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观察

2010-09-10焦仁福孙志军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10期
关键词:小剂量阿托服药

焦仁福,孙志军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调整血脂能防止斑块破裂,减少冠心病致死率和致残率[1]。阿托伐他汀属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肝细胞合成及储存胆固醇,加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代谢清除,从而降低血中总胆固醇(TC)、LDL-C水平,为治疗冠心病的基础用药。本临床研究笔者旨在对比观察使用大剂量(40 mg/d)、中剂量(20 mg/d)与小剂量(10 mg/d)阿托伐他汀后血脂的浓度,分析其与调脂疗效的相关性,观察三组剂量对冠心病患者降脂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同时观察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表 1 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检测结果(±s,mmol/L)

表 1 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检测结果(±s,mmol/L)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小剂量组比较,△P<0.05

组别 TC TG HDL-C LDL-C大剂量组治疗前 5.66±1.04 1.85±1.00 1.14±0.53 2.76±0.87治疗后 1 周 5.01±0.98 1.57±0.83 1.15±0.54 2.41±0.73治疗后 4 周 4.36±0.91* 1.35±0.71* 1.17±0.56 2.30±0.69治疗后 12 周 3.91±0.70* 1.30±0.54△ 1.19±0.57* 2.12±0.57*△治疗后 24 周 3.75±0.67* 1.30±0.47* 1.22±0.55* 1.96±0.50*△中剂量组治疗前 5.70±1.07 1.82±1.03 1.10±0.52 2.78±0.89治疗后 1 周 5.05±1.01 1.62±0.89 1.09±0.56 2.53±0.80治疗后 4 周 4.80±0.81* 1.50±0.72* 1.11±0.56 2.41±0.71治疗后 12 周 4.36±0.73* 1.43±0.68* 1.15±0.53* 2.20±0.64*治疗后 24 周 3.82±0.71* 1.35±0.54* 1.18±0.51* 2.04±0.51*△小剂量组治疗前 5.62±1.02 1.87±0.97 1.12±0.54 2.75±0.91治疗后 1 周 5.12±0.98 1.65±0.82 1.10±0.58 2.54±0.82治疗后 4 周 4.87±0.86 1.57±0.74 1.16±0.56 2.46±0.74治疗后 12 周 4.65±0.73* 1.50±0.68* 1.15±0.57 2.40±0.67治疗后 24 周 4.47±0.79* 1.44±0.60* 1.14±0.60 2.35±0.61*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5-05~2008-11来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或住院疗养的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30例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随机分为3组。入选标准:①血清TC≥

4.68 mmol/L,LDL-C≥2.6 mmol/L;②年龄>18周岁。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脂血症;②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急性肝炎;③甲状腺机能抵下、低蛋白血症、恶性肿瘤;④合用抗凝药、环孢霉素、维拉帕米、胺碘酮等;⑤近期(6个月内)有心肌梗死或脑卒中;⑥酗酒史;⑦他汀类药物过敏。如果血清总胆固醇(TC)<2.6 mmol/L;服药期间出现肌痛同时肌酸激酶(CK)≥正常高限5倍、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高限3倍、肌酐≥221 μmol/L需停药。三组治疗前血脂水平(TC、LDL-C、HDL-C、T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 1)。

1.2 分组及治疗方法 大剂量(40 mg/d)组42例,男22例,女 20 例;年龄(56.3±7.2)岁;体重(65.1±7.8) kg,血压(134±10.4/84.5±11.6) mmHg(1 mmHg=0.133 kPa);其中心肌梗死(MI)12 例,不稳定心绞痛(UAP)18 例,稳定心绞痛(SAP)12例。 中剂量(20 mg/d)组 44 例,男 26 例,女 18 例;年龄(57.6±8.1)岁;体重(64.9±8.5) kg,血压(134.9±12.0/83.8±12.2) mmHg;其中MI 13例,UAP 20例,SAP 11例。 小剂量(10mg/d)组44例,男 25 例,女 19 例;年龄(56.8±8.3)岁;体重(65.6±9.1)kg,血压 (135.2±11.3/85.0±10.9) mmHg; 其中 MI 15 例,UAP 19例,SAP 10例。三组治疗前性别、年龄及血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选的所有患者不管之前是否服用调脂药,分组后立即分别给与阿托伐他汀(辉瑞公司提供,商品名立普妥)10、20、40 mg/d进行治疗;余均按常规处理,包括给予抗血小板、硝酸酯类、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建立随访档案,电话联系,专人随诊;测血脂水平、肝、肾功能、CK,记录用药后的依从性、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等情况,随访半年。血标本采集及检测:分别在用药后第1、4、12、24 周空腹 12 h 后于 8:00~9:00 抽取患者外周血。

1.3 观察指标 ①病史、一般体格检查;②血脂改善情况,包括 TC,HDL-C,LDL-C,TG;③冠心病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④药物不良但应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本实验的技术资料进行χ2检验,所有剂量数据均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两样本间t检验。

表 3 三组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 结果

2.1 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三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用药至24周,大剂量组失访5例(含因肝损害停药3例,不能依从2例),失访率为11.90%;中剂量组失访4例(含因肝损害停药3例,不能依从1例),失访率为9.09%。小剂量组失访3例 (含因肝损害停药2例,不能依从1例),失访率为6.82%。各剂量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剂量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1,P<0.05,表 2),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为1例、2例和2例,致死性心肌梗死为0例、1例和1例,心源性猝死为1例、0例和1例。

表 2 各剂量组治疗前后24 h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s)

表 2 各剂量组治疗前后24 h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s)

与治疗前比,*P<0.05;与小剂量组比较,△P<0.05

?

2.2 血脂水平的变化 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4、12、24周时的血脂水平变化见表1,三组TC、TG、LDL-C呈下降趋势,HDL-C呈上升趋势。患者用药12周大剂量组TC及LDL-C值比小剂量组明显降低 (分别P<0.01,P<0.05),24 周大、中剂量组TG值比小剂量组降低,HDL值比小剂量组升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大、中剂量组患者 4、12、24 周 TC、TG及12、24周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分别P<0.01,P<0.05),HDL 值明显升高(P>0.05)。 小剂量组患者 12、24 周TC、TG及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 (分别P<0.01,P<0.05),HDL 值无明显差异(P>0.05)。

2.3 三组安全性的比较 使用阿托伐他汀后1、4、12、24周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见表3:患者服药后1、4、12周,小剂量组ALT异常者比大、中剂量组发生比例明显少(P<0.05),24周后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数ALT异常<3倍正常值,观察后恢复正常。而大剂量组有3例占7.1%、中剂量组有2例占4.5%、小剂量组有2例占4.5%患者ALT升高>3倍正常值,需停药。三组ALT升高>3倍者无统计学差异。三组各有2例肾功能异常,无需停药。肌酐及CK改变在三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胃肠道反应及精神状况出现亦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20 mg/d是安全的,在严密监测下,对高危患者可以使用20~40 mg/d阿托伐他汀。

3 讨论

冠心病(CHD)是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血脂异常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降低LDL-C是冠心病防治中最有效的一项措施,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强效降低LDL-C的药物,同时也可提高HDL-C,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2]。作为他汀类调脂药,阿托伐他汀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以及上调肝细胞LDL受体,增加血中LDL的清除来降低胆固醇和LDL-C,对TG也有一定降低作用,对于HDL-C则有轻度升高作用。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率较低[3,4]。究其原因多为担心较大剂量他汀类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出现用药剂量保守等问题。多中心协作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应用他汀剂量偏小,使用阿托伐他汀10 mg/d、20 mg/d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10.7%、58.7%[5]。有研究证实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较目前国内常规使用的10 mg/d剂量能更显著提高患者调脂治疗达标率[6]。本文结果显示,大、中剂量组患者用药24周时,TC、TG及LDL-C值比小剂量组明显降低,HDL值比小剂量组升高,说明大、中剂量组的效果好于小剂量组。他汀类药物除调脂外,尚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可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脂蛋白氧化、抗感染、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使冠心病事件减少。本研究使用阿托伐他汀40 mg/d、20 mg/d剂量时,不良反应轻微,与10 mg/d剂量相比同样安全;转氨酶异常多在服药开始前12周,1~4周为高峰期;AST升高1~3倍,均为一过性,无需停药,观察1周后恢复正常。提示在服药早期阿托伐他汀对肝功能的影响与使用剂量大小有关,但服药24周后无统计学差异。结合上述结果,笔者推荐使用20 mg/d阿托伐他汀作为冠心病降脂治疗的常规剂量,其降脂疗效好,安全性好,医疗费用适中,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赵水平.冠心病整体防治中他汀类药的重要地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379-381.

[2]高润霖.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635.

[3]全国高胆固醇血症控制状况多中心研究协作组.高胆固醇血症临床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109-114.

[4]Pearson TA,Laurorol J,Chu H,et al.The lipid treatment assessment project(L-TAP):a multicenter survey to evaluate the percentages of dyslipidemic patients receiving lipid-lowering therapy and achievin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goals[J].Arch Intern Med,2000,160:459-467.

[5]李建勇,胡大一,仝其广,等.中国医师血脂异常防治知识调查[J].华内科杂志,2005,44:461-463.

[6]董少红,温隽珉,罗林杰,等.阿托伐他汀40mg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4):353-356.

猜你喜欢

小剂量阿托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服药先分阴阳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