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互补的成功案例

2010-11-16□温

声屏世界 2010年2期
关键词:汶川灾区新闻报道

□温 莉

从新媒体的发展历程看,崛起之初,新媒体一度对传统媒体构成挑战。然而,在经营模式、传播形式、内容形态、细分受众等方面,新媒体都与传统媒体有着“天然互补性”。这在汶川抗震救灾报道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一、自觉配合,共同参与新闻报道。在汶川大地震中,众多媒体在第一时间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报道。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个星期至少有150家境内外传统媒体的3000多名记者陆续赶赴灾区,对地震灾区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超强度新闻报道。同时,以网络、手机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全程参与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发挥网络互动性强等独特优势,与传统媒体自觉联动,形成难以估算的媒体系统合力,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效果。

二、积极联动,构筑抗震救灾“精神长城”。地震期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除了新闻报道领域的互助配合,还积极联动,沟通上下,消除杂音,形成社会合力,建构了一道全民抗震救灾的“精神长城”。以央视为代表,传统媒体通过长时段节目直播、声势浩大的赈灾晚会营造出全民抗震救灾的气氛。传统媒体有效履行了舆论引导和非常时期的宣传职责,新媒体也高效配合,执行国家自上而下的传播路线,而且从庞大的网民中集结力量,发挥广大群众的智慧,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民心凝聚,全社会精神意志高度协调一致。

三、媒体合作,树立“大媒介观念”。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在中国传媒史和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体现了新旧媒体的相互支持与完美合作。不过,二者间这样一种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合作只发生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是非常态的。相应的,在目前的传媒合作领域,更为常见的合作形式是局部的、有限的。例如,腾讯公司凭借其独特的QQ用户群体,实现了腾讯网的迅速崛起和手机移动QQ的广泛使用,这是新媒体内部网络与手机的合作;常见于各电视台的读报节目,反映新旧媒体的合作还停留于内容无序的共享状态……尽管如此,媒介变革仍将持续行进。新的媒介生态呼唤资源整合,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超越媒体界限的“大媒介观念”,整合不同种类媒体,围绕某个共同的目的和主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相互配合,优化资源配置,以达到最优效果。

猜你喜欢

汶川灾区新闻报道
云上远眺新汶川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我在汶川挂职的日子
汶川樱桃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