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篮球竞赛中球员暴力问题研究

2010-10-26马进荣宫士君刘文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攻击性暴力

马进荣,宫士君,刘文娟

(1.韩山师范学院 体育系,广东 潮州521041;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篮球竞赛中球员暴力问题研究

马进荣1,宫士君1,刘文娟2

(1.韩山师范学院 体育系,广东 潮州521041;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赛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的是球员暴力事件的层出不穷,不仅损害了球员的自身形象,制约了篮球运动的发展,而且还违背了体育运动的根本宗旨。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运用文献研究等方法界定球员暴力的概念,分析球员暴力影响因素、球员暴力现状和以往防范球员暴力所采取的措施等问题,并提出了防范球员暴力的策略,有利于篮球运动健康发展。

篮球竞赛;球员暴力;影响因素;防范策略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精彩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比赛的社会性、政治性特点愈显突出,商业价值和功利因素更加显著[1]。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球员在比赛对抗中不能很好地遵守比赛规则,作出了超出规则范围、损己损人的过激行为:轻者出言不逊,污言秽语地辱骂他人;重者拳脚相加,大打出手,以暴力手段攻击他人[2]。这种暴力行为有悖于体育精神与道德,不利于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笔者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研究篮球竞赛中球员暴力问题,有利于篮球运动良性发展。

1 球员暴力概念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对球员暴力方面的表述很多,有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球场暴力冲突、竞技场上的侵犯行为、体育暴力、运动暴力、攻击行为等。Leunes和 Nation认为“体育暴力是个人对他人从身体、语言、姿势等几方面进行不友好的恶意伤害”[3];翟继勇认为“运动暴力是指体育运动的参与者,即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与对方运动员、教练员或裁判员发生的体育暴力”[4];唐平认为,“攻击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指有目的、有意图的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状况及破坏其他目标(如物体、社会规范)的行为”[5];石岩认为“暴力是以伤害他人身心、损害财物为目的的强暴行为”[6];姜付高认为“体育运动中攻击行为主要指在运动比赛情境中,以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或精神为目标,伴有外显的语言或身体动作的行为。包括对他人从身体上、语言上、姿势等几方面进行的不友好的恶意伤害”[7]。

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球员暴力是指球类竞赛时,球员有目的、有意图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身心及破坏财物的强暴行为。按照这个概念的内涵,可以对其进行如下解释:第一,这种暴力是在球类竞赛的时候发生,发生地点是在球场内;第二,这种暴力是球员有目的、有意图发起的,主要包括球员与球员之间、球员与裁判之间、球员与观众之间和球员破坏财物等;第三,从形式上来看,表现为:①言语暴力,包括使用言语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不文明的手势(属于身体语言)等,引起他人心理上的伤害;②身体暴力,包括推搡、殴打以及使用工具进行攻击等,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③行为暴力,包括恶意破坏私人及公共财物,影响赛场秩序。

2 球员暴力影响因素分析

张廷妍认为“体育运动中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心理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对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唤醒水平与个性特征、其他方面”[8];徐明魁认为“影响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是外在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噪音、拥挤的人群)、运动员个体本身内在的因素(包括个性与性别、个体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受教育的程度、社会文化背景)、体育运动本身(包括运动项目、比赛成绩与相关阶段、主客场、运动队的水平)”[9];万家牧认为“篮球运动员比赛中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主观因素,篮球运动是身体唤醒水平比较高的项目,运动员的生理唤醒水平提高时,他们更可能表现出攻击性;②客观因素,包括报复攻击、比分差距拉大、外界鼓励、裁判员不公正的判罚、场外刺激性的标志和观众过激的言行等”[10];张军认为“篮球球场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及裁判因素、球员自身素质与价值观念的培养、社会文化背景和比赛结果的期望程度等”[11];易鹏认为“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受到心理上的因素、情境上的因素、身体的原因影响等。心理方面通过观察学习发挥作用,情境因素包括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文化水平等社会背景条件,身体原因就是身体接触程度”[12];在CBA联赛方面,苏建军认为“CBA目前球场暴力冲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国际球员的大量进入”[13]。

借鉴前人的成果,本研究认为影响球员暴力的因素涉及管理机构、教练员、运动员自身、媒介、裁判员等多个方面。

3 篮球比赛中球员暴力现状分析

3.1 主力队员是暴力事件的主角

NBA是篮球的最高殿堂,在全球体育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经营最成功的职业赛事之一。研究表明,它的成功除了其独到的体育营销和娱乐营销外,还与其出色的体育管理和比赛的高水平有关。正因为如此,NBA赛事及运动员行为受到世界各国篮球赛事及运动员的效仿,这种现象在中国也是如此。然而,由于NBA的成功,也同时给球员,特别是各队主力队员带来了无限的“心理优势”。这种“心理优势”往往会成为球员暴力事件的根源。

在选取有代表性的6起NBA球员暴力事件中(表1)发现,几乎每起事件的主角都是各球队的主力队员。在选取的3起近年来中国队参加国际比赛球员暴力事件中(表2),球员暴力事件的主角也都是主力球员。

3.2 女球员已经开始涉足暴力事件

一般认为,球员暴力是男球员的专利,但事实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近年来,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女球员的技战术风格逐渐趋于男子化,球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女球员的比赛也不时有暴力事件产生,如世界最高水平的女子篮球联赛——WNBA,2008年7月23日,洛杉矶火花队与底特律震动队比赛中双方球员发生群殴事件。最终,包括坎迪斯、马洪在内的4人被直接罚出场外,赛后又分别遭到WNBA联盟的罚款和停赛。中国的女子职业联赛——WCBA,2007年12月6日黑龙江队主场与吉林队的比赛中,黑龙江队苗立杰与吉林队杨力发生冲突,彼此由口角、推搡到动手打架,遭到中国篮协的处罚,黑龙江辰能队苗立杰被停赛4场、罚款6千元,吉林澳华队杨力被停赛2场、罚款3千元,两人所在俱乐部也分别被罚款2千元。

表1 NBA球员暴力情况一览表

表2 中国队参加国际比赛球员暴力情况一览表

3.3 CBA赛场上外援成为暴力事件主角

中国的职业篮球成长迅速,篮球联赛在中国开展得也十分红火,中国篮协号称要把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打造成世界上仅次于NBA的第二大联赛,现实中也看到CBA联赛正在从体育营销、娱乐营销、体育管理等方面效仿NBA联赛。为了增加联赛的精彩程度,近年来,联赛的组织者不断出台新的政策,以吸收高水平的外援加入。正因为如此,在CBA的“舞台”上曾看到了立陶宛国家队主力队员萨乌留斯;现NBA掘金队队员安德森;原NBA湖人队队员帕克;原NBA火箭队队员威尔斯、斯奈德等。综观CBA赛场球员的暴力事件(表3),发现外援已经成为这些事件中的主角。

表3 CBA外籍球员暴力情况一览表

4 以往防范球员暴力所采取的措施回顾

4.1 NBA联赛方面

纵观NBA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联盟组织者对球员暴力大多采取罚款、停赛,并没有为杜绝暴力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正因为如此,NBA球员暴力才会连续不断,才会造就出如罗德曼、阿泰斯特这些球员暴力“惯犯”。尽管如此,NBA联盟对球员暴力处罚的力度还是随着暴力事件的不断升级而逐渐加大(表1),同时,为防范或减轻暴力,还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如规则明文规定严禁球员与裁判员讲话无礼貌;以身体接触裁判员;对裁判公开表示不满;使用亵渎的语言;故意伸肘或试图动手打人;危险动作;打架等。另外,还规定一旦场上发生斗殴,替补球员不能站起来,更不能跨进场地、动手。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都意味着要被处罚。

2006—2007赛季伊始,为了减少在篮球比赛中球员对比赛判罚不满的抱怨,缓冲球员在场上的心理压力,减少球员暴力事件的发生,NBA官方出台了“零忍让规则”,即在比赛中,队员要无条件服从裁判的判罚,不允许对裁判的判罚发表任何不尊敬的言论,否则就会被判罚技术犯规,甚至被驱逐出场。同时也强调零忍让并不是让队员保持完全沉默,只要并不过分,球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队员不是以无礼的方式接近裁判,或者大喊大叫,侮辱咒骂裁判,或者对裁判有侵犯性的手势和动作,就不会遭到裁判的惩罚。当队员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可以以得体的方式去找裁判交流和理论,表明自己的看法。因此,零忍让既可以允许队员有激情的反应,又可以允许队员和裁判交流,只要方式适当[14]。

4.2 中国方面

为了保证全国篮球竞赛的顺利进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范赛场秩序,制止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保护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以及中国篮球协会、地方篮球协会、各参赛俱乐部、各运动队和各赛区组委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际篮联《篮球竞赛规则》、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规定和《中国篮球协会章程》,中国篮球协会先后制定了《中国篮球竞赛处罚规定》、《全国篮球竞赛管理办法》、《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纪律处罚规定》、《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纪律处罚规定》、《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纪律处罚规定》等。从这一系列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篮球主管部门防范球员暴力的措施主要是采用罚款、停赛和通报批评等等,并没有采取诸如终身禁赛等更加严厉的措施。

5 篮球比赛中防范球员暴力策略

5.1 管理机构方面

1)应对处罚规定进行根本性修订,加大对球员暴力事件的处罚力度(如除增加性质极其恶劣事件、屡教不改球员高额罚款外,加长禁赛时间乃至终身禁赛条款),形成“高压线”,一旦触及“不死必伤”。只有对球员暴力惩罚足够严厉,才能使这一事件明显减少。

2)加强对球员的道德品质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球员对篮球比赛规则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大牌球员”。鼓励球员积极参加可以帮助他们减少暴力倾向性行为的活动,教育球员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3)当前,CBA联赛正处于特殊的历史阶段,各队在引进高水平外援的同时,也普遍存在着比赛依赖外援、外援出场时间过长的现象,势必造成他们唤醒水平过高,这也是外援频发暴力事件的一个原因。管理部门一方面在外援引进之初加强教育,另一方面合理干预各队外援使用,特别是出场时间。

5.2 教练员方面

1)加强自身职业修养,在训练中不能教给或默许球员的暴力动作,因为这种行为会加大球员暴力事件的发生。而应对球员的粗野举动或侵犯性行为及时加以制止、批评和教育,必要时要加以处罚,把暴力行为消除在萌芽期,防止不良习惯的形成。

2)比赛前,教练员要调整好运动员的唤醒水平,因为唤醒水平低会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过高则会在比赛中增加攻击性。运动员上场前,教练员在布置技战术的同时,一定要强调运动员要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减小暴力事件发生。

3)比赛时,教练员在场边的言行会感染场上队员,过激言行会给球员带来心理影响,诱发球员暴力行为。另外,教练员一旦发现场上球员出现急躁、不冷静,有暴力行为的倾向,要及时把他替换下场,使其冷静下来,避免暴力事件发生。

5.3 运动员自身方面

1)要注意自身职业道德与体育精神的培养,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价值观。把奉献完美比赛作为终极目标,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球员暴力行为。

2)在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在面对对手粗野的动作乃至暴力行为时要学会暗示自己:“要忍耐,有裁判对其进行处罚,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中”、“我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不能进行还手,假如还手报复也一样会受到惩罚”等。

3)运动员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非常重要,能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对各种球员暴力事件进行关注,了解事件的起因,反思其影响及给施暴者本身带来的麻烦(罚款、停赛等),通过不断的分析、学习,会发现这些事件是完全可以通过球员自身的调节避免的,同时也会使自身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5.4 媒介方面

1)必须正确合理地看待篮球比赛中出现的球员暴力事件,不应当将其看作“特别报道”、“热门话题”大肆渲染。过多地再现赛场上的暴力行为,会使暴力行为得到不断传播,而应淡化处理。

2)媒介是通过其社会影响力营造一种社会舆论来起作用的,对球员暴力事件的介入,应该以评价球员暴力事件的负面影响为主要目标,这样会对有暴力倾向的球员心理起到震慑作用,以减少球员暴力事件的发生。

防范球员暴力除上述四个方面外,还有裁判员等因素。裁判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在比赛中要公正、准确、认真、公平地执法,及时地作出判罚,尽可能避免失误。

[1]侯本华.对篮球比赛中攻击性行为的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1(1):14-15.

[2]张廷妍.体育运动中攻击性行为浅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3(1):40-41.

[3]GUSTAFSON R.Human physical aggression as a function offrust ration:Role of aggressive cues[J].Psychol Reports,1986,9(5):103-110.

[4]翟继勇.对体育暴力概念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1):67-67.

[5]唐 平.攻击行为的心理基础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3):284-285.

[6]石 岩.球场观众暴力的发展趋势、研究进展与遏制策略[J].体育科学,2007,27(1):24-40.

[7]姜付高.体育运动中攻击行为的产生及控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2):1142-1143.

[8]张廷妍.体育运动中攻击性行为浅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3,(1):40-41.

[9]徐明魁.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因素及防范措施[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1):46-47.

[10]万家牧.浅谈篮球运动员比赛中的攻击性行为[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4-85.

[11]张 军.关于我国篮球球场暴力的初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6):55-57.

[12]易 鹏.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问题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418-419.

[13]苏建军.2007—2008赛季CBA球场暴力冲突诱因及其对策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8,27(5):34-36.

[14]孙先洪.NBA零忍让规则与球场暴力遏制的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3):42-45.

Players’Violence in Basketball Matches

MA Jinrong1,GONG Shijun1,LIU Wenjuan2
(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anshan Teaching College,Chaozhou 521041,Guangdong,China;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The competition in the match is increasingly fier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ketball sports.And the result is that the players’violence emerges in endlessly.It not only damages the image of the players and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ketball sports but also violates the purpose of the sports.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give the concept of the players’violence and analyze the affecting act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m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point.It also gives the tactics preventing the players’violence and can make the basketball sports develop healthily.

basketball match;players’violence;affecting acts;prevent tactics

G841

A

1004-0560(2010)03-0102-04

2010-04-20;

2010-05-09

广东省体育局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T08109。

马进荣(1966-),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篮球教学与训练。

责任编辑:郭长寿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攻击性暴力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暴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