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祥琬:中国已到了非科学发展不可的时候了

2010-09-13于翔汉田宗伟编辑时香丽

中国三峡 2010年3期
关键词:水电三峡能源

本刊记者/ 于翔汉 田宗伟 任 红 编辑/ 时香丽

杜祥琬:中国应用物理与强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摄影/于翔汉

“积极有序地发展水电,是中国能源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记者: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研究课题。因此,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请问,为何将此次会议地点选在三峡?

杜祥琬:三峡工程不仅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还是重要的能源工程,是多项工程技术的集成,它集中反应了我国众多领域的技术水平。之所以把此次会议的地点安排在三峡,是想借此机会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经验,特别是如何积极有序地发展中国水电,是中国能源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实,我们在三峡有两个会:一个是中国工程院“中国能源中长期战略规划”研讨会;一个是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水电核电分会的水电研究会。第二个会就在今天晚上召开,其主题是水电问题。

水电是中国能源发展的一个方向,但目前也遇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我国水电更顺畅、更积极、更有序地发展,需要借鉴三峡经验。同时,好多专家还没来过三峡,如今三峡大坝已经建成,专家们也可借此机会领略新三峡的风采。

“人类要走低碳发展的道路,中国当然要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不久前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刚刚落幕,这个会议对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政策将会产生何种影响?中国的能源结构是否会因此发生变化?

杜祥琬:中国应对气候问题,不是哥本哈根会议逼的,而是稳定的国家发展战略。不管哥本哈根会议开不开,不管哥本哈根会议开出一个什么结果来,中国都要像温总理所说那样,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的国家目标。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主动承诺:到2020年,中国的单位GTP减排40%至45%;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中的比重达到15%以上;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这三个目标,是中国主动提出来的。之所以这样提,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求,是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为此,中央早就明确指出,节能减排是中国建设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节能减排也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人类要走低碳发展的道路,中国当然要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中国正处在发展中往上升的阶段,而发达国家已进入或接近哥本哈根会议要求的环境友好型的阶段。这两个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

说起来,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实际上,中国的人均GDP才3000美元,在全世界的排名是一百零几。我们应该看到,中国还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国家,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国际上有人称我们如何如何发达,那是要我们多承担责任的。对此,我们要头脑清醒。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实现经济、环境双赢。

中国要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不能走美国人的老路。美国的人均能耗是中国人的6倍,中国如果也按这个水平计算,全世界的能源被中国全拿走也不够。因此,中国要走良性的社会发展之路。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总结了国内外教训后的自主承诺,符合人类的共同需求。

“主动承诺降低碳排放强度,中国将必须作出非凡努力”

记者:为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强度,国家将采取些什么措施?

杜祥琬: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我在中国新闻中心作了一个报告,我讲的题目是:主动承诺降低碳排放强度,中国将必须作出非凡努力。中国要在五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的发展方式,转到由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

二、改变产业结构。中国的高耗能产业比重比较大。

三、要大力改变能源结构。改变能源结构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煤要洁净化,二是要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发展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包括水电、核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是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洁净能源的比例要上升,石油天然气也要洁净化。

煤的洁净化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做,非化石能源的洁净化没有多大困难,但需要技术、投资和时间。

四、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必须走节能之路,节能潜力很大。中国目前人均能耗是每年两吨标准煤,美国是我们的5至6倍。对此,中国不可能去追赶,也不应该去追赶。中国必须走节能之路,树立节能优先的观念。节能涉及工业节能、产业结构节能、交通节能、照明节能等,这些方面的潜力很大,要花大力气抓实。

五、13亿中国人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观念,是一种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如果这种生活方式建立起来,其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有益于经济的发展,也有益于人们的健康。这是一种不鼓励奢华的生活方式。事实证明,美国的高消费行不通。我们应该提倡的是:适度的物质消费,丰富的精神追求。

对一个人口大国而言,物质消费并不是越多越好,富足并不等于奢华,过度的消费并不是幸福。如同每天晚上吃大餐,会使人产生“三高”一样。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如何规避单纯的富足、奢华观?这实在是很深刻、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沼气灯进入广西融水县小山村摄影/龙涛/CFP

中国要减排40%至45%,有如下三个主要的贡献因素:其一,25%至26%来自节能;其二,非化石能源的增加;其三,能源的洁净化。后两个因素占17%至18%。这三个因素加起来,为42%至44%。因此,要完成这一承诺,还有很多艰苦的工作要做。

“改变能源结构,水电可以做出重要贡献”

记者:目前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与拉动内需之间是否存在着冲突?关于能源现在有很多提法,低碳、绿色、洁净,请问这些提法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杜祥琬:我认为,低碳与发展并没有矛盾。所谓低碳,就是少排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低碳就是低二氧化碳排放,低温室气体排放。我们讲绿色,讲洁净,就是减少污染排放,是污染气体的减少。污染气体则是另外一个概念,主要是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我们讲绿色、洁净,与国际上提倡的低碳高度一致。

江苏省泰州市民展示其设计的新型家用节能水龙头 摄影/顾俊/CFP

研讨会会场一角 摄影/于翔汉

二氧化碳是不是气候变暖的原因,虽然还有不同的看法,但不管对碳怎么看,中国还是要走低碳之路。在走向低碳的同时,也就走向了绿色,走向了环保。这两者高度一致,但又并不完全一致。因为环保还有更多的内容,比如水污染、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但两者推进的工作方向是一致的。不管是减少污染还是减少碳,都要洁净化。结果便是既减少了污染,也减少了二氧化碳。因此,这两者并不限制我们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健康地发展。

单位GDP增长6%,可我们为此所耗的能量却达到16%至17%。单位GDP的能源强度太高。能源强度高,是因为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本来,我们就应降低能源强度,降低碳。而绿色和低碳的目标又是一致的。其中,水电能为绿色和低碳做出重要贡献。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正所谓滚滚江河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在可再生能源中,水电开发最为现实。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虽然是可生的,但从目前的技术和经济指标考虑,只有水电是最为现实的。

可以预见,在未来非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可能会有所上升,但在最近几十年,水电还是最为现实的清洁能源。到2020年,我们希望中国能达到二亿五或是三亿的装机;到2050年,达到四亿、五亿,甚至更多一点。总之,改变能源结构,水电可以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水电三峡能源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水电的“百万单机时代”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