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2010-11-10任春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29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

任春梅

摘要: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课程是一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体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从事不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独立提出建议和讨论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知人处事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在这个目的下,根据吉林农业大学自身的条件和学生情况,研究并探讨了适合本校情况的基于单机/局域网的多媒体和课堂教学中视听说教学的课程设计,保证了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网络教学环境;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235-02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也正在经历一个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和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2004年教育部正式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课程设计本身指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与学的活动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设计,是运用不同的学科理论或原则解决外语教和学等问题的过程,是定标和达标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表现。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根据吉林农业大学自身的条件和学生情况,研究并探讨适合本校情况的基于单机/局域网的多媒体和课堂教学中视听说教学的课程设计,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

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课程是一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体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从事不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独立提出建议和讨论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知人处事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等等。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我监控、测试、检查,判断或检测其自身学习行为和效果。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设计,首先必须遵循《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和社会对英语学习的需要。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设计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效语言结构的同时,突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视听说一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能听懂、能表达,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指导思想。其次,外语教学不仅是单向的语言输入,更为重要的是利用有效的语言材料构建语言体系、培养语感,目的是达到顺畅的语言表达。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是教师有针对性地输入讲解和引导学生构建语言体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外语教学规律。最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会从真实的语言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交往中不断地提高英语水平,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自2004年开始采用了课堂教学和基于计算机自主学习系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学习者自主。元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英语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获得英语知识、形成英语技能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依赖于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学习者因素,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因而网络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况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两个问卷调查

1.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一

300名大学生接受了这次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学英语的心理因素;第二部分针对教学方面的(从学习者角度看)问题;第三部分有关学生学英语的情况。

2.针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二

53名大学英语教师接受了这次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当今教育体制的;第二部分收集有关当前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情况。

(二)结果分析

1.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

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看出,58%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英语兴趣少部分学生(19.3%)不感兴趣。但是,由于他们的目标不明确(48%的学生学英语主要是出于必修课的原因)、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差(85.7%的教师这么认为)和较高的焦虑感(66.7%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时感到紧张),结果造成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69.3%的学生不自愿,78.6%的教师认为大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结果(46%和48.7%的学生分别只是偶尔练听力和会话,71.3%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73.3%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实施计划的策略)。

2.大学英语视听说当今的教学状况

将视、听、说三种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听、视(看)原版影片及访谈类材料为手段,以发展口语能力为目的。听、看是英语学习的一种“输入”,输入的是一种原汁原味、生动活泼、听觉神经和视觉神经相结合的英语;说,是一种模仿性的语言输出,输出经过学生模仿、学习、加工后产出的结果。先视听,后模仿角色对话,最后对所学内容进行评价,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

调查结果表明,57.1%的教师英语课堂上主要采用交际教学法;78.6%的教师通过课上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69.3%和42%的学生认为“说”和“听”分别最重要和较重要;87.3%(30%+57.3%)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重视口语教学。

三、网络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课程设计的可行性

(一)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要求》的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要求》的目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学习系统有效利用的保证。当今学生不只是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课下还要在自主学习系统教室自主学习英语。学生根据自己听力测试情况,自由选择听的级别,自己决定听力和说的遍数,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个性化学习。这种学习成功的保障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与学的目标。自主学习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保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英语测试(四、六级考试和学期期末考试)不在只是对英语知识记忆的考查,而更多的是对运用能力的检测,包括策略运用的考查,如口语的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大意预测听力等。

基于WebQuest的网络课程能突出体现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探究资源的能力,满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自我选择、甄别和管理。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所设计的内容广泛,学习者本身对语言知识的需求千差万别,而教师的课堂教学仅仅只是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环节的引导,要借助“多媒体(multimedia)”来进行“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教学,以更“贴近学生生活(relevant to students‘ lives)”和“贴近职业市场(career-oriented)”。这一过程的实现无疑需要学生在文化情景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讨,以满足个人对知识的需求。

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人们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对于许多学生来说,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并不意味着学习英语的结束,而是更深层次的自主学习的开始。

2.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学习系统有效利用的保证

当今学生不只是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课下还要在自主学习系统教室自主学习英语。学生根据自己听力测试的情况,自由选择听的级别,自己决定听力和说的遍数,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个性化学习。这种学习成功的保证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教与学的目标

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模式对信息积极加工、对学习过程自我监控、从而达到自然运用语言的过程。

4.自主学习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保证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英语测试(四、六级考试和学期期末考试)不再只是对英语知识记忆的考查,而更多的是对运用能力的检测,包括策略运用的考查,如口语的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大意预测听力等。

5.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和内容,认真听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老师、参与各种活动、取得最大程度的输入和内化。其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大量时间在课外)课外正确引导:有规律地复习—预习—练习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二)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的需要。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他们将来对英语的需求,还要考虑到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需求。日常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不仅包括语言学习本身的因素,如日常的学习负担、循序渐进、复习巩固等,还要包括学生的智力和情感的需求。

(三)积极探索视听说教学的新模式,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激励学生兴趣

2004年以来,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实施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教学的大学英语新模式。教学以课堂教学+计算机学习辅助系统+教师辅导形式。课堂教学教师设计有利于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说”教学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善教学中意义建构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学习情境的创设和过程,使网络课堂不仅实现人机对话,更重要的是进行人际交流。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过程中,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习者自觉、主动去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习者的的意义建构。计算机和网络作为一种外在的媒介是实现学习者意义建构的一种有效桥梁,它必须以实际有效的资源内容为核心来促进构建过程的实现。

(四)重新认识了教师在视听说教学中的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职责的削弱,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承担更多的角色。事实上,“教师在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并定期向学习者提供帮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enson & Voller,1997)。

(五)建立视听说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建立了教学评估体系——由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评估由教师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构成。学生自我评估包括:网上学习过程记录、单元成绩、阶段性测试成绩等。教师每节课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检查一次学生的课堂笔记、课外写作等,并记录成绩。教师通过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作业提交情况、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终结性评估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按比例构成。

实际上,英语课程设计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杂工作,它不仅需要理论为基础,更需要实践去检验,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动态过程。只要我们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勇于创新、不断进取,英语教学就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廖锦超.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变化[J].外语电化教学,2005,(1).

[2] 徐锦芬,彭仁忠,吴卫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3] Benson,P.&Voller,P.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London:Longman.1997.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千里画廊,魅力北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基于学科竞赛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多元化的课程设计主体研究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设计教学的调查研究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在交往实践观视阈中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课程设计观的重构
分阶段进行楼盖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