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动机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2010-08-15

关键词:学习动机外语动机

王 君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基于学习动机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王 君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学习动机;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心理学和第二语言教育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概述学习动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实际情况,探讨了该理论对组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提出了激发多元化学习动机、提高动机强度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外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外语学习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动机是否强烈有关[1]。许多语言学家对外语学习动机做出了精辟的论述。Spolsky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待外语学习的态度、学习外语的愿望以及为此而付出的努力;而Gardner则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目的、学习的努力程度、达到学习目的的愿望和学习态度;Brown则用它指对所追求目标的选择和为之所付出努力的程度。学习动机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学习者的一切学习活动均由动机引起,动机在语言学习诸多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本文在论述学习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实际情况,探讨如何组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并提出激发多元化学习动机、提高动机强度的相应策略。

一 学习动机理论

1 学习动机的定义

语言教育学家认为,学习动机等因素能够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成效。由于动机本身的复杂性,动机的定义仍然缺乏一致性[2]。

心理学家Keller认为所谓动机,就是人们为了达成或是避免某个目标所作出的选择,以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程度[3]。William s等认为动机是认知和情感的激发,此激发促使人们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有意识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并在一段时间内从脑力上和体力上不断地付出努力[4]。Ellis指出:动机是指学习者由于需求和欲望而为学习语言所作的努力[5]。

2 外语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是人们渴望知识和理解知识的心理倾向,它激励学生积极活动并维持该活动向某一特定的目标靠拢。Da2 vies&Pearse认为任何人只要具有动机且处于一个合适的环境中的话,都能够习得任何一门外语[6]。研究者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外语学习动机与成就之间坚实而必然的联系,动机在外语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早已被研究者及师生们所认同,对学习动机的研究经久未衰,在此过程中动机理论也日趋完善。

其中最有影响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模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说。他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包括三个层次,即语言层次(language level)、学习者层次(learner level)以及学习情景层次(situation level)[7]。该模式提出语言学习动机与教学情景应该进行有机结合,这为在学校课堂教学情景中探索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种是Trembley&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Trembley和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反映了“语言态度——动机归因——学习成绩”三大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不但继承了Gardner早期重视社会变量的特点,而且介入了最新认知动机理论即学习动机归因论(attribution theo2 ry)[8]。其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这既体现了Gardner早期动机研究中重视的社会变量特点,又融合了近期认知动机理论的内容,使Gardner的学习动机理论趋向完整。第三种为Williams&Burden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9]。他们把学习动机看作一个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过程。学习者在此原因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决定采取行动,然后为达到一定目标而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该理论模式同样认为影响外语学习的动机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动机来自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兴趣,而外在动机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动机理论发展和趋于完善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导致了不同的分类结果。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是:Gardner将二语习得的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2 mentalmotivation)。融入型动机源于一种想融入目标语文化的愿望,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有所了解或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与学习。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为达到某一目标,而把目标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的愿望,如为了获得经济实惠或其他好处,或通过某一考试,找份好工作,提职晋升等。这与张正东教授和文秋芳教授对动机的分类思想模式如出一辙,他们分别认同将动机分为内部/外部动机和深层/表层动机的[10~11]。

虽然心理学和二语教育研究者对学习动机的定义不尽一致,对外语学习动机的分类角度不同,但其核心是一致的:即激发外语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外语学习成效。

二 外语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

许多相关研究表明:动机与外语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Spolsky1B认为:“动机预示着学习者用在语言学习上的时间量。学习者动机越高,花在学习二语某方面的时间越多;在学习二语某方面的时间越多,学到的就越多。[12]”可见,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主要变量之一。

笔者翻阅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外语教学期刊,发现有学者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实际情况做了调查研究。石永珍在《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中指出:很多工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获得各类证书[13],这一提法实质也是在中国外语教育背景下工具型动机的一个具体表现。高一虹等在一系列的文章中论述到:他们通过抽样和问卷调查了中国大学本科生的动机类型,发现中国大学本科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七个类型——内在兴趣、成绩、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和信息媒介等,并将它们进一步概括为工具性、文化性和情境性三大动机类型。其中的文化性动机与上文的融入型动机有所不同,是中国特色的产物,因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内在兴趣指向目的语文化”,但“社会责任指向母语文化”[14]。

由此可见,在我国,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理由各有不同,或者是感兴趣于该语言的人民及其文化,想要与目的语群体有更好的交往;或者是内在兴趣所驱,希望通过另一种语言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由学者的调查可知,对于大学英语学习者而言,他们学习英语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专业四、八级考试或者非英语专业四、六级考试,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更多的学习者尤其重视外语学习的实用价值,也就是说,工具型动机是当今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主流动机。然而,研究显示:学习优秀者往往是多元动机的学习者,这些学习者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投入的时间也相对更多,且表现出更大的毅力和努力。

此外,在外语学习中举足轻重的还有动机的强度。就是说“拥有不同动机的学习者都有可能学会一门外语,教学障碍的出现不是因为学习者有不同类型的动机,而是因为有些学习者被融入型,工具型,或其他取向的促动相对较小。”El2 lis认为“最成功的学习者是那些既有学习能力又有很高动机的人[15]。”Lightbown&Spada也认为“有动机的学习者通常都是那些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表现出对学科的兴趣,大量付出努力学习的学习者。而动机低的学习者往往在学习上较被动、消极。[15]”由此可见,动机强度决定着学习者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量。另外,动机和成就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高水平动机会刺激学习,而外语学习目标的成功达到也有助于学习者保持现有的动机,甚至引发新的类型动机。反之也是如此。因而,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况,调整教学手段和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提高外语教学成效的目的。

三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课堂教学策略

学习动机的激发能够使二语的教和学都变得轻松和高效,因此如何组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激发学习动机成为语言教育学者和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学习动机理论及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的实际情况情,笔者提出以下课堂英语教学的策略。

1 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交际环境,激发融入型动机

融入型动机是语言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Wilkins, D1A1说道:“那些学习生活在目的语国家的学习者要比那些呆在自己母语国内的学习者语言学得好”[16]。实际上,正是因为缺乏目的语的交际环境,学生的融入型动机常常受到了抑制,这也是制约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原因之一。因此,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习者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真实自然的交际环境,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更真实的语言材料。因为真实的语言材料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融入型学习动机,为了确保交流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向学生讲授一些交流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对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之间重要关系的认识,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当学习者所表达的意思被人理解时所经历的那种成就感和愉快感会更加增强他们学习外语的融入型动机。

2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支持不同学习风格

外语教学应重视对学习者策略的指示,尊重个体独立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尊重学习者个体的观点和个性,鼓励学习者保持或建立个人的学习风格和积极的学习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要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多层面深入地探索问题,用疑问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并帮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思考,从而了解和改进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对于较看重语言实用工具性作用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使学习者了解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升华学习者的学习理念,刺激其产生多层化动机;对于看重自我概念相关因素的学生,教师可针对不同情况,让学习者获得一定的满足,树立他们的语言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内部激励机制。这样才有助于学习者端正态度,提高动机强度。

3 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课堂内容要有趣,教师要努力准备各种课堂活动类型,使学习活动、任务和材料多样化。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需既有挑战性,又可以驾驭。要培养强烈的任务动机,促使学习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习成为有趣甚至是娱乐的过程。要把社会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提倡创新,鼓励自主性学习。还可以让学习者自己决定学习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评估自己的进步。

4 设计合适的课堂任务,提供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任务型教学强调从用中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更加重视从意义中掌握语言的形式[17~18]。因此,学习内容,尤其是语言输入部分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对教师想要输入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只是被动接受所学知识,那么从用中学的目的就无法实现。真正要实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教师的留学见闻、新闻轶事、希腊(罗马)神话、圣经故事、中西文化对比、电影故事等内容表现出极大兴趣。另外,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遇到本专业知识内容时很容易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除了自己寻找素材外,教师还可以把寻找学习材料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来决定想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材料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习外语的内在动机。

5 使用应试型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设计

石永珍、秦晓晴和文秋芳以及高一虹等的调查表明,中国大学本科生在外语学习中受到外在动机的影响更多一些,甚至可以说很多学生学习外语是受到证书型动机的驱动。这是中国外语教育的一个本土特色[13,19,14,20,21]。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当考虑将学生面临的考试与英语课堂结合起来,创造适合中国外语教学特色的本土化课堂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将四、六级考试中的快速阅读判断题题型引入小组活动中,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判断的根据。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本来只对考试感兴趣而不喜欢参加各种小组活动的学生也会觉得从中受益,因而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由于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努力程度和投入程度,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保持学生现有的外在动机,而是应当积极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即使有些学生对英语或是英语文化没有认同感或不感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课堂内容,让学生喜欢英语课堂或是学习过程。活动应当难易结合。容易的适合学习程度差的学生,防止他们产生焦虑和受挫的情绪;较难的适合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鼓励他们承担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编写故事、头脑风暴、演讲比赛、讲故事、游戏活动、辩论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利用道具,比如把手机利用到模拟长途电话的场景中。很多教师可能觉得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不需要各种游戏和道具。实际上,笔者通过上课实践和课后访谈发现,大学生喜欢这种边玩边学的方式,喜欢尝试重新当儿童的感觉。

6 提供公正积极的课堂反馈和评价

从行为主义视角来看,“动机是某种行为受到外部强化的结果”[1]。强化理论认为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和奖励以及学生已取得的好成绩能够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当采取全面公正和以鼓励为主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完成了教师设计的课堂任务完成以后,教师要避免不闻不问、不理不睬的态度,这样容易打消学生参与下次课堂教学任务的积极性,会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起到消极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过程考核的形式,把课堂任务的评价和期末考核结合起来。每次任务完成以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能力、水平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作出及时的评价”[22],并把这些平时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折算在一起,当作学生的总评成绩。这样做能够经常性地强化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尤其是对差生而言。持续的努力会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评价的标准要事先公布,评价的过程要做到公正透明,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还应该以积极方式与其单独沟通,让评价起到正面引导作用,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并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外语学习动机,达到提高学习成效的目的。

四 结语

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所有其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动机有关。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外语学习者获得动力,取得进步,而进步反过来又促进学习者更努力,获得更大成就。探讨学习动机的最终目的是要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使教师们能更自觉、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英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动机,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从而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1] 秦晓晴1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1外语研究,2002(4)1

[2] 秦晓晴1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J]1外语教学,2003,24(3):16 2191

[3] Keller,J1M1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1 In C1M1Reigeluth (Ed1)1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An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M]1Hillsdale:Erlbaum,19831

[4] William s,M and R1L1Burden1Psychology for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ConstructivistApp roach[M]1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2 sity Press,1997:1201

[5] Ellis,R1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1 Shang2 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1751

[6] Davies,P1&Pearse,E11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791

[7] Dornyei,Z1 1Motivation and Motiv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2 room[J]1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3):27322841

[8] Trembley,P1F1&R1C1Gardner1Expanding the motivation con2 struct in language learning[J]1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5 (79):50525201

[9] William s1M1&R1L1Burden1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1Oxfor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

[10] 张正东1外语教育学[M]1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51

[11] 文秋芳1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1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282301

[12] Spolsky,B1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1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1

[13] 石永珍1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1国外外语教学, 2000(4):82111

[14] 高一虹1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1现代外语, 2003a,26(1):282381

[15] Lightbown,M1&N1Spada1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M]1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1

[16] Wilkins,D1A1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1London: Edward Arnold,19721

[17] Nunan,D1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1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1

[18] Skehan,P1A Framework for the Imp lementation of Task 2based In2 struction[J]1App lied Linguistics,1996(17):382621

[19] 秦晓晴,文秋芳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1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4(1):512581

[20] 高一虹1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对大学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1外语研究,2003b,(1):602641

[21] 高一虹1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与自我认同变化[J]1外语与外语研究,2003c,(5):252381

[22] 杜福兴1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保持[J]1外语教学, 2003,24(4):512541

College English Teach ing Stra teg ies in Cla ssroom Ba sed on Motiva tion Theor ies

WANG Jun
(School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Jiangsu 215500,China)

learners’motivation;College English teaching;strategies

Psychological and ESL Researches show thatmo tivation is the key in p romoting language learning1This pap er,based on the motivation theo ries,app roaches the types and strength of learnersmotivation in SLA1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motiv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studies,advances some strategiesof stimulating learners’multi2moti2 vation and imp roving their strength ofmotivation1

H 31913

A

167322804(2010)0320171204

2009206212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外语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