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1例观察

2010-09-21郑善国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稳定型肝素

郑善国 吴 丹 石 硕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循环内科(16345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是老年人常见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循环内科自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在严格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上病例均符合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建议及指南手册诊断标准[2],依据统计学随机数字法并征得患知情同意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其中男32例,女19例,年龄44~70岁,平均62.5岁,依据文献分型标准[3],观察组51例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31例;恶性劳累性心绞痛6例;静息型心绞痛5例;梗死后心绞痛4例;变异型心绞痛5例。对照组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46~75岁,平均63.5岁。对照组47例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30例;恶性劳累性心绞痛5例;静息型心绞痛4例;梗死后心绞痛4例;变异型心绞痛4例。入选患者均无严重肾功能不全、重症高血压,出血性疾病等抗凝治疗禁忌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绞痛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应用β-受体阻断剂、硝酸脂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观察组在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每12h 1次,连用7d;同时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晚间顿服,1次/d,连服2周,以14d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心电图情况;②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血清C反应蛋白(CRP);③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胸闷胸痛消失,14d内未发作,T波恢复直立;②有效:胸闷、胸痛缓解或消失,14d内有心绞痛发作,但频率减少2/3以上,T波双向或变浅,ST段压低回升0.05mV以上,但仍未达到正常;③无效:胸闷胸痛未缓解,仍发作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或猝死,ST-T未恢复、甚至加重或进展为心肌梗死。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2.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有2例腹部注射部位出现约3.5cm×5.0cm的淤斑,见表1。小板减少,与血浆蛋白和内皮细胞结合减少,而且半衰期长,对血小板结合了的Ⅹa有抑制作用,比普通肝素抗凝效果好。低分子肝素钙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防止血栓形成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纠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高凝状态,增加内源性纤维活性,抑制补体激活并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有助于斑块的修复圆。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出血等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一般不需进行血凝监测,停药无反跳,使用方便。辛伐他汀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轻度降低三酰甘油及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改善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减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5]。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血清C反应蛋白(CRP)均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C反应蛋白变化及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C反应蛋白变化及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前后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TG、LDT、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差异无显显性(P>0.05)

n TC(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 TG(mmol/L) CRP(mmol/L)观察组 51 治疗前 5.98±0.29 3.10±0.50 1.02±0.18 2.49±0.50 8.59±5.38治疗后 4.05±0.32*# 2.28±0.31*# 1.72±0.40 2.01±0.31 4.20±2.50*#对照组 47 治疗前 6.05±0.24 3.38±0.40 1.10±0.21 2.61±0.33 8.57±5.25治疗后 5.68±0.56 3.30±0.28 1.05±0.23 2.63±0.20 6.05±2.04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C反应蛋白的变化

观察组治疗后TG、LDT、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病例中有个别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未发现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病例。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受损,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痉挛,在损伤部位形成血栓,造成管腔不完全阻塞,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病理过程,粥样斑块内的炎性反应则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关键环节[4]。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变化极快,若不积极治疗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法以抗凝、抗血小板、稳定斑块及血管内皮功能为主,治疗过程中应给予用抗凝、抗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抗凝主要是肝素,低分子肝素钙抗Ⅹa活性强,抗凝血酶Ⅱa作用弱,低分子肝素钙不易被血小板第Ⅳ因子灭活,很少引起血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他汀类药物除降血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稳定内皮细胞功能等[4]。本组结果显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控制心绞痛发作及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肌痛、乏力、褐色尿、严重出血等异常情况。2例腹部出现淤斑患者,停止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自然吸收。

综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且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用药期间无须实验室监测,值得各级医院推广。

[1] 黄亮平,李隆文.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广州医药,2004,35(4):34.

[2] 甄兴国,梁定好,陈龙云.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7,l8(3):35.

[3] 刘灿玲,孔 波.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1):75.

[4] 王琼涛,陶海燕,陈丽霞.低分子肝素钙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4):647.

[5] 周金贵,牛文革,李民,等.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原医刊,2005,32(24):8.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稳定型肝素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