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绍禹的语文教育观

2010-09-14朱小艳

新华教育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教育观语文

朱小艳

【摘要】教书育人,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朱绍禹语文教育基本理念,核心理念。

【关键词】朱绍禹;语文;教育观

著名教育学家朱绍禹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精辟论述是他长期教育教学实践的结晶,也是他从事教育思考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具有鲜明的语文教育特色。教书育人,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朱绍禹语文教育基本理念,核心理念,这对改进当今的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价值。

1语文教育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出发,朱绍禹将语文教育放在培养人、尊重人、完善人的高度考察,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认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由于严格的等级制和家法家长制,人的个性和人格受到压抑、摧残,人格的独立与尊严在有些情况下完全丧失,体现在教育则是“师道尊严”,教师要求学生无条件的绝对服从。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盛气凌人、教师说了算的家长制教育仍相当普遍。他们错误地把学生看成单纯受教育的客体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自己当成主角,而学生不过是台下的看客听众,“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没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和权利,如此教育,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造性受到无情压制,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教师应该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在自学、思考、探索中质疑问难,自主地获得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避免因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削弱或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有导无学的情况。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教学活动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学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还是具有主体意志和意识的独立的个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尽可能以垒面教育为主,多理解、多尊重、多赞扬学生,就能激发其自信心和上进心,学生把教师的肯定和信任看成是对他的爱,能强烈地体会到人格被尊重的幸福感。只有用爱的泉水浇灌成长起来的学生,将来才会成长为爱生活、爱祖国的一代新人。那种缺少爱心-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却以机械的,命令的,甚至是惩罚的方式把自己的教育目标强加给学生的做法,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2“我们教育工作者尽早地建立民主平等的观念,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朱绍禹语)理解和信任学生,重要的是真心地将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中。

为学生服务,就不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适应学生,研究学生,善于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桥,使学生顺利到达知识彼岸;为学生服务,就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念,坚信每位学生都能帮助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服务,就要既教书又育人,唤发学生心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要着重发展学生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份人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特长,“使学生的自尊心不是受到压抑而是得到舒展,”(朱绍禹语)就要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教学,让学生觉得课堂气氛民主,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理解和尊重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可能对其整个人生都有帮助。”(朱绍禹语)因此,教师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2.1人心管理——沟通情感的桥梁。朱绍禹说:“由于理解和尊重,就做到了感情交流,心灵沟通。”人的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心的管理,因此教师应以情感沟通为基础,采取“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情感管理,建立一种含有母爱又超越母爱,含有友情又超出友情的师生之情。总之,要用真诚去唤醒学生们的良知,用真诚去理解学生的过失,努力帮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2.2表扬激励——转化后进的法宝。朱绍禹说:“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的思想感情,也就进入了这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把关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要特别关注班里的“尾部”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平时听到的大多是批评指责,他们总认为老师、同学瞧不起自己。干脆破罐子破摔,在行为上表现得粗暴无礼。甚至有时还要顶撞老师,或对老师的批评耿耿于怀。实际上,这些学生的情感与其他学生相比更敏感、更脆弱,教师要学会用“心药”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对这些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慎之又慎。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和闪始点,及时肯定和赞扬,点燃学生自信的火种,诱导其产生进步的内驱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朱绍禹先生说得好:“最后进的学生,也会有三条五条的长处,有的长处还很独特,一般人赶不上。”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它对学生的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只有用火一样的热情、用慈母般的爱心去关爱这些学生,才能温暖他们冷却了的心。

2.3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前提。凭心而论,学生也有他们的“苦处”。他们在学校里听到的是教师的千叮咛万嘱咐,回到家听到的是父母的唠唠叨叨,稍有不慎还免不了父母的棍棒教训,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会不产生厌学的情绪呢?教师应常常这样行“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样?当代的学生渴望理解。而关爱学生,理解是基础。只有爱学生,才能去体察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想他们之所想,解他们之所难,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与他们沟通心灵,只有这样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

猜你喜欢

教育观语文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高校教育的创新思考
如何在航空理论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教育观形成的一般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