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瓮安县辣椒产业现状及对策

2010-09-17撰文陈天敏

中国果菜 2010年1期
关键词:瓮安辣椒

撰文/陈天敏

瓮安县地处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北部,境内属黔中北部溶丘洼地高原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平缓。其气候特点是春迟多阴雨,夏短无酷暑,无霜期265天,年均气温13.6℃年降水量1148.2mm,日照时数1226.4小时,成土母质为砂页岩,砂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为主,PH值5.5-6,山地立体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作物养分积累,生产出优质的蔬菜。

随着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瓮安从2003年以来,把辣椒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农民增收的主攻渠道来抓,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服务促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了瓮安辣椒产业发展步伐。出现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民间资本大量涌入的火红局面,形成了瓮安辣椒产业经济带,成为了瓮安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又一亮点产业。

1、生产条件

瓮安辣椒种植历史悠久,发展辣椒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是具有气候优势,县境内90%以上的地面海拔在800—1300m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很适宜辣椒春播夏收的温度要求,又可在3月上中旬至5月下旬调整播期,使辣椒产品在6—11月上市,此时正是辣椒产品俏销两广(广东、广西)、重庆、四川、湖南的大好时机,销路甚广。二是土质等条件造就了瓮安辣椒优良的品质。我县辣椒以色泽亮、辣味重、香味浓、耐贮存的特点赢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三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省道马遵和久铜公路贯穿县境,村村通车,货车22小时内可到达广州,10小时可达重庆,12小时可达湖南长沙,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四是生态环境无污染。我县所规划的辣椒基地远离 “三废”工业污染,农民基本上以猪栏圈肥为主,为生产优质、无公害辣椒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具于以上优势,我县2004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05年辣椒产品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辣椒产业现状

2.1 面积、品种和区域布局 2003年以前常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左右,种椒农户年年增加,2006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为5.4万亩,2007年的种植面积为6.32万亩,2008年的种植面积7万亩,2009年已达8万亩。二是适宜在全县种植的辣椒品种非常丰富。全县已大面积推广的就有:辣丰三号,红辣八号,长辣七号等,同时还引进了韩国朝天椒。三是在区域布局上,形成了北部乡镇以种植耐旱性强的朝天椒为主,南部乡镇以种植需水量较大的线辣椒为主,鲜销椒向公路主干线和交通方便的地方聚集靠拢的格局。

2.2 产量、产值和效益不断提高 2003年以前我县种植的辣椒平均单产600 k g,平均亩产值500元。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发展和壮大,2009年种植面积达到了8万亩,平均单产上升到1836kg。今年,平均售价2.2元/kg,平均亩产值4040元.扣除平均每亩物化投入385元,亩获利3655元。全县8万亩辣椒共实现总产量14.688万吨,总产值3.2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种椒收入788元,扣除物化投入,农民人均纯收入713元,占2008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54.2元的25.9%。辣椒种植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由辣椒生产带动的相关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2.3 科技含量有较大提高 过去我县辣椒以撒播育苗、平地栽培为主,种植密度、移栽时期、施肥施药等不尽人意,科技含量较低。经过几年的努力,传统的种植方式得到较大改变,新优品种及营养球(块)育苗、起垄覆膜、规范移栽、平衡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得到推广普及,技术到位率在90%以上。总结推广了辣椒同大蒜、甘蓝、白菜、西葫芦等作物间作的多种模式。2007年在旱地宽厢宽带中套种的1000亩辣椒获得较好效益,2008套种面积达3000亩,该项技术为避免椒、粮争地,促进粮、经作物双丰收找到了新路。

2.4 政府重视 2009年,瓮安县委县政府把辣椒产业作为我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来抓,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层层抓落实,农技干部搞技术指导,定片定点定人,负责辣椒生产的全程服务,每个农技干部都有自己负责的管理区域,为生产高产优质的辣椒提供了技术保障。

2.5 营销网络基本成形,各方热情普遍高涨市场营销上我县走加工与鲜销相结合,以加工为主的路子。一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2006年依托省级龙头企业冬秀娘泡酸辣公司加工的鲜椒达1000余吨,产品远销省内外。二是采取干制加工的方式储藏销售。除农户利用烤房、日光、取暖炉等分散烘烤外,分别在木老坪、老坟嘴、珠藏建烘烤加工点3个,收购烘烤鲜椒500多吨,获纯利20多万元。三是采用订单订量、随行就市收购。06年与广州天雨公司、“老干妈”干椒制品公司和贵阳、深圳、遵义的老板签了订单,朝天椒订单21450亩,线椒订单5833.5亩,从而推动了我县辣椒产业的发展。四是建立专业协会促进销售,全县已有草塘镇金龙、平定营镇细沙、永和镇文家场,雍阳朵云等营销协会二十多个,对辣椒销售起到了较大作用。五是积极联系外地老板驻地收购。六是鼓励技术干部和群众参与营销,通过网络发布产品信息。

辣椒生产已成为我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更成为成功企业家投资的热点。吃辣椒饭,挣辣椒钱,唱辣椒歌的人越来越多。据调查,2006年在我县收购辣椒的客商就超100人,2009年就达到200余人,特别是辣椒上市时期的草塘镇,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路边两步一挑、三步一堆,无不充满着浓浓的辣椒气息。2008年瓮安县召开了第一届辣椒产销洽谈会,引来了很多的外地客商到我县定货。2009年8月我县召开的第二届辣椒产销洽谈会,更加将我县辣椒产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3、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弱 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靠天吃饭面积大,水利、交通、农机等历史欠账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3.2 种子市场混乱 我县辣椒外来品种杂,本地品种退化严重,难以进行科学规划和品种布局。一方面农民市场观念不强,信息不畅,很难根据市场需求组织适销对路的品种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生产,无法及时满足加工及鲜食的动态需求。2009年,我县种植的辣椒8万亩中,据调查统计,共涉及三、四十个品种,许多种子销售商为图利润高,没有经过试验示范便将种子销售到种植户手中,导致辣椒生产参差不齐,有的品种种出来不适应市场销售,有的品种产量太低,甚至还有的由于不适应我地栽培而种植失败,由此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辣椒产业的发展。

3.3 栽培技术不够科学

受长期以来农民粮食至上的思想观念和以粮为主的农业种植结构,许多种椒户为了减少劳力投入,在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而有机肥的施用量严重不足,长期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导致土壤板结,辣椒产量和品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些老产区,连作现象较为普遍,病虫在土壤中累积,致使病虫发生严重。另外,种子供应,定植适期等技术规程也需要进一步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4 宣传力度不够 瓮安辣椒没有形成品牌优势,知名度不高。今年全县辣椒种植规模8万亩,涉及9个特色品种,但没有申请一个注册商标,无人知晓。山东寿光每年都举办蔬菜节,省内的从江举办椪柑节,榕江举办西瓜节,独山举办西红柿节,贵定举办李子节(金海雪山),而瓮安仍沿袭等客上门,抱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计划经济观念,缺乏闯市场,做市场的意识和观念。虽然召开了两届辣椒产销洽谈会,但从根本上还没有把我县辣椒推上大的流通领域。

3.5 科研投入严重不足 从三个方面看投入:一是科技投入。由于县级财政不富裕,导致用于辣椒试验、示范、培训、科技推广和创新速度被迫放缓,试验推广科目被迫缩减;二是农民经济基础差,积累少,自己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科技开发和试验;三是国家投入。因贫困面大,需要扶持的项目多,每年有一点资金支持,但毕竟是杯水车薪。由于这三个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整个科技创新滞后,先进技术难于及时普及推广,进入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上市太集中——产品品质差——产品产量低——市场份额小的恶性循环轨道。

3.6 缺乏收购市场 由于我县辣椒种植的品种结构,决定了必须以鲜销为主,而我县 鲜椒生产以草塘,雍阳,永和,平定营,建中等乡镇为主产区,面积达5万余亩,但没有一个固定的收购市场,到产品上市时,都是由各收购商和种植户通过商量定个点便开始收货,到辣椒高峰期时,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时时造成堵车,有时一堵便是四五小时,给收购商和椒农带来诸多不便。

4、发展瓮安辣椒产业的对策及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快辣椒产业的建设步伐,实现辣椒产量产值两年跃上新台阶,提出如下建议:

4.1 合理布局,使种植规模再上台阶 根据瓮安不同区域、不同海拔气候差异的特点,按比较优势原则,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基础条件,相对集中地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扩大辣椒种植面积,逐步提高辣椒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根据瓮安辣椒产业发展情况,结合气候、区位、交通等优势抓好区域布局。一是雍阳、平定营、玉华、银盏、岚关、永和、建中,要引导农民重点发展线椒、牛角椒。线椒作为冬秀娘泡酸辣公司和相关加工企业的加工原料,牛角椒主要面向两广及沿海大中城市鲜食市场。二是珠藏、高水、铜锣、木引槽、白沙、牛场坝、小河山、老坟嘴,发展朝天椒为重点干椒原料生产,抓好 “老干妈”原料基地建设,建立更为紧密的种销伙伴关系。三是草塘、松坪、木老坪、天文、龙塘、玉山、鱼河、中坪,发展鲜销型和就地干制型相结合的加工原料椒。四是江界河等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次早熟辣椒,跟接罗甸早熟辣椒收市,满足县内供应,填补省内需求。五是海拔1200m以上的地区,重点发展秋延迟辣椒种植,满足冬秀娘等加工企业周年生产就近收购的需求。同时强化“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形成辣椒区域经济特色,增加投入,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增强辣椒基地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力争通过2年的努力将辣椒做大到10万亩以上,成为我县的主导型支柱产业。

4.2 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集全县之力打造瓮安辣椒品牌 建议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明确目标,拟定措施,牵头广电、通讯、宣传、旅游、农业、交通等部门主抓品牌构建策划工作,运用电视、报纸、宣传车、标语、网络、会议等媒介大力宣传,先在县内形成辣椒大县的舆论环境和共识,第二步再向州、省大力推介,等达到10万亩规模时,再通过举办辣椒节来作全国性的总推介。

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各级政府指定专人负责,一要协调好辣椒生产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积极支持经济实体和服务机构的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多方争取筹措资金,支持辣椒发展;二要积极引导搞好产销联合,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使丰产丰收得到协调发展。三要争取每年50-10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连续三年不变。

4.3 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 结合市场需求,加快种子提纯复壮,大力提高良种覆盖率,发展各种适销对路的辣椒品种,引进优质、高产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优化品种结构,充分利用上市供应期长的优势,因地制宜,建立“一乡一品”的区域化、专业化格局,推进辣椒产业发展。

4.4 加大技术引进和培训力度,向科技要效益 要保证资金,明确专门机构负责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工作。举办各类培训班,主要抓实用技术的掌握普及,提高椒农种椒水平,做到以推广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

4.5 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服务网络和销售网络,重点种植的乡(镇)都要建立专门的服务机构,进行市场调查,及时调整品种结构,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品种,组织供应所需农用物资;二是建立良好的销售网络,支持培育各种营销组织,尽快在草塘和雍阳各建设好一个辣椒批发市场,实行生产、储运、销售一体化经营。三是实行种子供应和订单客商备案制,减少和杜绝违约及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为法律解决提供依据,切实保障椒农利益不受侵害,促进全县辣椒生产稳步健康发展。

4.6 加大监管检测力度,走无公害生产之路要加大辣椒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和规范农民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操作,加快建设无公害辣椒生产基地,力争无公害辣椒产地认定规模达10万亩以上。加强对种椒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对辣椒生产过程的环境卫生监测。加快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站,增加设备,充实人员,实行产品离田检测制度和市场销售准入制。

猜你喜欢

瓮安辣椒
辣椒也疯狂
辣椒里的维生素C
辣椒之争
拣辣椒
瓮安:“体旅融合”新路径
党建引领
无法抵挡辣椒的诱惑
红色瓮安开启绿色长征
瓮安,打造黔中经济增长极——专访黔南州委常委、副州长、瓮安县委书记蒋映生
和美瓮安 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