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观的跨文化与大学外语教学
——以湘西民族旅游区为例

2010-08-15常晖李茂莉蒋林平胡渝镛刘仕明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常晖,李茂莉,蒋林平,胡渝镛,刘仕明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价值观的跨文化与大学外语教学
——以湘西民族旅游区为例

常晖,李茂莉,蒋林平,胡渝镛,刘仕明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跨文化交际;文化价值观;外语教学;湘西民族旅游区

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入手,分析了中西文化价值观的主要差异,并以张家界民族旅游区为例,指出湘西外语教学应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并以文化语言融合教学观为理论基础,提出价值观与语言相融合的文化教学新模式以期培养与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现象异彩纷呈,多种多样。既有词汇句法的差异,又有思维方式、审美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但是,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外在表现,都受制于本质。笔者通过多维切入的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诸种差异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微观剖析后,认为任何语言都是一定文化的反映,都从属于和受制于一定的文化。而任何语言文化,都会折射出一定的价值观,其隐蔽的核心就是价值观念。[1]价值观念与语言文化的关系犹如纲和目的关系。透过跨文化交际中各种绚丽多姿的差异现象,抓住价值观这一内核,就找到了破译跨文化交际中多种多样差异现象这一“司芬克斯之谜”的密码。湖南是一个旅游大省,就该省旅游龙头湘西少数民族旅游区张家界而言,旅游更是当地的支柱性产业,大力开发旅游业将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旅游经济是一种外向型经济,它以吸引外来游客为消费主体,这里的外来游客当然是包括国外的游客,如何为国外游客提供高质量服务,吸引国外游客旅游兴趣,语言与文化的沟通就成为一个关键平台。[2]本文依托旅游产业,探讨跨文化视野下旅游外语交际水平的提高,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并将产生相当的社会效益,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对于揭示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差异现象,对于提高大学外语教学水平,特别是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消除错误价值观对他们的负面影响,使之提高跨文化交际中对价值观的敏感性,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

一 价值及价值观的跨文化表现

价值(Value),从词源上说,原意是“掩盖、保护、加固”,后来演化成“起掩护和保护作用的”,“可珍贵的、可尊重的、可重视的”等等。价值是人们表述事物与自己的关系、对自己的意义概念。价值是在人的生存发展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定关系。价值的实质是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人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凡是具有这种性质和状态的客体和人的关系,就叫做客体对人有价值,否则则为无价值或负价值。价值观是指人们头脑里形成的关于价值现象或价值关系的系统化的看法和观点。[4]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人性的普遍性和各种具体的价值尺度,如真、善、美、利等等所具有的全人类的普适性,因而,存在着文化的共性和价值及其价值观的共性。否认这一事实,既失之偏颇,也无法说明跨文化交际中双向沟通的实现问题。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价值观的共性问题,笔者将另文说明,兹不赘述。本文所要着重剖析的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价值观的个性,亦即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问题。

西方这种占统治地位且又弥漫和渗透于各种领域的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提倡和现实奉行的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的文化价值观恰好形成尖锐的对立和强烈的反差,在跨文化交际中鲜明地表现出来。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强调整体大于个体,认为人首先是具有群体生存需要,应该具有伦理道德的、自觉的互助个体。并把仁爱、正义、宽恕、和谐、义务、贡献之类纳入这种以群体为本的认识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认为,个人不能脱离社会,个人有个性,应弘扬个体,但个人永远不能置于国家、集体之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是统一的。中国现实的文化价值观更是提倡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团队合作精神。[6]由此可见,中西两个不同的文明模式中孕育出来的以价值观为内核的文明因子是不同的,这种人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鲜明地表现出来。

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的差异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在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关系上的对立

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以自我为中主,以个人为本位,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强烈肯定和突出自我的色彩。主张个体价值至上,个体价值高于群体价值,是群体价值的源泉。在美国文化中,与“自我”(self,ego)相关的观念根深蒂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到处可见大量表达这类自我意识的词语,其中不少是与self或ego合成的词语。如,self2fulfil2 ling(自我实现的),self2help(自立),self2image(自我形象), self2respect(自尊),self2seeking(追求个人享乐的),egocentric (自我中心的),egoism(自我主义,利已主义),ego ideal(自我理想化),ego trip(追求个人成就)等等。[7]

西方这种肯定的突出自我的思想意识在交际中的表现就是敢于标榜和突出自我,敢说敢为,敢于表现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奋斗和自我实现的进取精神。对激励整个民族的不断奋斗、开拓进取,固然有其积极作用,但过分推崇自我,又容易滑向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将个人凌驾于集体和社会之上的极端。在美国,存在着这样普遍的信念:Every man for himself,and God for us all(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Ev2 ery man is the architectof his own fortune(每个人都是自身命运的建筑师)。从孩提时代起所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努力奋斗,出人头地,显赫一时,与众不同。

由于过分强调自我的独立性和自由,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欧美人不过问、不关心别人的私事,也不愿别人来过问和关心自己的私事。“隐私”(p rivacy)是公民不可侵犯的权利,询问打听别人的私事,那怕是年龄、收入、婚烟、体重等也被视为对个人隐私权的干涉,而侵犯别人隐私权的事情是难以容忍的,侵犯别人隐私权的人也是最可憎的。美国英语中出现了大量的词表达了对这种人的厌恶之情,如poke(或push) one’s nose into other peop le’s business(探听或干预别人的事),inquisitive(过分好奇的,爱打听别人的隐私的),gossip (爱传流言蜚词的人,爱说长道短的人)。对这类人提出抗议或警告通常是Keep your big no se outof our business(我们的事不要你管),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这不关你的事),以及谚语Putnotyour hand between the bark and the tree(别管别人的家务事)。

而在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中,主张群体价值高于个体价值,历来把个体看成是社会的一分子,强调个体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讲个体的自我内省和修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关心,尊老爱幼,亲仁善邻,谦虚谨慎,这些都有着积极、合理的因素,在今天我们更是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国乒乓球队具有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的优良传统,为确保整体胜利,一直有让球传统,这种行为在西方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过分强调整体和谐与统一的一面,因而易于造成个体对社会的过分依赖等消极后果,缺乏更为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和竞争精神。不少人礼让有余,谦逊过多,性格内向,拘谨自制,不敢公开表现和突出自我,以免有个人主义和出风头之嫌。[8]在交际中,中国人往往用“自谦”的方式来表示谦虚。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自我观念在于否定自我,提供保持无我的高尚精神状态。当一个人干出了成绩或做了件好事受到别人的赞美时,在西方,人们常常以“迎合”对方的方式予以接受,以示对对方的肯定和尊重。在中国文化里,人们则往往采用“否认”或“自谦”的方式予以拒绝,以示礼貌和谦逊。这种否定和贬低自我的做法还泛化到其他诸方面,如泛化到否定或贬低自己的生活用品,包括衣着、饰物,甚至泛化到自己的家人、子女身上,如称自己的妻子为“黄脸婆”、“贱内”,称自己的独生子为“犬子”等等。

由于中国文化注重群体价值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注重相互关心和相互爱护的人情。因此,有些在西方人眼里视为“隐私”的事情,在中国人眼里却是关心他人的具体体现。如见面后问寒问暖,询问别人的年龄、籍贯、职业、收入、婚烟状况、体重等属于非常正常的事。

100例患者中鼻咽癌构成比位居第一,占64%,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第二,喉癌第三。其中有1例为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癌,考虑鼻咽癌。共91名患者可获得完整TNM分期信息,以T4期患者最多。

2 在人生价值和道德价值关系上的对立

西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在人生价值和道德价值关系上,主张人生价值高于一切,道德价值服从于和从属于人生价值。强调个人利益是唯一现实的利益,并以此作为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准。凡有助于实现个人利益并获得个人幸福的行为都是道德的,道德是实现个人利益,获取个人幸福的条件和手段。这种人生价值至上的倾向,在个人生活上就表现为,自我利益可以超越社会传统和伦理道德,不顾世俗舆论,在思想上向主观意志、非理性主义发展,从文学艺术到两性关系、生活方式、道德观念都可以否认任何客观标准,“只要自己感觉上认为好,即就是好”。以主观的感觉代替了客观的价值标准。在这种文化价值观指下,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行为可以不受政治上、社会上、工作中、家庭中任何权威、任何历史文化传统的约束,个人不需要对社会、集体和他人负责。个人与任何其他人的关系都只是一种利益关系,至于道德的责任、感情的责任都不复存在或者十分淡薄。美国社会学家彼·索罗金在考察美国家庭时发现,片面追求人生价值,置道德价值于不顾,已使不少美国家庭出现了危机。他说:“家庭作为夫妇、父母和子女的神圣联盟将继续解体。离婚和分居将继续增加。直至社会承认的婚烟与非法同居关系之间的任何深刻差异将完全消失。子女将越来越早地同父母分开。家庭的主要社会文化功能将大大缩小,直至家庭将变成男女逢场作戏的单纯同居形式,而所谓的家庭变成仅是过夜的逗留处,主要是为了进行房事。”[9]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人生价值和道德价值关系上,重视道德价值,把道德价值看作高于一切,将人生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以道德伦理来标示个人。它把个人的道德修养提高到绝对高的地位,用道德来判断人生。这种重视道德价值的价值观,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自我,摆正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关系,唤起自我对他人、民族、国家的真诚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使人们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地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践履社会伦理。但是,片面强调人生价值体现在道德价值之中,而个人的道德价值又体现在社会价值中,也往往会异致忽视人的物质利益要求,抹杀人的自然属性,压抑人的独立人格的倾向。

3 在功利价值和伦理价值关系上的对立

西方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文化价值观,表现出强烈的功利色彩,它着眼于眼前,追求眼前的个人利益,强调个人利益是唯一现实的利益,并以此作为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准。认为效用、功利原则是社会生活的起点和道德的最高准则。道德是为个人和社会谋取功利的。人生要服从于主观的意志、欲望,生活的意义在于按照这个欲望行动所带来的好处的多少,有用就是真理。在这种强烈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使下,西方人特别注重眼前利益,注重对他们的有用与否及其有用的程度,表现出了追求功利价值的强烈的时间观念、利已观念、开拓进取观念以及喜欢流动的观念。在功利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关系上,主张功利价值高于伦理价值;认为对人的实用性是判断价值有无、大小的准则。在美国,这种功利价值至上的观念是和美国文化构成的背景密切相关的。众所周知,美国的民族构成是以欧洲诸国的移民为主体,加上世界各国的移民和北美印第安人形成的。在哥伦发现北美以后,欧洲和各地的移民潮水般地涌入这片神奇的新大陆。在这民族文化的大熔炉中,任何传统文化都不能作为价值准则,唯有在与劳累、饥饿、疾病、野蛮的博斗中,在开拓这片新大陆的实验中获得成功的,被证明是有用的,能迅速获得成功,带来功利效用的理论,才能站住脚。于是传统让位于经验,成功与失败只靠主体的判断,最终结果只能是功利和效果,最后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功利、实用为主的新的、独立的文化模式。[10]但是,这种片面强调功利价值,忽视伦理价值,又会导致凡事皆以实利的眼光精心计算行为的得失,以有益作为道德的标准,以受益的多少确定快乐、幸福的大小,把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都归结为唯一的功利关系,出现了个人主义泛滥,拜金主义盛行,人际关系冷漠,精神生活空虚等社会弊端。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则重义轻利,以情意为主线,以家庭人伦关系为中心,从家庭、家庭成员,与他人的关系上建立伦理价值。这种伦理价值以人与人之间的心意相通为出发点,经过理性的过滤,“发乎情,止于礼”。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价值观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人情化倾向十分突出。强调要树立追求道义的人生观,为了道义,可以不为物质所诱惑,不为权势所压倒,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对物质的非功利主义文化价值观,对于增强道德意识,自觉地进行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伦理践履,经过充分的道德觉醒而产生对他人、民族和国家,推而及于万物“上下与天地同流”的真诚而强烈的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抑制个人的非份欲望,维系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它塑造了中国人信念坚定、艰苦强韧、厚重笃实、朴实无华、淡泊利禄,以信义为美德的品性。但是,过分强调伦理价值,轻视功利价值,又会导致重义轻利、贵德贱物的片面义利观。如片面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甚至将人的一切合理正当的生活欲望都说是罪恶的“人欲”,而加以摒弃。在这种义利观的道德教条束缚下,人的合理需要被漠视,正当的物质利益和要求被当作丑行而予以鄙视。鼓励人们忍受政治上、经济上的不平等。安贫乐道,以此换取道德上的所谓“平等”。这就压抑了人们谋求利益的活动,扼杀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及对正当利益的追求精神,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11]

二 大学外语教学应注重跨文化价值观问题

从跨文化交际与全球化角度而言,凡是民族是都是世界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风景优美的湘西张家界旅游区有着许多独特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形态,他们如何走出深闺,冲向世界,途径很多,但是不论何种途径,语言都是最基本的依托,因之,以旅游产业促教学,以教学推动旅游无疑将更好地宣扬少数民族文化,实现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的双赢效果。

目前该区的外语教学与培训大多只是着重语言语法的分析,培养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充实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上。然而,长期以来,对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价值观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在外语教学中忽视文化价值观问题,既不利于学生快速正确地掌握欧美的语言文化,迅速提高交际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对文化价值观的敏感性,自觉区分文化价值观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建构起既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之长,又以开放的心态选择西方合理的文化价值观的科学价值体系,这仍然是当前外语教育教学中普遍性的问题。因此,注重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既是外语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教师应始终注意和重视的中心环节。[12]

由此可见,在湘西民族旅游区建立外语教育的新模块,并针对特定旅游区域特殊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方法与理论进行探讨,充分利用张家界民族旅游区这一地域优势,通过改革外语教学、培训方法及手段,摸索出培养与提高习得者交际应用能力的可行路子势在必行。

在外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价值观问题,笔者认为应注意做好下述三方面的工作。

1 培养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价值观的敏感性,善于捕捉五彩缤纷的文化差异现象背后的本质,并敏锐地感知

美国学者汉威认为,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敏感性的提高一般要经过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表面的、明显的文化特征的认识,人们通常的感受是新奇、富有异国情调;第二阶段是与本民族文化相比较,以本民族文化模式作为参照系,意识到一些细微而有意义的,与自己的文化迥异的文化特征,而其常被认为是难以想象、不合理与不可接受的;第三阶段与第二阶段近似,其区别在于通过理性分析之后而认为可信与可能接受;第四阶段是转移立足点阶段,能够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来感受其文化,由于对该文化极其熟悉,因而认为能够接受的,从而产生了认同效果。[13]大学生对文化价值敏感性的提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结合西方文化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价值取向进行挖掘和引导。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在讲授The Present(礼物)一文时,课文描述一位独自生活的80岁老太太过生日那天,所有的人都对她那么好,老太太期望女儿会给她送来生日礼物,但等到的却是一张生日卡,生日卡上写着一句附言,拿这张支票给自己买样称心的东西吧。最后,老太太用颤抖的手把支票撕了个粉碎。讲授这一课时,应启迪学生围绕老太太的女儿为什么不送生日礼物,而寄张支票,老太太为什么要礼物,不喜欢支票,为什么最终要把支票撕个粉碎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中就能发现老太太和女儿各自行为背后深层次的价值观。

2 教育学生辩证地对待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吸取积极合理的因素

任何文化价值观都有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和理由,都有精华和糟粕之分。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之主流固然是错误的,但其中并非一点合理的东西也没有,决不能简单地加以抛弃。在外语教学中,指出西方文化价值观中的合理、积极因素,有助于学生建构科学价值观体系时增加新知和养料。[14]笔者在讲授Lessons From Jefferson(杰斐逊的遗训)这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下列观点:自己去看;你可以向任何人学习;自己作判断;做你认为是正确的事;相信未来,相信青年,帮助他们确立独立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培养自我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和自主的人生价值观。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只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观为指导,帮助学生用开放的眼光,兼容天下的胸怀,面向未来前瞻式的文化战略心态对待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就能使学生建立起一个中西参照、内容科学的价值系统。[15]

3 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自觉消除错误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湘西民族旅游区的大学外语教学担负着双重教育功能;系统地传授外国语言知识及旅游文化知识的功能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定位的功能,亦即教书育人的功能。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世界观逐步形成,思想日趋成熟的关键时期。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各种社会信息感觉特别敏税,但由于涉世不深,阅历不广,缺乏社会经验,心理上还处于“断乳期”,身心可塑性很大。他们缺乏对社会信息的辩别能力,往往不善于对社会信息加以选择、过滤和取舍,处于被动接受信息影响的地位。不少大学生在接受和选择文化价值观并将其内化的过程中,自我认识尚不完善。不能按照社会公认的伦理准则、文化模式来鉴定自己的行为。由于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还较低,他们对于西方文化价值观往往良莠不分,美丑不辩,对于有害的社会信息不能加以识别和抵制。当代社会由于交通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互动和共享的小小的“地球村”。大学教室已不是与世隔绝、封闭宁静的象牙之塔和世外桃源,而是多元价值观冲撞的“空间场”。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错误的文化价值观就会侵入他们的头脑。[16]西方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绝不能忽视。这种负面影响的主要表现有:在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关系问题上,有的人片面地追求个体价值,将个体和群体、社会对立起来,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体为本位,只求人人为我,不想我为人人,失去应有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义务感,甚至为达到一已私利而不择手段。在人生价值和道德价值关系上,只考虑人生价值,及时行乐,虚度年华,学习上被动应付,不思进取。在功利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关系上,片面追求功利价值,有些人被急功近利的实惠主义的价值取向和某些浓重且平庸的世俗化气氛所包围和诱惑,认为只有金钱物质享受才是唯一实惠的人生追求,热衷于把“有用、实用、有利、实惠”当作自己的处世哲学,甚至错误地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有些人从眼前利益出发,进行各种价值判断,放弃对知识的追求,轻率地“下海”,捞取蝇头微利。外语教师有责任帮助大学生消除错误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定位,以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成为真正符合时代需要,全身心地为湘西民族旅游区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综上所述,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有着至关重要作用。这一点在湘西张家界民族旅游地区显得尤为突出。

[1] Stewart,E1C1,Am erican C u ltu ra l P a tterns:A C rosscu ltu ra l P erspec2 tive[M]1Chicago:Intercultural Press,1972:10221861

[2] Alan A1Lew&Lawrence Yu1 T ou rism in C h ina Geog ra ph ic,P oliti2 ca l,and E con om ic P erspectives[M]1Westview Press,Inc11995:762 781

[3] 胡文仲1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1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892921

[4] 顾祖嘉1语言与文化(2版)[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7521801

[5] Bradford Sm ith:W h y W e B eh a ve L ike Am ericans[M]1Cambridge U2 niversity Press,1990:1691

[6] 常晖1从文化渊源解读中美民族性格差异[J]1重庆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6):34 2361

[7] E1Steward1Am erican C u ltu ra l P a ttern s1美国文化模式[M]1卫景宜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692701

[8] 张从益1中西文化比较研究[M]1湖南:湖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221131

[9] Lado Robert1L in gu istics A cross C u ltu res[M]1Ann Arebo r:Universi2 ty ofMichigan Press,1967:262291

[10] 周少南1从《独立宣言》的原文表述谈人权观和价值观[M]1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231

[11] 黄振定1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跨文化交际与语言活动原理[M]1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322161

[12] Sapair E1L an g ua ge:A n In trod u ction to th e S tud y of S peech[M]1 New York:HarcourBrace and Company Press,1921:23322351

[13] Hanvey,R1C ross2C u ltu ra lAw a ren ess[M]1 In E1C1Smith and L1F1luce cedes,T ow a rd In terna tiona lism:R ead in gs in C ross2 C u ltu ra l C om m un ica tion1Newbury House,1979:12621271

[14] 李莹1试论价值观与语言相融合的文化教学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1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2):352381

[15] 冯艳昌1旅游英语教学探索和实践[J]1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1):26122621

[16] 张友平1语言与文化教学并重的研究与实践[J]1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3(2):552561

Va lues in Crosscultura lComm un ica tion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 ing——Take WestHu Nan Ethnic TouristArea as Samp le

CHANG Hui,L IMao2li,JIANGLin2p ing,HU Yu2yong,L IU Shi2m ing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of Jishou University,Zhangjiajie Hunan 427000,China)

cross2culturalcommunication;culturalvalues;co llege English teaching;WestHu Nan ethnic touristare2 a

This pap er starts from the core of culture2values,tak ing Zhangjiajie ethnic tourist areas as samp le,analy2 zes the major differences in both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al values and points out tha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values in cross2cultural communication,and take the teaching concep tof in2 tegrating culure and linguistic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a new cultural teaching modelof the integration of values and language has been put forward to foster and enhance cross2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learners1

H 31913

A

167322804(2010)0320175204

2009209228

200822009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08C704;200822009吉首大学教务处教研项目,项目编号:08YBB79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