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近十年(1999-2008)英语听力研究述评

2010-10-2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电化教学英语听力学习策略

李 琴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国内近十年(1999-2008)英语听力研究述评

李 琴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本文主要通过笔者收集的1999-2008年发表在我国八种外语核心期刊上的161篇英语听力论文,对听力近十年来的发展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文章总结了这一阶段我国英语听力研究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英语听力;研究;述评

一、引言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过程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英语听力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而更多地侧重于听力与相关学科的研究,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理论,新看法以及新的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近年来听力理解研究的概况,笔者收集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发表在国内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外语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界》、《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现代外语》、《外语学刊》)的161篇论文,并尝试从新的角度对这些论文进行分类和分析,总结出此阶段我国英语听力理解研究所呈现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二、国内听力理解研究现状

近十年来,在我国外语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听力理解研究的文章不胜枚举。21世纪以来国内外听力理解的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它涉及音系学、认知学、文化交际、社会学等各个领域。综观国内近十年来在听力理解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笔者尝试从研究形式和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收集的161篇论文进行分析。

2.1 从研究形式上看

根据刘润清、戴曼纯[8]对大学英语学生学习策略的分类,从研究形式上可将这些文章分为理论研究、调查报告、谈论实践以及具体实践四种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近十年(1999-2008)国内英语听力文章按研究形式分类

从表1可以看出:国内近十年来听力理解研究较之80、90年代的听力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80年代以来,由于交际教学法的兴起,国内关于听力理解的文章多是介绍性文章,主要是从传播学的理论角度来探讨媒体在听力教学中的使用及应采取的教学方法[5]。新世纪以来,受西方听力研究方法的影响,我国更多的学者也尝试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听力理解进行实验研究或统计分析,如“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对听力的影响——英语听力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周启加,2000)、“基于 SPSS的英语听力策略教学效果分析”(李慧、由立发,2007)等。根据表1统计,此类文章(调查报告)占文章总数的18%,虽然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对于90年代以前发表的文章而言,已经是一项不小的突破。

此外,通过表1不难看出,161篇文章中,实践类的文章(谈论实践及具体实践)占了文章总数的约56%,可见,新世纪以来发表的听力文章更加注重对听力实践的研究。这些文章主要是对学生的听力学习或教师的听力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如“控制学习与合作学习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苏振利、张翠玲等,2000)、“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研究——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林莉兰,2006)等等。

2.2 从研究内容及主题上看

根据这 161篇文章的研究主题以及具体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又可以进一步将其内容分为听力教学方法研究、听力评估体系研究、影响听力能力的因素研究、听力过程的特点及规律研究、听力策略研究、听力教材研究、听力理论研究以及听力与其他语言能力研究八种类型(见表2)。

表2 近十年(1999-2008)国内英语听力文章按研究内容分类

根据表2统计结果,我们发现,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听力理解研究主要是对听力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外语考试(大学四、六级及专业四、八级统考等)中听力占很大的比重,从而导致了教师对听力课的重视,于是研究听力教学方法的研究学者也逐渐多了起来。因此,对听力教学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学者研究听力的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近年来,我国在对听力教学方法的研究上也呈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

首先,研究听力理论的11篇文章主要通过语用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学、功能语言学、教学法等相关理论来对听力进行研究,试图从各个不同学科、不同层面来阐释听力现象,有利于听力理解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些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听力理论的研究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其次,出现了一些对听力教材的研究(12篇),这是我国近来关于听力研究的一个比较新的研究主题。这些文章包括作者对现阶段我国听力教材的编写构想和设计、根据教材对课堂活动的设想、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以及对听力教材内容的评估等等。其中:秦秀白(2003)、贾薇薇(2008)等分别对听力光盘的设计进行了论述;卢莉(2000)、吕艳萍(2004)、王萌(2008)等分析了视听材料对听力理解的影响以及材料的设计;张殿玉(2005)、施心远(2006)等阐述了英语系列教材的编写构想。可见,学者们开始重视听力教材的编写和设计,教材是教师传授语言、学生习得语言的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它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作为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听力不是一个简单、独立的过程,而是与其他语言能力相辅相成的复杂的过程。近年来,学者们尝试通过其他语言能力来解释听力的习得过程,并试图找出听力与其他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些学者主要有:徐澄、陈宗伦(1999)、郭瑞芝(2003)以及黎昌抱、周崇明(2004)等。

第四,近年来我国发表的对听力评估体系研究的文章不断增多,这主要是由于国家、社会及学校对考试及其结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如陈吉棠(2003)通过分析1996-2001年以来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试题中听力部分的结构变化,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教学的模式与方法。邹申(2004)结合新专业八级听力项目的修订,提出从听力材料语篇特点、听力命题方式以及听力测试形式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听力测试的交互性。此外,王丽(2007)对我国三类大规模标准化英语考试,即托福、雅思和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听力理解部分进行对比,详尽地比较了三类考试基于语篇、任务和说话人的相关因素,对促进我国英语教学具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总的来说,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在听力理解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十分显著。众多学者不只停留在对听力理解理论层面的认识,开始关注对听力实践的研究,并运用认知心理学、语用学、教学法和测试学等多学科理论来对听力理解进行剖析,更加深刻地揭露了听力理解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近十年听力理解研究的发展概况来看,我国听力理解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研究听力教学方法的文章中,多数是对我国传统英语听力教学(放录音—对答案—放录音)以及现代教学方法(交际法教学)的研究,而对任务型听力教学方法研究的文章几乎没有。此外,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多数是停留在对教学经验之谈或是对听力技巧策略的论述。笔者主张通过教学实验来验证某一教学经验或某一听力技巧策略的正确性。

第二,应更加重视对听力评估体系及对听力教材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通过某几个评估体系或几种听力教材的对比进行研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或者可以通过对考试体系的评估来论述听力教材。并且,研究听力考试试题的文章中,涉及测试信度和效度的文章不多。

第三,听力作为一项语言输入能力,与其他语言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听与读、听与写、听与说以及听与译的关系进行研究。这类研究,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目前在我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 陈吉棠. 英语专业八级听力教学训练探索[J]. 外语电化教学,2003,(92).

[2] 郭瑞芝. 语言学:语音与听力玄机透视[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3] 贾薇薇,吴敏等. 大学英语听说光盘课件的教学设计[J]. 外语界,2008,(1).

[4] 黎昌抱,周崇明. 语感培养与听力理解[J]. 外语电化教学,2004,(98).

[5] 李冬梅. 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述评[J]. 外语界,2002,(2).

[6] 李慧,由立发. 基于SPSS的英语听力策略教学效果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07,(113).

[7] 林莉兰.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研究—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J]. 外语研究,2006,(2).

[8] 刘润清,戴曼纯. 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 卢莉. 理查兹论英语听力教学材料的设计[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

[10] 秦秀白,贾国栋,张本慎. 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修订本《大学英语精读五、六册多媒体教学与辅导》光盘的设计[J]. 外语界,2003,(1).

[11] 施心远. “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之《听力教程》编写构想[J]. 外语界,2006,(2).

[12] 史旭升,吕艳萍. 理查兹论英语听力教学材料的设计[J]. 外语电化教学,2004,(95).

[13] 苏振利,张翠玲等. “控制学习”与“合作学习”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 外语电化教学,2000,(75).

[14] 王丽. 三种大规模标准化英语考试听力测试部分之比较——一项基于语篇、任务、说话人相关因素的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07,(2).

[15] 王萌,谢小苑. 视听材料对听力理解和词汇习得的影响[J]. 外语电化教学,2008,(120).

[16] 徐澄,陈宗伦. 了解应试题型特点,明确“看”“听”关系[J].外语电化教学,1999,(2).

[17] 张殿玉. 着眼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目标,力求听说并举——谈《大学英语》(全新版)听说教程在听说活动设计上的特点[J]. 外语界,2005,(3).

[18] 周启加. 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对听力的影响——英语听力学习策略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

[19] 邹申. 听力测试中的交互性探究——兼谈 TEM8考试听力项目的修订[J]. 外语电化教学,2004,(100).

Commentary on Domestic English Listening Researches

LI Qi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161 essays on English listening which are published on eight domestic core Foreign-languages journals from 1999 to 2008, aiming to offer all-sided commentar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nglish listening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se essays, and then further points out the defects and the potential developing trend in the future.

English listening; researches; commentary

G42

A

1008-7427(2010)01-0140-02

2009-10-15

猜你喜欢

电化教学英语听力学习策略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电化教学为师生搭建双向交流的平台
高校电化教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活用电化教学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