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腕识别标识在特殊病人中的应用

2010-08-15李小峰向清平

护理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腕带科室护士

李小峰,向清平,赵 菁

病人标识是整个医疗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之中,把病人与医院的治疗和服务活动联系起来。如一蓝牌床头卡属于识别病人身份的标识,另外手腕识别标识(简称腕带)也是当前病人标识的一种。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腕带,将标有病人重要资料的标识带系在病人手腕上进行24 h贴身标识,能够有效保证随时对病人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同时,特殊设计的病人标识带能够防止被调换或拆除,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我院于2007年9月至今开展了对特殊病人使用腕带,特殊病人包括危重病人、意识不清、婴幼儿、老年、手术、失语、精神症状者,使用后保证了对病人识别的准确性,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医护人员及病人都能够积极配合使用,目前使用顺利。现介绍如下。

1 腕带的介绍

腕带由材质柔软、舒适、无毒、防过敏的 PVC制成,具有防水、防乙醇擦拭除痕迹等优点,男病人佩戴蓝色,女病人佩戴红色,腕带上印有医院的院徽、医院名称、科室、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药物过敏史。腕带为一次性使用物品,设计有一次性使用锁扣,一旦扣紧则不易解开,能够防止调换或拆下,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准确性。

2 使用方法

我院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予以佩戴,对于入院时意识不清、婴幼儿、老年、失语及精神症状者,由主班护士在接诊时为病人佩戴,入院以后发生病情变化者由当班护士执行医嘱后予以佩戴。佩戴后将多余部分剪去,使用过程中做好宣教,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有关腕带的用途与注意事项,告知病人一旦佩戴不能自行摘下,不能随意与其他病人调换或遗失[1]。护士要经常检查、核对腕带信息的准确性。腕带一经使用后只有在病人出院后才能由护士将其除去,转科时不取下,可以在转至科室继续使用,转至科室的护士只需在原有科室、床号处划双线修改即可。如果病人在医院死亡,腕带应保留在尸体上,便于确认身份[2]。当特殊病人接受任何治疗处置前,如发药、输液、抽血、手术、检查及其他各项治疗等,护士通过核对腕带可以准确识别病人。

3 注意事项

腕带提供了准确的病人身份标识,在佩戴中不只是护士要认真核对,其他与病人接触的相关科室如手术室、特殊检查室等工作人员在手术前、检查、处置前均应认真核对腕带,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佩戴时注意松紧适宜,以能插入2指为宜,防止腕带过松脱落或过紧被带勒伤、血液循环障碍等意外事件。腕带应使用可靠的标识产品,确保病人在佩戴过程中不会自行脱落或任意摘取,回避医疗风险。腕带虽具有防水、防乙醇擦拭去除痕迹的功能,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少接触水,避免摩擦。

4 体会

4.1 规范化管理的体现 病人标识腕带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辅助工具,有效地防止因错误识别病人引发的医疗事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也是医院现代化、正规化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3]。

4.2 人性化护理的体现 避免了以往因病人离开病房后,不知如何确认病人身份,或者当病人床头卡片被恶意或无意中调换时不知如何彻底杜绝错误识别事件的发生。而且随着病人越来越注重个人的隐私,公示性的病人资料卡必然会逐渐淘汰。避免仅仅依靠口头称谓或以病床号进行病人识别的做法,因为病人有时会疏忽或不在意随口误答,有时则是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回答[4]。此外,病人可能存在语言障碍,听说缺陷,包括双方使用方言引起误解,也有可能因为病人的理解能力或其他误会而出错,例如两个病人可能同名,在南方方言中4和10难以区分等。

4.3 不足之处 在护理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标识腕带采用手写方式填写病人信息存在以下缺陷:①使用不规范,容易造成信息遗漏;②手写资料可能太潦草难以辨认,无法获得正确信息;③重复书写导致工作负担加重。

总之,手腕识别标识的使用是一项合理可行的改革措施。有效保证了危重病人、意识不清者、婴幼儿、老年、手术、失语、精神病者等弱势群体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性。在临床使用腕带以来,根据护士和病人及家属的反馈意见,总体认为该方式是防止错误识别的理想方法,犹如为医疗护理环节的管理加了一条保险绳。

[1]张颖.一次性标识腕带在成批伤病员急救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9B):2441.

[2]熊伯芳,迟凤玉,蔡宝英,等.病人身份标识带在临床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10C):2757.

[3]杨万里.住院病人管理应把握的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4):320.

[4]彭阳_,李银平.全科医疗中的病人管理[J].成都医药,2004,30(2):120 122.

猜你喜欢

腕带科室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一种新型新生儿腕带在新生儿身份核查中的效果观察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PDA系统及二维码腕带提高PICU患儿输液安全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