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低碳之路

2010-09-13刘纪学车欣薇编辑

中国三峡 2010年3期
关键词:基本国情机制资源

文/ 刘纪学 车欣薇 编辑/ 任 红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符合我国长期利益的,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说,在应对当前气候问题带来的国际压力时,我国不仅要见招拆招,还要从我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摸索出自己的低碳发展的道路。

发展低碳经济,符合我国人民的利益

气候变暖使喜马拉雅山冰川面积变小,而冰川融化将导致干旱、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的增加。另外,随着温带的北移,诸如上海这样的东部城市将更频繁地面临台风、风暴潮和江流暴涨造成的洪灾。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不仅是全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关系到我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努力和贡献 摄影/EG365/CFP

在全球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我们不再有条件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低碳经济为我们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机会。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低碳经济将重塑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这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更有利于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理念。所以说,发展低碳经济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发展低碳经济,要符合国情

我国目前频繁发生的矿难,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恶化的水土环境,每年数以亿计的民工潮等事实说明我国的发展模式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均衡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首要的就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清醒认识当前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包括生产力还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三农”问题异常艰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巨大,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等。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清醒认识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因此,发展我国低碳经济不能脱离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更不能无视当前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现实。

构建全面合理的低碳发展制度体系

实现低碳发展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全面合理的制度体系。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不能仅依赖政府环保投资,依赖行政性的“关停并转”。我国需要设计一个引导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使人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成本是什么,自己的收益是什么,从而自觉地实现低碳发展。

(一)构建低碳发展制度体系的原则

实现低碳发展不以排放总量减少为目标,重要的是边际意义上的递减。现在发达国家力推各种减排目标,其口径无不是基于碳排放的总量。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化建设任务长期而艰巨,只有以人均或单位产值排放为标准才是公正合理的,不能在碳排放总量上妥协。

实现低碳发展的落脚点是“又快又好”地发展,而不是要搞低速发展。我们要实现的低碳发展,是以碳排放强度为目标的,是通过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传统工业升级换代实现的,是要保持高速发展的。

实现低碳发展不能以降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代价。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消费产生碳排放量仅占30%左右,而产业部门的排放占70%。这说明低碳发展的重点是在产业部门,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反而需要提高,以带动各产业部门的升级发展。

实现低碳发展应该落实全面有区别的责任。近三十年来,我们部分地区和群众享受了“先富”政策,但也成为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制造者,因此,有必要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城乡区域间不同的减排责任。

中国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千万级风力发电基地,于2009年7月中旬在甘肃酒泉开工建设,图为工人正在实施风车吊装。 摄影/虞向军/CFP

日照市的民用建筑太阳能利用率已达到99%,并于2007年荣获世界清洁能源奖。日照市因出色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规划,获联合国人居署颁发的2009年度“联合国人居奖”。摄影/陈为峰/CFP

实现低碳发展核心在于新能源的研究应用。实现低碳发展不能等同于传统的节能减排,其核心是在于新能源的研究应用。这对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如果偏离了这个核心,低碳发展的意义也就会淡化褪色。

政府应成为低碳发展制度的制定者和监督者,而不是参与者。很多政府管理者往往不喜欢制定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反而习惯于赤膊上阵,不遗余力地调度项目和资金,结果浪费严重且无效。因此,要走好低碳发展道路,还不能丢掉这条原则。

国际气候合作中要坚持面向未来、互利共赢的原则。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在国际气候磋商中,仍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热衷于抢占“道德高地”,或者孤立于国际气候谈判,都会压缩国内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空间。

(二)构建低碳发展制度体系的设想

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实现低碳发展,必须以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为基础,必须体现出资源稀缺性以及环境成本。我国土地征用制度长期为工业化进程提供着廉价的土地,我国稀土、铁矿石等资源长期“高买低卖”,这些都是与低碳发展背道而驰的。我们应以环境友好、资源保护为目标,尽快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理顺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实现低碳发展,必须有效配置自然资源,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当前,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规范,加强对竞争领域垄断行为的法律干预,限制政府部门的行政干涉,真正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强化而不是僵化市场竞争,以实现自然资源有效配置。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约束机制。实现低碳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保驾。实际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约束机制,是设计低碳制度框架的中心环节。目前,欧洲国家已经开始建立包括能耗达标管理、排放权分配、碳排放税在内的约束机制。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建立起更公正、更有效率的约束机制。

要构建碳排放转移支付机制。我们实现低碳发展应该落实全面有区别的责任,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建立碳排放转移支付机制。要全面落实低碳发展的道路,必然要求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承担更大的改革成本,帮助中西部不发达的地区,帮助农村落后的地区,帮助这些地区更快更好地实现低碳发展。

构建引导城市低碳消费的价值体系。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价值观,是实现低碳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总体上来看,我国人均碳排放量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从汽车和住房消费来看,我国城市居民追求的消费模式、消费水平,是在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的,因此必须引导城市居民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增强节约环保意识。

建立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科学的机制。城市化进程可以说是我们现代化的中心环节,也是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应从基本国情出发,实施更严格的土地利用标准和建筑节能标准,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要适当提高容积率,实现节约用地;还要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多造些百年建筑,避免重复建设。

建立新能源技术攻关长效机制。新能源技术是低碳发展的核心,主导着未来经济的发展。我们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政府可以选择在太阳能、风能、氢能或核能等新能源领域,主持召集一批专家学者,进行长期专门的研究,以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从而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奠定基石。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不仅有利于节能降耗,还可以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更有利于树立科学的现代化理念。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基本国情,建立全面合理的低碳制度体系,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从2008年1月开始,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单位在我国广泛开展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摄影/章轲/CFP

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是个难题,需要在市民生活中引导。2010年1月10日,“城市社区家庭垃圾分类减排试点启动仪式”在福州三盛果岭小区举行。图为一小朋友正在观看关于垃圾分类宣传展板。 摄影/郑帅/CFP

猜你喜欢

基本国情机制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牢牢立足基本国情 科学把握历史方位
浅论初中政治中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理性特征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