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译者主体性在霍克斯英译《红楼梦》中的体现

2010-08-15

关键词:霍克译本红楼梦

游 洁

(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译者主体性在霍克斯英译《红楼梦》中的体现

游 洁

(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译者主体性;翻译目的;翻译策略

译者主体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往往忽视了译者——这一翻译活动中积极的因素。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大卫·霍克斯在《红楼梦》翻译过程中从译本的选择、译名及书中人物名的翻译策略等方面所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

在传统的翻译观念中,译者的身份被定位为“仆人”。[1]翻译标准强调忠于原文或原文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影响译文面貌的其他因素,尤其是译者的翻译动机、翻译目的、翻译策略等。现代翻译研究,逐渐从传统的、注重原则和技巧的方法研究转向把翻译视为文化现象的译学研究,这类研究使译者主体性得以彰显。

一 译者主体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文化学派的翻译理论逐渐传入我国。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Even Zohar)提出的多元系统论认为“翻译文学与译入语文化的社会、文学和历史等更大的系统息息相关”[2]强调翻译由多种社会因素决定,源语只是其中之一。操纵学派认为文学翻译实际上是译者作出文化或审美的判断和抉择,这种判断和选择的结果都体现在她的翻译选择、翻译策略和对作品的阐释等方面。目的学派认为,译者有权根据翻译的目的,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女权主义译论也重视译者的存在,强调译者有权侵占原文。解构主义译论认为原作与译者处于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翻译是译者主动的把握和占有原文,为我所用。后殖民主义译论也通过对译者实践活动的系统研究论证了“翻译在殖民化过程中以及播撒殖民地人民形象的过程中起了巨大作用,而这一形象是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促就的”。[2]翻译的文化转向,不仅拓展了新的翻译研究领域,也为翻译主体研究提供了理论声援,支持了翻译主体的学术研究。查明建、田雨在研究了译者主体性后,将译者主体性这个概念界定义为“译者主体性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3]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它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翻译策略和在译本序跋中对译作预期文化效应的操纵等方面。

二 译者在接受原著过程中的主体性首先体现在译者选材的主体性上

翻译活动始于翻译的选材,译者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认知方式、审美情趣文化和历史背景等原因而选择翻译对象,翻译选材方面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

大卫·霍克斯是英国著名汉学家亚瑟·韦利的学生,曾是英国留学中国第一人,能用中文写旧体诗,试译过《离骚》。他曾在译本的前言中表示:“我恪守的原则就是力求翻译‘每一样’东西——甚至是双关。因为这虽然是一部‘未完成之作’,但却是由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以他的全部心血写就。因此,我认为,书中的任何细节都有其目的,都应该进行处理。我不能说每一处翻译都很成功,但是,如果我能够将这部中国小说带给我的欢乐表达出一小部分,我也就不枉此生了。”[4]由此可见,霍克斯正是被中国的这部伟大的作品所打动,因而辞去了职务,花了10年时间潜心翻译《红楼梦》。他在多年之后,写给《红楼梦》翻译理论研讨会的信里面还写到“只能说我记忆中的翻译《红楼梦》的那段时间是我一生中非常愉快的一段时光。我的工作进度很慢,但我庆幸能够从容不迫的工作,我在翻译过程中所享有的自由有人可能以为是不负责任,而我却因此深受鼓舞。”[5]正是由于有这种强烈的创作欲望,这种“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的喜悦,有与原作的“共鸣”。霍克斯才选择了《红楼梦》这一中国古典名著作为翻译对象。

《红楼梦》有多种不同的版本,在1792年《红楼梦》印刷本出现以前,这部小说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的,这些手抄本的批注和正文各不相同,但都被总称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类抄本由于没有经过书商的删改,与曹雪芹的原著很接近,但是都只有前80回。《红楼梦》的另一类版本是经过高鹗、程伟元修订的120回本,为了保持情节的完整性,高鹗在编订过程中改写了前80回当中的一些片断。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广为流传的120回本不能算作曹雪芹的真正原作,这类版本被称为“程高本”。

霍克斯在序言中写到了他选择版本主要的主要思想:“在翻译这部小说时,我发觉不能严格忠于某一种单一版本。因为程高本更为前后一致,所以,虽然它没有其余的版本有趣,我在第一章还是主要依从这一版本,在以后的章节中我经常会参阅手抄本,我还修订了少数细节。”[4]霍克斯在版本选择上充分表现了译者主体性,结合了不同版本的长处,创建了自己的版本。他还通过阅读研究发现了原版本中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仔细修改,并把自己的观点写成论文发表在当年的《〈红楼梦〉研究学刊》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红学家。

三 译本名字的选择与独创的体制反映出的译者主体性

文学翻译作为另一种形式的创造,译者也有他的“意向读者”,译者为了充分实现其翻译的价值,使译作在本土语境中得到认同,他在原文选择过程和翻译过程中,必须关注其潜在读者的“期待视野”。霍克斯的“意向读者”是西方读者,根据大多数读者的“期待视野”,他在《红楼梦》的多种名称中选择了《石头记》作为书名,并在前言里说明了原因“有一点比喻,石头记爱好者可能会在我的译本中忽略过去,这就是小说中到处可见的红字。小说标题之一的开头第一个字,就是红字,红是一种象征,它有时代表春天,有时代表青春,有时代表好运或者繁荣,在整个小说中一再出现。不幸,在英文中,红除了代表青年们玫瑰色的脸和朱红色的嘴唇以外,没有那么多的涵义。我觉得,中国的红,可以译成英国的金色和绿色(‘春天,绿色的春天’,‘金色的青年男女’,等等)。我知道这里有一点损失,但我还没有本领采取其他办法”[4]。霍克斯强烈的读者意识使他认识到了中英文中“红色”不同的文化内涵,为了增加译本的可读性和和接受性,考虑到《红楼梦》中的“红楼”的文化含义很容易引起西方读者的误解,因而选择了《石头记》作为译本的名称。

霍译本在体制上也显示了其译者主体性,根据小说的故事自然分成5卷,并根据每卷的内容另行命名,每卷所包含的章节也各不相同:VOLUME 1:THE GOLDEN DAYS (金色年华)(1226),VOLUME 2:THE CRAB2FLOWER CLUB(海棠诗社)(27253)VOLUME 3:THE WARN ING VO ICE(哀世之音)(54280)VOLUME 4:THE DEBT OF TEARS(还泪情史)(81298),VOLUME 5:THE DREAM2 ER WAKES(如梦方醒)(992120)这样按照小说的内容分册的方法也是霍克斯所独创的,他还根据每卷后,利用多种附录的形式,为西方读者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注释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霍克斯为了保持阅读流畅始终不用脚注这一总体原则所造成的遗憾,也大大扩充了读者的相关信息量。

四 霍译本独特的人名翻译体系反映出的译者主体性

据专家统计,《红楼梦》中涉及到的人物有四百多个,其中主要人物也有一百五十多个。由于原作者曹雪芹对汉语运用娴熟,在很多人名中都包含着隐语、双关等辞格,从而使这些名字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此多的人名对于西方读者无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霍克斯对人名的翻译策略也体现了其译者主体性。他尝试各种办法来翻译原文中的人名,尽量将人名中的文化信息表达出来。当然翻译方法的选择也并非随机的,霍克斯在仔细分析了源语的信息之后,根据小说中人物不同的类型,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首先,对于姓,主人的名以及年长仆人的名,他采取了依据汉语拼音进行音译的方法。其次,《红楼梦》中有大量的仆人,这些仆人的名字是原作者精心设计的,可以体现出主人的地位,主人的情趣以及主人的意愿等。霍克斯运用法语,拉丁语,希腊,意大利词汇对这些人名采用译意的策略,使译文读者有机会了解原名字的意义,减轻读者要记住太多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的中文名字的负担。例如:王夫人的两个丫鬟金钏,玉钏被翻译成了Golden (金)Silver(银);宝玉丫鬟袭人,晴雯分别被译为Aroma (芳香)Skybright(晴天);而林黛玉的丫鬟雪雁被译为Snowgoose(寒冬离群之孤雁),暗含了主人身世的孤单,紫鹃的名字则被译为Nightingale,这样翻译也表现了译者的用心,因为杜鹃在英文里面是cuckoo,与英文里面的单词cuckold(妻子有外遇的人)读音相近,因而译者用另一种优美的鸟夜莺代替。对于文中女戏子,与佛教道教相关的人物,他采取了用法语,拉丁语进行翻译的办法。Char2 mante(龄官)Elegante(文官)Tresor(宝官)Parfumee(芳官)所有这些女戏子的名字中都含有“官”字,这是她们女戏子身份的一种标志。翻译过程中,霍克斯先生借用了法语词来翻译这些名字。因为法语是一种文学语言,用法语词汇来翻译人名更能表现女戏子们的身份。此外,法语有阴阳性的区分,而英语却没有。以上例中词缀“2e”表明这些戏子都是女性,法语对于英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读到这些名字时不会有任何困难,更能使读者理解。

[1] 许钧1“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1中国翻译, 2003(6):82111

[2] Munday,J1 In trod ucin g T ra nsla tion S tud ies:T h eories and A pplica2 tions[M]1London:Routledge,20011

[3] 查明建,田雨1论译者主体性[J]1中国翻译,2003,(1):192 241

[4] Hawkes,David1The S tory of th e S tone,Vols1123[M]1London:Pen2 guin Books,19791

[5] 刘世聪1红楼梦译评2《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M]1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

On Ha w kes’Subjectiv ity in Tran sla ting Hon g Lou M eng

YOU Jie
(Foreign Studies College,Hunan University ofArts and Science,Changde Hunan 415000,China)

subjectivity;translation purpose;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e subjective role of the translator as an active component in the translation p rocess has long been neg2 lected in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1The author exam ines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 in the translation p rocess of Hong Lou Meng,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oice of the source text,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itle and the d ifferent names of the characters1

H 31519

A

167322804(2010)0320151202

2009206205

猜你喜欢

霍克译本红楼梦
滑板的乐趣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红”英译问题辨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别样解读《红楼梦》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