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之我见等

2010-09-14白建民

新华教育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创造性校本课题

白建民

【摘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注重思维情景的创谩和优化思维环境,加强发散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里的“独创”,主要是看思维活动是否有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是高科技信息社会中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并且应主动参与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粗浅认识。

1注重思维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亚里士多德曾精辟地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当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时,学生数学思维便处于积极状态。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改变那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t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之中,设计分组讨论、互查互补、共同协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探究

王艳霞

1校本地理课程及其特点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是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它能很好地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缺陷,提高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但在当前,我们在教学中却没有一册较好的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基于学生生活环境的社区补充教材。作为一所农村初中校,如何在现有的校情、师情、生情条件下联系学生生活地理环境特色,挖掘校本地理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实施地理校本课程(教材),是我们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2对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综观二年的课题研究过程,我们感觉到,当初我们的设想有许多是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的,同时,我们又深切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又使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方向更明确、步伐更坚定,随着解读新课程的深入,我们又用新课程的思想丰富充实了我们的课题研究,使新课程理念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坚强后盾。

2.1理论成果:在研究中我们觉得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1)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殊需要,尊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培养创新精神。

(2)要重视活动的生成性。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地交流碰撞,再从活动的情境和得到资源中获得了新的体验与感悟,由此促进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2.2实践成果

(1)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信息、吸收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良好的信息素养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课题研究,使学生们懂得了一个资料、信息的获得有很多途径,如可以上网搜索、进阅览室翻阅有关图书资料、向父母或有关人员询问等,一种资料的保存也可以有多种方法,如开展辩论会、办手抄报等。

2)内心的情感世界得到了丰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感受。它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更多愿意了解身边事物、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组织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培养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操。

(2)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

1)树立起现代教育教学观:通过本课题的实施,课题组老师清晰地认识到,课堂的范围其实很广,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和教材仅仅是“大课堂”中的一小部分,只让学生抓住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有效地进行挖掘利用。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2)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一所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一批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的成长往往又依赖于一个好的课题的有效研究。本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老师的科研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问题的观察发现和思考有了一定的发展,业务素质得以提升。

2.3地理课程开发的反思

(1)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制度没有消除,加上会考竞争的激烈,综合性实践学习课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进人教师、学生、家长的内心,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题的实施。

(2)综合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取;特别农村学生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就只能靠教师在摸索中探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和方法。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本课程组的几位老师,除担任课程的工作量之余,还承担了学校其他的工作,这样的工作量使老师感到力不从心,因而要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还须形成有效合力。

猜你喜欢

创造性校本课题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