从1956年开始,以编年体的方式讲述了25年来文丽和佟志温馨而和谐的家庭生活,又通过描写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来反映中国社会这些年来的时代变迁。以家庭生活来反映时代,与当年的经典家庭伦理剧《渴望》一脉相承。然而,其表现领域又越来越“私人化”,许多微妙的个人情感问题被一一展示在大众面前,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感情困惑和人性的弱点不加避讳,而更强调如何用彼此之间的爱和宽容来将其化解。“佟志”和“文丽”既是现实中的普通人,又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该剧之所以能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同,仍然是因为从生活之中而来又高于生活的极具表现力的真实和亲切。总而言之,进入新千年,无论描写篇幅长短,电视剧镜头所聚焦的对象依然是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通过小人物所遇到的现实生活来反映时代的变化。

农村题材电视剧《刘老根》《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喜耕田的故事》《清凌凌的水,兰莹莹的天》等,通过喜剧的形式,以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叙事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勤劳致富的现实生活,展示了几代农民经改革大潮洗礼后精神世界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军事题材电视剧在电视剧领域始终占有一席之地,2002年《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热播,引发了中国人对“红色往事”的集体记忆。2005年的《亮剑》,又一次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关于“亮剑”精神的讨论。2007年的《士兵突击》所传达的“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拼搏之志也引起了不少当代观众的共鸣。2009年的《我的兄弟叫顺溜》把战争情节刻画甚至细化到大战将至时每一个普通战士或恐惧或坦然的不同心理,甚至还会涉及到拼刺刀时的具体动作,这些具体而真实的情节都是以往电视剧中所没有的。情景喜剧呈现着不同地域和不同风格的老百姓生活,2001年的《东北一家人》表现了东北一家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上海的情景喜剧《红茶坊》《新上海屋檐下》《老娘舅》等极具“海派气息”,广东的地方喜剧《外地媳妇本地郎》表现了南北生活不便带来的矛盾,在矛盾中呈现了一连串充满生活气息的趣事。青春偶像剧自2000年的《永不瞑目》开始,在拥有青春偶像剧普遍特征的同时,又结合了警匪剧的类型特征,类型与类型之间融合扩展了二者优势,使之从单纯的爱情叙事主线中走出来,偏向于更加广阔的社会主题。“励志”“奋斗”等成为新的主题类型,《男才女貌》《白领公寓》《情定爱琴海》等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倾向。《恰同学少年》也是在这种思路下,融合了革命历史剧类型,为青春偶像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式。但题材雷同化,故事的近似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缺陷。2007年的《奋斗》是在这几方面结合得都比较好的作品,这类寄寓了现实主义创作思路,对现实的社会生活进行细腻探索的青春剧,当然能够获得观众和业界的较好评介……

历史被重新思考,人物形象塑造更加真实可信

恩格斯在《致马·哈克奈斯》的信中写道:“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①,但是,还要“把这一切都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的那种渗透到一切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所言行的源泉,从这个源泉生出的每一句话乃至思想、行为举止的每一个特征。”②新千年中国电视剧在人物塑造上面,不仅表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且更加突出了对“人”主体地位的尊重,对人与人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个性”的尊重。无论是乱世之秋中《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大宅门》中的白景琦,还是《亮剑》里的李云龙,都属于个性极为鲜明的人物,那种不拘泥权威和历来的“祖宗规矩”,蔑视权威、敢做敢为的荧屏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透出了某种生活哲理。《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军营的大环境里塑造着自我,吸引眼球的不是高大英俊的相貌,也不是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电视剧诉说着一个最普通的道理——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英雄。

那么历史剧中对领袖和英雄人物塑造又是怎么样呢?在主旋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解放》中可以看到对史诗般“崇高”美的回归,而且这种回归是现实主义基础上的回归,在英雄人物的塑造方面,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神化”,而是塑造更加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该剧表现历史上的人物,既有客观真实符合历史资料的史实背景,又有充满了革命豪情的诗歌创作。既有历史事实的铺陈,又有真实感人的细节。在此基础上,领袖心怀天下,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依然得到了表现,他们为祖国和平统一殚精竭虑的崇高精神令人崇敬。例如,毛泽东扑救儿子、教女儿放鞭炮;他会辨识小麦成色,熟练地一捧、一吹、一尝;他会站在山坡上和寒风较劲,体验是否可以坚守南满的战略决策,等等,在看似普通的动作中,却自然流露出革命家大无畏的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而且真实可信。

在非现实题材电视剧中,传统神话故事中的经典形象也被进一步颠覆。《宝莲灯》中的各路神仙,在现代电视人的镜头中宛如一个个普通的市井凡人,比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诸如《西游记》等神怪电视剧来,“神”的形象更加接近世俗形象;原先侠骨丹心、威风凛凛的武林英雄们,在情景喜剧《武林外传》里,更是被“解构”为一种可任意调侃式的常人,而且其角色也常被互换,甚至他们的武功绝技也都变成了被戏谑的对象。这种刻意的错位带给观众不少笑声,而这笑声又不停留于表面的嬉闹,在笑声背后,也有着对友情、爱情的肯定尊重和对世俗生活的深沉思考。

《康熙王朝》《汉武大帝》等历史正剧,在面对“历史真实性”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上,以人带史、以史写人,对历史宏大叙事的同时,着重展现个体的人性在皇权面前发生的改变、人性和权力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导演以新历史主义③的视角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进行了重新阐释;《大宅门》《乔家大院》等历史题材通俗剧,基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从人物传奇的角度出发,突出电视剧塑造人物的任务和目的,在可接受的程度上把故事讲得极尽曲折、生动有趣……这些作品为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增添了不少华丽的色彩。在后现代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强调个人对历史的读解是被理解的,因为在后现代主义看来,所谓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些根据言语符号所构建的文本,没有绝对的真实性可言,正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值得肯定的是,从2000年根据二月河小说改编的《雍正王朝》发端,一些历史题材电视剧在进行以古喻今的讲述时,既远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刻板和严肃,又远离上世纪九十年代“戏说”历史时所出现的种种弊端,无形中也承担着叙述社会历史的责任。新历史主义电视剧文本率先响应时代要求的主流话语,其独特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始终会取得艺术和商业的双赢。面对全球化的新局势,国产历史题材电视剧以宏大的气魄和磅礴的气势,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好评,而且率先在海外市场上拓展了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在国际范围的观众之中赢得赞许和信任。

结语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在艺术创作、制作形态中,还是在审美范畴、理论探索上都呈现出百花争艳而又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虽然在演进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商业大潮的影响下,功利目的愈益突显,电视剧的雷同化倾向明显,但中国电视剧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探索无疑值得肯定。新千年电视剧现实主义审美原则下多元态势的发展,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是贯穿中国电视剧三十年创作始终的一条主线。尽管中国电视剧的辉煌图景不可能一一尽览,暂且沿着“现实主义”创作的主线来梳理,管窥此阶段有代表性的作品,简略做一回顾的同时,更寄望以此能对现阶段电视剧的创作起到一定的警醒借鉴与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历史生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新历史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历史上的4月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