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甸县玉米膜下滴灌项目的研究

2010-08-15朱丽娟王庆海孟庆红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专用肥精量底肥

朱丽娟,王庆海,孟庆红

(林甸县水务局,黑龙江林甸162300)

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007年大庆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夏伏连旱,造成粮食减产,为了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应,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大庆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市委、市政府针对全市农业抗御大旱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多方调研,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站在战略的高度,为加快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举措。建设20万hm2玉米膜下滴灌,是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对传统农业的一场革命,是加快全市现代农业建设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2 项目提出的依据

近几年来,大庆市农田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15 270多眼大小水井、136个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出现,同时已经建成的0.2万hm2膜下滴灌农田有丰收的实例,加之有政策机遇,为建设以玉米膜下滴灌为主的20万hm2高标准现代化农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 项目实施的技术要求

3.1 系统组成

膜下滴灌设备分毛管、支管、总管、水泵和储水罐5种。毛管是3.33 cm的塑料软管;支管是一寸的塑料硬管;总管为寸半的塑料硬管;水泵分大、小两种,大的应用于大系统之中,主要是指与机电井配套的潜水泵或离心泵,小的应用于小系统中,主要指农户拉水时四轮车上配置的抽水用的小水泵;储水罐使用农用车载抗旱桶即可。

3.2 用水需求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可以不进行秋冬季储水灌溉,在播种后滴灌30 m3/hm2的出苗水就能满足出苗和苗期的需水量。采用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亩均节水量在200 m3以上。

3.3 栽培技术

3.3.1 选种

选择优质、适应性及抗病性强、生育期130 d左右的优良品种。保证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4%。

3.3.2 选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选择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肥茬。

3.3.3 整地

1)两垄一平台模式:垄宽130 cm,垄上苗间行距40 cm,垄间大行距90 cm,先引沟深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肥后隔一垄破一垄起成130 cm的垄,每垄3条肥带,达到垄台平整。一般施农家肥2 000 kg/hm2,玉米专用肥40 kg/hm2做底肥。

2)并垄宽窄行模式:两垄并一垄,垄上苗间行距50 cm,垄间大行距80 cm,整地施肥先引沟深施肥,使施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肥后起成65~70 cm的垄,每垄一条肥带,每2垄为1个组合,达到垄台平整。一般亩施农家肥2 000 kg,玉米专用肥40 kg做底肥。

3)两垄空一垄(3521)模式:先将耕地整平耙细,然后起成垄距50 cm的垄,三垄为一组,两垄间一条肥带,一垄不施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肥后起成100 cm的垄。一般施农家肥2 000 kg/hm2,玉米专用肥50 kg/hm2做底肥。

4)大垄双行(1465)模式:先将耕地整平耙细,然后起成垄距100 cm,每垄2条肥带,大垄表现为2个50 cm的小垄。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肥后起垄,达到垄台平整。一般每公顷施农家肥2 000 kg,玉米专用肥50 kg做底肥。

3.4 耕作

3.4.1 播期

地温稳定通过7℃时抢墒播种。

3.4.2 播种

1)两垄一平台的播法:垄上机械精量点播,垄上小行距40 cm,垄间大行距90 cm,每公顷保苗3 750~4 000株,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深3 cm。

2)并垄宽窄行的播法:垄上精量点播,每2垄为1组,每垄垄上小行距50 cm,每组间大行距80 cm,每公顷保苗3 750~4 000株。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深3 cm。

3)两垄空一垄(3521)的播法:开沟做肥水,垄上机械精量点播,垄上小行距50 cm,种2垄空2垄,播种行株距20 cm,每公顷保苗4 440株,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深3 cm。

4)大垄双行(1465)的播法:垄上机械精量点播,垄上小行距40 cm,垄间大行距60 cm,大垄表现为2个50 cm的小垄,每公顷保苗3 750~4 000株,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深3 cm.。

3.5 铺设滴灌管和覆膜

播种后,用86%/666.7 hm2乙草胺50 mL加72%2.4—D丁脂20 mL土壤处理,然后铺设滴灌管,再用覆膜机机械覆膜。两垄一平台和并拢宽窄行的都用130 cm的地膜,两垄空一垄(3521)和大垄双行(1465)的用100 cm的地膜。

3.6 田间管理

1)及时放苗。播种后随时检查出苗情况,及时放苗,并且培好放苗孔。

2)灌溉追肥。遇旱灌水,保证玉米对水的需求,根据玉米生长情况确定追肥品种和数量。

5 项目实施后效益

5.1 社会效益

膜下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田间灌溉最省水的灌溉技术,比常规灌溉田间省水50%左右,可提高土地利用率5%左右,提高肥料利用率30%左右,节省机力费20%左右,滴灌技术因其节水、省肥、省农药、省机力、抗盐碱、抗虫害、增产增收等优点,集多种农业技术为一体,构成一个技术应用平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受到广大农户的喜爱。实践证明,该技术的应用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5.2 经济效益

通过建设膜下滴灌,玉米平均增产6 000~7 500 kg/hm2,玉米单产可达到12 000~13 500 kg/hm2,增收7 500/hm2元,20万hm2玉米年产量可达到25亿kg左右,可增收15亿元左右。

6 项目实施面临的实际问题

1)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得到应用,农民对科学种田有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认识,但是该项目在多数老百姓心中还是新事物,农民没有尝试过,让全部老百姓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

2)二轮土地承包后,土地全部分到了每家每户农民手中,加之承包时按地块等级给农民分的土地,每家的土地都有2~3块地,由于土地分散不集中,给大面积推广种植带来一定的难度。

3)老百姓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多数农民还是过去靠天吃饭的种田模式,让他们自己出钱来实施这个项目,他们既不情愿也没有资金。

7 发展潜能及制约因素

7.1 发展潜能

林甸县现有土地12万hm2,2008年我县发展玉米膜下滴灌2 067 hm2,不足旱田面积的2%,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加之市、县技术部门的大力宣传、指导和服务,老百姓对这一先进技术项目的认识将逐步提高,将逐步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所以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

7.2 制约因素

现在土地承包后,种植面积分散,都是小系统,机电井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所以说水源井不足将成为制约玉米膜下滴灌发展的瓶颈问题,但直接因素还是老百姓没有资金打水源井,从林甸县的实际情况看,打一眼小井加上配套约需2 500元,让老百姓自己出钱打井,老百姓既没资金也不情愿,还有点舍不得,因此,要想发展玉米膜下滴灌项目,必须解决水源井问题。

8 应采取的措施

8.1 宣传到位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农村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展玉米膜下滴灌项目的意义,提高农民的种植意识,增加老百姓的认可程度。

8.2 服务到位

各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多下基层,为农民服好务,使老百姓真正得到益处。

8.3 指导到位

水利、农委、农机、农业研究中心要经常性地进行技术指导,让农民充分掌握从整地到田间管理一整套技术,便于大面积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专用肥精量底肥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灯塔市玉米专项试验报告
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电驱式侧深穴施肥系统设计与试验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专用肥与种植密度对甜菜的影响
复混专用肥对高寒阴湿区蚕豆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
精量滴灌灌水器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
精量穴直播提高水稻产量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