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0-09-30吴勇刚李春燕

关键词:指标体系装备制造业

吴勇刚,李春燕

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吴勇刚,李春燕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建立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产业优势与不足、发现技术创新问题以及提高创新能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为创新投入与产出和创新效率两部分。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存在相当大的不一致性,缺乏自主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效率低下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创新是产业科技进步和竞争力的基础。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口是改善我国装备制造技术工业水平的重要来源。然而,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技术引进的模式在国内存在明显弊端。建立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装备制造企业评价产业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发现技术创新问题以及提高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为创新投入与产出和创新效率两部分,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发现缺乏自主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效率低下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振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唯一途径就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一、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一个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我国在推进自主创新过程中,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参与者,也是国家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目前,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采用自主创新策略。

首先,企业加快自主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要建设经济型企业,这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生产过剩,产品质量低下,消耗大量的制造资源。为改变这种不良状况,企业必须进行自主创新,从而促进建设经济型企业。

其次,企业加快自主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要改变国家经济增长的方式。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支持的不足,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采用的是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企业主要生产原产品,追求数量和短期经济利益,这种方式消耗大量资源,且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应转变为建设高科技含量的工业化社会,产生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为了避免只重投资而忽视技术,只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只重视个人利益而忽略了社会责任,产业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最好途径之一。

第三,加快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是提升装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可以判定企业是否可以超越竞争者,赚取超额利润。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技术,核心产业,核心市场和协调等因素,这些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等。客观地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超越其他竞争者的能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独立的技术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

杨德林、陈宝春认为,企业自主创新是指依靠自身力量独自研究开发、进行技术创新的活动。傅家骥教授早在1998年就指出,自主创新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联合攻关探索技术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得商业利润,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创新活动。刘凤朝等指出,从一般意义上说,自主创新是创新主体依靠自身(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科技突破,进而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活动。

虽然不同领域的人对自主创新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观点,但其一些重要的特征可归结如下:一是在核心技术上的自主突破;二是关键技术的领先开发;三是新市场的率先开拓。因此,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指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围绕核心技术的突破及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研究活动。下面将本文选取的技术创新能力的两个指标的涵义分别进行阐述。

(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涵义

创新投入能力,包括创新资源的投入和创新环境的支持。根据每个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创新投入包括有形资产(如劳动力,资本投入和材料)及无形资产(如知识,管理,信息和环境)。哪个装备制造行业的创新投入越多,它从政府得到的支持也越多。此外,产业拥有的更多的创新投入也会明显的影响到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创新产出能力是一种技术成果过渡至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它包括创新产品的产出、创新产品对科技的贡献以及作为接受专利申请的新产品产出价值。

(二)创新效率的涵义

创新效率是指整个工业效益的原始创新、创新改造和集成创新。它的目的是根据研发能力、吸收技术的能力和技术本地化的分析,评价每一个行业的创新效率。创新效率越高,技术改变、技术创新和发展潜力的级别就越高。但是,与创新投入和产出相比,创新效率强调装备制造业由其特殊的指标选择进行的创新活动的分析。

三、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些指标的简单、随意的组合,而是根据某些原则建立起来并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真实现状的指标集合。考虑到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同,装备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涉及面较广,为了确保客观,准确评价的结果,指标体系应包括可以概括和反映自主创新基本特征的评价指标。

(2)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性的基础上,指标体系应包括每个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活动最重要的关键指标。

(3)可行性原则。在设计的指标体系里,这些指标应该都能够获得和测量。如果指标的数量太大,指标本身的获取很困难,资料收集的准确性和可信性会受到影响。

(4)可比性原则。这些指标应该是具有灵活性和可比较性的。不仅要考虑到不同的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比较,而且要考虑同一个制造业在不同的时期的创新能力的比较。

四、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基于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问卷调查法等,从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创新投入与产出和创新效率两个方面构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表2)。

表1 创新评价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

表2 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对装备制造业中7个子行业进行自主创新能力评估,本文选取了从2003年开始的相关统计数据(数据主要来自2004-200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资料)。基于德尔菲法,对评价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指标分配权重如下:第一级指标 (S1= 0.37,S2=0.37,S3=0.26),S1的第二级指标(S4=0.05,S5=0.30,S6=0.05,S7=0.15,S8=0.30,S9=0.15),S2的第二级指标 (S10=0.54,S11=0.34,S12=0.12),S3的第二级指标 (S13=0.25,S14=0.25,S15=0.25,S16= 0.25);评价创新效率的分配权重:第一级指标(S17= 0.40,S18=0.30,S19=0.30),S17的第二级 (S20= 1.00),S18第二级指标 (S21=0.50,S22=0.50)和S19第二级指标 (S23=1.00)。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定权法,加权处理统计资料,得出装备制造业中7个行业创新投入与产出和创新效率最后得分。

结果显示,创新投入与产出和创新效率的排名在每个行业有很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两个支柱产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创新投入与产出排名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排名第一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位居第二。然而,在创新效率排名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位居第四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仅居第六位。创新投入与产出和创新效率两者排名的明显差异正好反映出当前状态,两个支柱产业存在投资比重大与创新效率低下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虽然政府对两大支柱产业不断投入大量劳动力、资金和材料,但由于这两个行业工业化历史较短,同时技术的积累不足,对这两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生很大的影响。与此相反,由于具有长期的工业化历史和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低技术和轻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远远强于那些支柱产业。此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低水平的技术改造、对外国技术的高度依赖、创新的过程缓慢,以及相关产业、学术界和研究组织联盟关系松散,严重地制约了自主创新活动,为将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埋下了大量的隐患。评价结果同时表明,我国支柱产业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资源方面已做好了准备,但在高效的创新方法和创新人才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支柱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得到了更多的政府支持,但是他们低下的创新效率使得大部分的投资资源被浪费掉,导致劳动力、资金以及科技成果的巨大损失。根据评价结果,我国支柱产业的组织者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创新效率,而不是漫无目的增加对自主创新的投资。

五、结论

根据评估结果,发现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存在相当大的不一致性,缺乏自主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效率低下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所以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目前,我们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比如创新模式的转换、建立创新型的社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增加研发投入等。

[1]Clayton M.Christensen,Michael Overdorf,Ian MacMilla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Innovation[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4.

[2]柯进生.提升我国科研原始创新能力的战略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2).

[3]刘国新,李兴文.国内外关于自主创新的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

[4]徐小钦,曾媛.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11).

[5]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6]刘凤朝.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1).

[7]杨华峰,同申斌.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11).

[8]陆燕荪.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J].铸造技术,2006(9).

[9]王章豹,孙陈.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12).

[10]杨东奇,杜军.基于因子分析的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11]彭本红,罗明,武海燕.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及应用方法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3).

F124.3

A

1673-1999(2010)13-0087-03

吴勇刚(1980-),男,湖北天门人,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47)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李春燕(1985-),女,重庆丰都人,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

2010-03-31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装备制造业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