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护生儒家式应对思想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相关分析

2010-11-07赵梅珍

护理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应对儒家

臧 爽,赵梅珍

本科护生儒家式应对思想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相关分析

臧 爽,赵梅珍

[目的]分析儒家式应对思想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关系,为在本科护生中开展儒家式生命关怀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儒家式应对心理问卷和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对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院2005级89名三年级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与其家长对困苦内在乐观性、挫折作用分量表的认可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人群在对“命”的认识和人的责任心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儒家式应对思想中困苦内在乐观性、对“命”的认识、挫折作用和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价值观具有相关性(P< 0.05或P<0.01)。[结论]本科护生具有较为消极的儒家式应对思想,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儒家式应对思想应对挫折和困难,理解人生的价值,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关键词:本科护生;应对;儒家;自我超越;生命意义

儒家的理论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000多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模式。其中勇于面对困苦事件的精神和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处事观是其应对思想的核心内容。生命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大学生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源于生命意义的缺失。为了解本科护生对困苦、命运、责任心、挫折、生命意义的认知,探讨儒家式应对思想和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设计护理教育中以生命关怀为重点的课程改革内容,培养未来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责任感,笔者对89名本科护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08年6月抽取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院2005级的三年级本科护生89名进行调查,均为女生,年龄20岁~24岁(21.94岁±0.79岁)。均为五年制全国统招的本科护生。对照组为护生家长,共189人[1]。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儒家式应对心理问卷[1],此问卷由15个条目组成,每条由“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赋予1分~5分,其中反向问题反向计分;量表包括困苦内在乐观性、对“命”的认识、人的责任心、挫折作用4个分量表,上述4个分量表和儒家式应对心理问卷总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58、0.746、0.709、0.715、0.767。②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2]共8个条目,每题由“很不同意”到“很同意”,分别赋予1分~4分,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01。

1.2.2 研究方法 笔者于课间到教室发放问卷,并讲解填写要求,被试者以不记名方式自填量表,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93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为95.7%。

1.2.3 数据处理 数据输入SPSS12.0软件,本科护生儒家式应对思想与景怀斌[1]调查的学生家长的比较采用t检验,本科护生儒家式应对思想与自我生命超越生命意义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人群儒家式应对思想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人群对困苦内在乐观性、挫折作用分量表的认可度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命”的认识和人的责任心上,两组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

2.2 本科护生儒家式应对思想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相关分析(见表2)

表1 两组人群儒家式应对思想情况比较(±s) 分

表1 两组人群儒家式应对思想情况比较(±s) 分

组别 人数 困苦内在乐观性 对“命”的认识 人的责任心 挫折作用学生家长 189 15.15±2.71 4.87±1.97 26.65±3.63 7.38±1.66本科护生 89 14.78±2.30 6.17±1.27 23.53±2.87 7.33±1.48 t值 1.537 -9.628 10.267 0.345 P >0.05 <0.01 <0.01 >0.05

表2 护生儒家式应对思想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相关性(r)

3 讨论

3.1 本科护生具有较为消极的儒家式应对思想 从表1可以看出,本科护生能够正视挫折存在的必然性,并保持对困苦和挫折的积极应对心态。在对“命”的认识上,更相信自身能够控制和主导命运,战胜困难和逆境。Jam ieson等[3]通过对美国14岁~22岁的4 201名青年进行的调查发现,有宿命思想的学生中,43%有自杀倾向。可能因为具有宿命思想的人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可见对“命”的正确认识是护生心理健康的关键问题。本次调查发现,本科护生对“命”的认识较为悲观。究其原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的剧烈碰撞,一方面给学生带来广阔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部分学生陷入生命价值观的困惑和迷茫之中。此外,有研究表明,宿命归因是中国人归因的一大特色[4]。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变革时期,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就业压力的日趋严峻、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使其对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产生怀疑,生命追求存在迷失,继而归因为“身感生不逢时”“富贵天注定”诸如此类的宿命论。因此,对青年学生群体中的生命教育仍迫在眉睫,生命价值观有待梳理。大学时代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帮助学生正确寻找生命存在的支撑点,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表1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对人的责任心认同度低于学生家长。这可能是由于本科护生还处于在校学习阶段,未完全迈向社会工作,对人的社会责任心认识不足。

3.2 本科护生儒家式应对思想与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价值观具有相关性 表2显示,儒家式应对思想中困苦内在乐观性、对“命”的认识、挫折作用和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价值观具有相关性。表明对儒家式应对思想的培养能够起到对个人生命感悟和人生理念的积极引导作用。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文化的主流,涉及政治、伦理、个人价值观等诸多领域,在应对挫折等逆境时,儒家的应对理论给出了对生命意义和人的价值取向的深刻解读。“丘之不济此,命也夫”[5]是孔子对不利的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他指出挫折是外在的时机因素或是机遇造成的,艰难困苦是人生中随机存在的。宋代张载在《西铭》中提出,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6]。意指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面对困苦勇于接受,不屈不挠,发展自我,成就自身能力。护理专业学生将来需要关注病人的身体健康,

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面对诸多生命、生命伦理方面的难题,如果护生自身的生命态度不积极,极有可能影响其未来的临床决策[7]。当面对困难时具有良好儒家式应对思想的本科护生能够正确对待人生的得失,尽快从挫折中振作起来。

3.3 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展儒家式应对思想教育的生命关怀教育具有可行性生命关怀教育从字面上理解是对个体进行有关生命态度、生命意识、人生意义的教育。由于儒家式应对思想和自我超越生命意义的价值观存在相关性,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和发挥儒家思想的德育功能,使几千年来形成的这一传统文化瑰宝更好地发挥指导护理教育的作用。在护理教育中引导护生审慎的思考生与死,以儒家式的坦然和积极面对人生的失落,不为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所击倒;化解因困苦时而产生的心理冲突,减轻心身压力,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带来的一切苦恼;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活的真正意义,面对困难时不自我放弃,相信自身的能力;热爱生命,

关爱生命,将对生命的尊重融入未来的护理工作中,实践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在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同时,给他人带来生命的曙光。

4 小结

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本科护理教育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护理教育中生命教育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将儒家式应对思想理论融入对生命价值观的教育是生命关怀教育的新思路,这一研究的深入进行将有助于推动护生对自身人生观的思考和对专业价值的深刻认识,从而提高护生生命态度,帮助护生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关键时期,进而有利于其一生的发展。

[1] 景怀斌.儒家式应对思想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6,38(1): 126 134.

[2] 李虹.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压力和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06, 38(3):422 427.

[3] Jamieson PE,Romer D.Unrealistic fa2 talism in US youth ages 14 to 22:Prev2 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J].The Jour2 nal of Addescent Health,2008,42(2): 154 160.

[4] 张进辅,赵玉芳,杨东,等.中国人成败归因的初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5(4):476 480.

[5]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M].长沙:岳麓书社,1988:409.

[6] 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78:63.

[7] 高钰琳,陈佩云.护理本科新生生命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8:1 3.#科研论著#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confucian coping thinking and self transcendence meaning of life of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Zang Shuang,Zhao Meizhen(Nursing Co llege of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110001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ucian coping thinking and self transcendencemeaning of life,so as to p rovide some bases fo r carrying out confucian life concern education for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M ethods:A to tal of 89 third year college nu rsing students of grade 2005 of clinical pharmacological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2 ted by filling out the confucian coping psychological questionnaire and the self transcendence life meaning scale.Results:In term s of recognition de2 grees of immanent op timism of hardship s and setbacks role score rating scale,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 een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P>0.05).However,in term s of the sco rings of recognition on“fate”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human,there w 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 een co llege nu rsing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P< 0.01).There were correlations among immanent op timism of hardships,the“fate”recognition,setbacks ro le and the value of self transcendence mean2 ing of confucian coping thinking(P<0.05 o rP<0.01).Conclusion:Co llege nursing students had more negative confucian coping thinking.Nursing edu2 cato rs should help students to app ly confucian coping thinking better to cope w ith setbacks and difficulties,to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life,to face study, living and wo rk in a positive attitude.

co llege nursing students;coping;confucian;self transcendence; meaning of life

G420

B

10.3969/j.issn.1009 6493.2010.02.008

1009 6493(2010)1B 0112 02

臧爽(1980—),女,辽宁人,讲师,硕士,从事护理教育研究,工作单位:110001,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赵梅珍工作单位: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2009 03 02;

2009 10 19) (本文编辑 范秋霞)

猜你喜欢

应对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问题及应对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与现代秩序的追问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