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6至2008年某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0-09-21黄志辉郭雪霞吴雪茹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期
关键词:骨伤科人民卫生出版社注射剂

黄志辉 郭雪霞 吴雪茹

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510240)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复杂,药品因素、机体因素、给药方式、长期持续用药、联合用药,皆会影响不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2]。加强对ADR的报告、检测和分析评价,可为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现对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2006至2008年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涉及药品、临床表现、转归情况和原因机制等方面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2006至2008年由医药护人员呈报的院内ADR报告86份。

1.2 方法

将收集到的ADR报告,按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涉及器官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86例ADR报告中,男性39例,占总例数45.35%;女性47例,占总例数54.65%;患者年龄最小3岁,最大95岁;60岁以上女性患者23例,60岁以上男性患者13例;60岁以上患者占总例数的41.86%。各年龄组的ADR分布情况详见表l。附件、循环系统、心外血管损害和全身性损害等。其中,全身性损害,以发热、寒战等临床表现最为常见,占总比例的38.37%(33例);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伤,占总比例27.91%(24例),见表4。

3 讨 论

3.1 ADR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本次调查ADR发生例数以60岁以上患者最多,占总例数的41.86%。因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是骨伤科专科医院,60岁以后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病。女性高于男性将近10个百分点,主要是60岁以后女性ADR发生例数高于60岁以后男性ADR发生例数。这可能与女性对有害刺激的反应比男性敏感有关[5]。另外由于衰老所致的骨丢失老年女性显著大于老年男性[6],更年期后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2 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所收集的86例报告中,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79例,占总例数的91.86%)。其主要原因是:首先,静脉给药基本在医院进行,医院对不良反应的监测较重视,而门诊患者口服给药不在医院进行,无法对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监控;静脉给药时,药品直

表1 ADR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岁)

2.2 不同给药途径导致ADR的分布

86例ADR中,静脉注射方式给药79例,占91.86%;肌内注射方式给药3例,占3.49%;口服给药4例,占4.65%。其中静脉注射发生率最高(91.86%),见表2。

表2 不同给药途径致ADR的分布

2.3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分布

根据ADR报告分析,涉及ADR的药品共39种,其中中成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1.86% (共36例),涉及药品10种;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22.09%(共19例),涉及药品12种 。具体分类及构成比详见表3。

表3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3]

2.4 涉及到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根据ADR报告,药品所致的器官/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接进入人体,无肝脏的首过效应,故药品浓度较高,对机体的刺激较强;其次,注射剂为保持其稳定性而加有缓冲液、防腐剂或其他添加剂,这些也有可能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7]。

8例静脉炎报告中,4例经调慢滴速处理后,患者症状消失,因此,建议临床使用静脉滴注时,应注意尽量控制给药速度,尤其是对某些刺激性较大的药品更应谨慎,以减低静脉炎发生的概率。

3.3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分布

86例ADR报告中,由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1.86% (共36例),居所有涉及药品种类的第1位,其中36例全部都是经由静脉给药。就其原因主要有:①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常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他们多为大分子物质,这些大分子物质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免疫反应性[8];当含有的蛋白、淀粉、鞣酸、色素、树脂、挥发油等致敏成分,一旦进入血液,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该抗原即发生过敏反应[9];②与制剂的纯度有关,原药材质量及制备工艺使其质量波动很大,加之不溶性微粒难以控制,极易引起寒颤、发热、喘憋、胸闷、心慌甚至过敏性休克的变态反应;③中药注射剂具有作用范围广的特点,治疗时利用了其中一种或两种作用,其他作用则成为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品引起的ARD共19例,占总例数22.09%。抗感染药品出现ADR次数多的原因主要与种类多,使用范围广,用药频率高有关。抗感染药品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10],在选用抗感染药时不仅要考虑其抗感染的效果,也要重视其ADR,特别是严重ADR。要减少ADR发生,还要继续加强抗菌药品合理使用教育,减少或避免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和疗程过长等情况出现。因此在临床应用抗菌药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必要的治疗,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对有过敏史的患者,更应加强用药监护,避免长期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1]。

表4 涉及到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4]

3.4 涉及到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从ADR的临床表现看,ADR发生以全身性损害发生比例最高,占38.37%,其次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27.91%。注射器和输液器的质量、护理操作人员的安瓿开启、配加药液等操作过程产生的微粒也可能导致发热。另外,由于较大量输入温度低的输液,一些体制较弱的患者容易发生寒战、四肢觉冷。因此,临床使用静脉滴注时要注意配制及输液方法,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不良反应史,注意观察病情和用药反应。

3.5 建议

为加强ADR监测工作,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临床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静脉给药,遵循“可口服勿注射”的基本原则。如要使用静脉给药,要注意配制及输液方法,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不良反应史,注意观察病情和用药反应,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优选处方,按照说明书使用;临床应用抗菌药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用药监护。充分发挥药师在ADR监测中的作用,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并注重研究工作。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与医、护、患直接交流,并监测患者用药全过程,协助医师处理ADR,帮助医师护士规范填写报告表,提高报告表质量,及时向临床和患者提供相关的ADR信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使药品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S].2004.

[2] 李端.药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 肖佩玉,宋湘芝.本院103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8,36(2):68.

[5] 陈季强,唐法娣.药源性疾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6] 赵丽英,龙兆丰.随增龄不同骨骼部位骨密度减少的性别差异[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3):165-168.

[7] 郑策,梅丹,王兰,等.关注制剂中辅料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9):44.

[8] 韩立萍,张延军,赵树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11(22):705.

[9] 周贱,郭代红,和培红.142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6(1):368-370.

[10] 孙定人,齐平,靳颖华. 药物不良反应[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5-126.

[11] 孙鹏丽,张丽. 哈尔滨市2004-2005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6,3(4):207-209.

猜你喜欢

骨伤科人民卫生出版社注射剂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骨伤科临床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的疗效分析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