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其励:保护环境,需要限定能源总量

2010-09-13于翔汉田宗伟编辑时香丽

中国三峡 2010年3期
关键词:甲烷二氧化碳新能源

本刊记者/ 于翔汉 田宗伟 任 红 编辑/ 时香丽

黄其励:蒸汽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力公司东北公司总工程师。1987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摄影/于翔汉

“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让耗能少的产业多发展”

记者:开发能源与环境保护仿佛是一对孪生姐妹,请问如何在两者中间找到平衡?

黄其励:处理好这个关系,应成为中国家的国策。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开发能源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呢?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只要有能源开发,就肯定会有污染。然而,人类生存又离不开能源。因此,要尽可能少地使用化石能源。企业和每个家庭,都要强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尽一切可能开发替代产品。比如风能、太阳能、水能这些本土化的资源,使用它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污染。当然,一点也没有也不可能。使用风能、太阳能和水能所产生的污染,比使用煤炭少多了。因此,要尽量做好替代能源产品的开发。

最后,也是很重要一条,就是调整能源结构。有些能源产业是高耗能的,有些是低耗能的,应该尽可能地发展低耗能的能源产业,减少高耗能的能源产业。中国每年出口五亿吨钢铁和大量的水泥。表面上看,出口的是一种物质,但实际上出口的是能源。我认为,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限制能源总量。

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自然有消化它们的能力,但如果超过这个消化能力,环境便不能承受。比如,你只能背100斤,但如果让你背上120斤,你就无法承受。所谓排放量是有定数的,在它的限制下,规定人类可以使用多少能源。比如,你的月收入是一万元钱,而我的月收入是一千块钱,那么我就得按照我一千元钱的收入来安排生活。

但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对能源是超前消费、豪华消费。因此,应该限制能源消费总量,并以此控制国家的发展。那么,是不是影响了发展呢?我认为,不是影响了发展,而是调整了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让耗能少的产业多发展。

“煤的洁净高效利用,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记者:听说正在编制中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把新能源界定在两方面:一是关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的能源;二是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比如说对煤炭清洁及高效利用,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划归新能源。请问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黄其励:煤的洁净高效利用,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是有时间段的,比如100年前的新能源是煤炭,50年前的新能源就是石油。而如今,煤炭、石油已成为传统的能源了,也称为化石能源。

我认为,所谓新能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可再生能源,另一部分是核聚变。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风电等,但严格地说,水电还不是新能源,人类生活生产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水。风电和太阳能的发展不到20年,应该是新能源的一部分。而在1500米的水下,在水的分子里面有甲烷。将压力释放,甲烷就出来了。1500米是什么意思?就是150个大气压,把这一压力释放,甲烷就出来了。对这一新能源,许多国家都在勘探,中国也有。

另外,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也是新能源。以往,我们所谈的核能都是核裂变,即一个重力原子变成氢原子,裂变的时候释放出能源。那么,核聚变则是氢原子变成重原子时释放出能源,它释放能源比核裂变还要多。在海水里,有很多核裂变、核聚变的原料,如果全部利用起来,1升海水就等于2.4升石油,可以说发展远景宏大。

“我们改变不了大自然,我们只能讨论我们自己”

记者:现在有人倡导一种节能的低碳生活,请问这种生活方式和拉动内需之间是否存在着冲突?该如何协调这对矛盾?低碳生活倡导本地购物,淘宝网等C2C等远程购物平台,却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何去何从?

黄其励:现在有两种意见。一个说法是,现在气候变暖是自然规律,是到了这一时间就暖了,过了这一时间又会冷下来。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气候的变暖。

我认为,我们改变不了大自然,我们只能讨论我们自己。反观人类活动,因为用碳,产生了二氧化碳。此外,像沼气、甲烷使用,也存在诸多弊端。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温室气体效应等于二氧化碳的21倍,还有水蒸汽,等等。

温室气体很多,二氧化碳是其中的一个。温室气体可以把白天太阳辐射进来的短波穿过去,这样等于给地球加热。而到了晚上,按理说地球热了应该往外散热。可是,地球热往外散热是长波,它穿不过甲烷、二氧化碳所组成的温室气体层。那么,这个热量就留在大气层里了。虽然这个量很少,但是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积累,就会对地球产生影响。据统计,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温度升高了2.6摄氏度。因此,哥本哈根会议便定下目标:在今后的100年里,地球温度上升不能超过2摄氏度。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温度一上升,冰就要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就上升。海平面一上升,像斐济、马尔代夫等国家就不存在了。目前,马尔代夫已经在国外购地,准备逐步搬迁。

一旦温度上升,地球的灾难就增多了。如暴雨、地震、狂风、海啸、干旱等。再有,温度上升会造成物种的改变。如此,人类生存的条件便发生变化。所以,人类要花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

解决的途径很多,但最根本、最现实的,就是倡导低碳生活。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因碳而起,那么减少碳的使用,或者吸收二氧化碳,便是很好的解决途径。

但是,人类生存还必须使用碳,而用碳就会产生二氧化碳。那该怎么办呢?最好的途径就是,产生二氧化碳,就把它剥离出来,变成95%以上纯的二氧化碳,把它固化后封存起来。封存后,如埋在深海里,深海10米就是一个压力,这样便如同把固化后的二氧化碳放到一个压缩瓶子里,而这一过程是靠海水来完成的。

当然,对此也有不同意见。比如,如果产生地震或海啸了,埋在深海的二氧化碳又出来了,这不是给子孙后代造麻烦了吗?

因此,我认为不要分离和处置二氧化碳,而是把它利用起来。比如,将它打到油田里可以多产油;打到矿井里边可以减少瓦斯爆炸等。目前,科学家在做这样一种试验,即把二氧化碳放到水里,在水里放一种催化剂,然后用太阳照,便可产生甲烷。总之,目前利用二氧化碳的办法还不是太多,但是一定要想。

猜你喜欢

甲烷二氧化碳新能源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液氧甲烷发动机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论煤炭运输之甲烷爆炸
Gas from human waste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基于VB6.0的红外甲烷检测仪串行通信的实现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