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英译中暗喻的处理方法

2010-08-15曹桂花

关键词:暗喻明喻原诗

曹桂花

(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古诗词英译中暗喻的处理方法

曹桂花

(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暗喻;古诗词;直译;明喻;直接解释

暗喻是古诗词里常用的手法,古诗词的含蓄性决定了暗喻的必要性。就古诗词中暗喻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处理暗喻的三种方法:即直译、将暗喻转化为明喻,保留其意象以及直接解释,并指出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诗词本身的特点。

诗歌是为了抒情或者言志,若直接抒发感情则为散文,诗歌的情是非常含蓄的,间接的。诗的语言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即想象,比即暗喻,兴即象征。暗喻是一种非常重要又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早在两千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在《修辞学》和《诗学》中提到过暗喻。随着对暗喻研究的深入,当代的隐喻学对其本质、功能都有了充分的认识,而在古诗词中,暗喻的翻译方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暗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暗喻是指将两种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而不用like,as。在《修辞学》和《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暗喻即是把一事物的特征用与另一事物上,这就是广义的暗喻。古诗词中的暗喻都是广义的,它不仅包含了一般意义上的狭义的暗喻,而且还包含了明喻、借喻、借代、转喻、拈连、移情、转品、夸张等修辞性的语言形式。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句中“锁”是院子里大门的技能,现在用于表现院子内浓重的秋天的气氛,原属“拈连”辞格,但理解为将前者的性状拟于后者的“暗喻”亦无不可。又如:“红杏枝头闹”。“闹”本为人的特征,在此用来描写红杏,为拟人,在诗词里这也是暗喻的一种。一个“闹”字,红杏的形态跃然纸上,将秋天的丰收表现得淋漓尽致。

暗喻承载着本土文化和意念,了解暗喻能让人对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因此,暗喻的翻译是语际交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诗词翻译中的最大困难之一。

一 暗喻的处理方法

使用暗喻的诗词句子有很多,例如:李白的《赠汪伦》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着重了“桃花潭水”之深的特点,与“汪伦送我情”相比较。在《将进酒》中,李白通过“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来表达生命的短暂。李白将人的一生浓缩在一天中,早上还是头发乌黑晚上却已是满头白发,以强烈的对比来表现时间的短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例子就更丰富了,诗人整篇用丰富的形象来刻画琵琶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马突出刀枪鸣”。可以说,古诗词里运用暗喻手法的诗句数不胜数。那么,如何将暗喻传递到目标语言中就成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了。

1988年Newmark把暗喻分成了五种,并提出了7种翻译的方法:11在目标语言中重构一个相同的意象;21一文化冲突用源语言中的意象代替目标语言的意象;31用明喻代替暗喻,保留意象;41用明喻代替暗喻加入其意义;51直接转换为直述其意;61删除;71相同的意象,意义相同时可以合并。1996年李庆生在《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中也提出了五中翻译方法:11直译加解释;21直译加意思;31采用暗喻;41用中文中的对句处理英文中的暗喻;51用目标意象替换源意象。许多学者都对暗喻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的方法。鉴于暗喻翻译理论,以及诸多的知名学者提出的处理方法,本文作者认为在古诗词英译中可采用以下3种方法:

1 直译

此处的直译即为原文为暗喻,没有“如”,“像”之类的词,英译时也不用英文中的“as”,“like”之类的词;若原文有此类词语,那么英文译本中也要有这些表示明喻的词语。

例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

Should Luoyang friends and loved ones ask you how Iam:

My heart’s a p iece of ice in chalice carved of jade1

By Zhang Tingchen and WeiBosi

此诗描写了一个雨天,诗人在河边给朋友送行的场面。前两句是描写岸边的景色,后两句就是上面的两句,则是写朋友之间相互告别,作者向自己的朋友言志。此处,诗人将自己的心比做“冰心在玉壶”,表明其心之纯洁,其志之高尚,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十分生动形象。而在此句中,原诗中所指和被指之间无“如”,“像”之类的词连接,是狭义的暗喻,因而,张廷琛、魏博思也采用了暗喻来翻译,与原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Sent to Wang Chang2ling after Hearing of His Demotion to Longbiao

To the brightmoon Ientrust an anxious heart:

May it see you as farwestas the country of Yelang1

By Zhang Tingchen and WeiBosi

此诗是王昌龄被提拔去管辖龙标时所做的诗。龙标是块贫瘠的土地,夜郎是湖南的一个郡。诗句包含了作者对朋友的关怀之情,担忧之心。此处“我寄愁心与明月”中,将心视为可寄之物,而将明月则视为信使,这是诗人的拟人手法。张廷琛、魏博思的翻译保持了原貌。

直译可以将原诗词的意象保留下来,不仅可以保留形式与内容,忠实地把诗意传达给译文读者,而且可达到介绍中国文化的目的。在诗词的翻译中,这是首选的方法。

2 将暗喻转化为明喻,保留其意象

此处的暗喻仍为广义的暗喻。诗词翻译中,多数情况下我们选择直译,但有时,译文中若不加“as”,“like”之类的词可能会引起译文读者的误解。此时可采用化暗喻为明喻的处理方法。

例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Throughoutall time all things are as the waters,

Flowing to the sea1

So too is earthly p leasure1

By Zhang Tingchen and WeiBosi

Likewise allhuman joyswillpass away

Justeast2flowing waterof olden day1By Xu Yuanzhong

这首诗写于774年,李白被允许和杜甫一起游历梁、齐、宋、鲁,在离开鲁地之时,他写给朋友的。在此诗中,诗人不仅描写了自己离开时的心情,而且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明他对是生命短暂的叹息。此处,李白将生命比做流水,在翻译时“as”的省略可能会给目标语言的读者带来困扰和误解,因此,张廷琛、魏博思将其翻译为了“all things are as the wa2 ters”,“东流水”的意象被保留了下来。翻译大师许渊冲的译文中诗意更明了、直接,但却是以舍弃原诗中的意象为代价的。在本文作者看来,张廷琛、魏博思的译文因其保留了原意象,与此同时又较好地传达了诗意,所以更有利于文化交流。

3 直接解释

有时候,在原诗词中的两类比较的事物的共同点非常的不明显,隐含意思若以以前的方法来翻译,可能会损失诗意或损失诗词的简洁,使译文变得冗长、拖拉。为了再现原文的诗意,此时必须舍弃掉原诗词的意象而将其暗含意思直接翻译出来。

例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Such kindness as young grass receives

From the warm sun can’t be repaid1

此诗是描写母爱的伟大和无私的。此处给出的两句将“太阳”和“母爱”进行类比,说明了母爱的伟大。在译文中“寸草心”,“三春晖”若要直接翻译出来,读者不一定能明白诗人的写诗意图和目的,因而,译者采取了直抒其意的做法,将原诗意思直截了当地在译文中给了出来,既作到了传达诗意,又使译文保持了原诗的简练的特点。

然而,这种直接翻译的方法是有缺点的。采用这种方法会使原诗词中的信息,例如:此例中的“寸草心”,“三春晖”的意象完全流失,不如原诗那么含蓄、深动、形象了,甚至有时会显得枯燥乏味,因此,这种方法是在前两种方法都不适合的情况下才会用的。

二 结语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浓缩,暗喻是古诗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一个重要的手法,它不仅涉及到诗词本身,更与中国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处理好诗词中的暗喻。要处理好暗喻,不仅要求译者本着传达诗意的目的,还要把忠实于原诗词、传递文化当作译者的任务。翻译古诗词中暗喻的三种方法在使用时要注意诗词本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来确定用哪种方法会更有利于译文的表达。

[1] 李庆生1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1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1

[2] 郭著章,李庆生1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1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3] 张廷琛,魏博思1唐诗一百首[M]1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商务印书社(香港)有限公司,19971

[4] 许渊冲,陆佩弦,吴均陶1英汉对照:唐诗三百首新译[M]1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商务印书社(香港)有限公司, 19971

[5] 碧青,周丽蕊1英语翻译规律[M]1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1

[6] 陈圣生1现代诗学[M]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1

[7] 范仲英编著1实用翻译教程[M]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

[8] 冯庆华1实用翻译教程[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1

[9] 冯庆华1问题翻译论[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

[10] 傅敬民,吕鸿雁主编1当代高级英汉互译[M]1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1

OnTransferoftheMetaphorinC2EPoetryTranslation

CAOGui2hua
(ForeignLanguageSchoolofXiaoganUniversity,XiaoganHubei432000,China)

subjectivity; translation purpos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e subjective role of the translator as an active component in the translation p rocess has long been neg2 lected in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1The author examines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 in the translation p rocess of Hong LouMe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oice of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itle and the different names of the characters1

H 31519

A

167322804(2010)0320153203

2009206201

猜你喜欢

暗喻明喻原诗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中国文学“译出翻译”的修辞研究
——以《三体》明喻翻译为例
峨眉山月歌
冰与火
隐/明喻的恰当性-规约度-熟悉度多维择选实证研究
Bao:2019 Oscar for best animated short film
改诗为文三步走
关于“嵌入式”暗喻的思考及其在翻译上的应用
暗喻的语用学解读
隐喻与明喻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