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记象似性之语用分析

2010-08-15周妞周贤丰

关键词:言行含义关联

周妞,周贤丰

(11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415;21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英语教学组,湖北武汉430100)

标记象似性之语用分析

周妞1,周贤丰2

(11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415;21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英语教学组,湖北武汉430100)

标记象似性;语用分析;语言结构;概念结构

在语用学的框架下,结合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及关联理论,对标记象似性进行诠释,发现了标记象似性部分映照语言符号的标记性与额外意义、处理努力、语境效果和关联程度的波动,以及间接语言行为之间的象似关系,从而进一步建立了语言结构和概念结构之间一些相对应的联系。

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结构和所表达的概念或经验结构之间的映照关系,在最近几十年里,它一直是认知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象似性研究着重强调语言符号的可释性和理据性,该理论是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支配说的最大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有力补充。象似性除在语音、词形方面有体现外,在句法结构上主要体现为: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标记象似性[1]。对语言符号象似性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语言的本质以及人类自身的认知状态和特征作进一步的了解。

语用学涉及语符使用者如何用语言符号来表达他们自己及世界的问题,说话者基于礼貌、间接表达、关联程度、会话含义的丰富性、思想和现实的距离、心理和事件认知顺序等等语用考虑而使用非常规或具有象似性的表达方式。在象似性的表达方式中,语用效果的取得是通过有意识地违反或遵循某些语用原则而获得,比如说,顺序象似性与Grice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2](井井有条)相一致。本文主要对标记象似性进行了语用分析,探讨了人们使用标记性话语的语用动机。

一 理论框架

本文以Grice[2]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Horn[3]的语用分工理论以及Levinson[4]的会话含义三原则中的方式原则, Sperber&Wilson[5]的关联理论以及Searle[6]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具体如下:

Grice的合作原则: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参与者首先必须乐于合作,否则谈话将无法继续。合作原则四次则之方式准则:要清晰明白。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避免罗嗦)、井井有条[4]。在实际的言语交际过程中,这些准则并不总是严格地被遵守,有时,说话者蓄意并公然地违反合作原则中的一些准则,目的是为了吸引听话者的注意并达到他的交际意图产生特殊的、额外的会话含义。可见,合作原则和标记象似性(有标记象似于额外意义)有一些联系,即说话者为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通过违反合作原则而使用的可以产生会话含义,即额外意义的话语,这样的话语同时是具有标记性的。因此,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与标记象似性通过共同产生额外意义这一桥梁建立起联系。

Horn的语用分工理论是为了进一步解释数量原则和关系原则之间的相互对比和相互补充的关系提出来的。数量原则关注的是内容,指导说话者传达足够的信息;而关系原则关注的是形式,指导说话者用最少的形式表达必要的信息。因此,Horn的两原则,作为一个整体,指导人们使用最经济、最少的形式表达足够、最多的信息。

Levinson的会话含义三原则中的方式原则:言者准则(不无故使用冗长、晦涩或有标记的表达式);听者推论(相信冗长、晦涩或标记表达式的意义不同于相反的表达式的意义)。

可见,如果说话者使用了冗长的、非常规的语言形式,那么此时的话语是具有标记性的,同时,听话者需要非常规的意义理解过程,从而获得更复杂会话含义。

Austin[4]把言语行为分为表述性言语行为(locutionary act)、施为性言语行为(illocutionry act)和成事性言语行为(perlocutionary act),也分别称为以言指事行为、以言行事行为和以言成事行为。Searle把以言行事行为进一步分为同时发生在间接言语行为之中的首要以言行事行为(p rimary illo2 cutionry act)和次要以言行事行为(secondary illocutionry act)。具体说来,说话者通过执行次要以言行事行为来间接地执行首要以言行事行为,即说话者真正的交际意图。可见,说话者为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而使用间接的、委婉的话语,这样的话语相对于直接言语行为是具有标记的。

根据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关联程度取决于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两个因素。其中,关联程度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与处理努力成反比。可见,关联理论与标记象似性(有标记象似于较多的处理时间和努力)有一些联系,可用来分析话语标记性与处理努力、语境效果和关联程度的波动之间的关系。

二 标记象似性的语用分析

1 标记象似性与额外会话含义

根据Grice的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Horn的语用分工理论以及Levinson的会话含义三原则中的方式原则,有标记或复杂冗长的表达形式是有标记或复杂的意义的反映,这种意义与常规的理解和联想是有区别的,也可以将之理解为非常规意义。在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中,除非有特殊的目的,否则,人们一般使用无标记的表达方式。

具体说来,当说话者在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个有标记的表达形式,那么,此表达形式将产生特殊的会话含义并取得一定的交流效果。标记象似性认为,有标记意味着额外意义,需要更多的处理时间和努力;而无标记意味着常规的意义和较少的推理努力。根据Grice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话语要简短。违反这条准则将产生额外的会话含义。

下面以一位经理与秘书在办公室的一则对话为例对此进行阐释。

(1)M:Were you able to find the type of ink cartridge I need formy p rinter?

S:Well,yes Idid,you should visit that new OpulentOffice Megamart because they have hundreds of p rinter cartridges,all you’d everwant to see o r buy,and my cousin works there,you know,he is a very capable man1

在秘书的话语中,他没有仅仅回答“Yes”这一既无标记又简短的表达方式,而是使用了有标记的、相对复杂和冗长的表达式。通过违反方式准则,他希望表达这样的有标记的信息:他想将他的侄子介绍给他的经理。

根据Horn的语用分工理论:如果说话人没有使用简短的、无标记的表达式U,而是换用了异常的、有标记的或冗长的表达式M,那么,表达式M就获得了附加意义,其含义可理解为在M的多种可能意义中具有非常规关系的意义G。

以关系原则为基础的推理与常规理解相联系,而以数量原则为基础的推理与非常规理解相联系。从本质上说,Horn的语用分工是“常规理解”和“非常规理解”之间的区别,与“无标记”和“有标记”之间的对立相对应。

可以用下面两个例子阐释这一区别:

(2)A:Larry opened the doo r1

B:Larry caused the door to open1

(3)A:Iwant to attend your birthday party1

B:It is not the case that Idon’twant to attend your birth2 day party1

(2A)中以关系原则为基础的无标记的表达方式隐含了Larry是以常规的方式(比如用钥匙打开的方式)“把门打开的”;而(2B)中以数量原则为基础的有标记的表达方式迂回地表达了Larry是以异常的方式把门打开的。同样地,(3A)中无标记的表达方式以常规的方式直接表示了“我想去参加你的生日宴会”的意愿;而有标记的(3B)中的双重否定,虽然也表示“我想去参加你的生日宴会”的愿望,但却隐含了“我想去而不能去”的意思。

Levinson[4]的新Grice理论中的会话含义三原则呈现了语用原则的三分法,即会话含义的数量原则、信息原则和方式原则。数量原则和信息原则规定了话语应当表达的适量信息,即话语信息足够而不比所要求的更详尽。方式原则规定了话语需要的语言形式:不要无故使用冗长的、晦涩的或有标记的表达式,除非有特殊的目的,即为了表达额外含义。对Levinson的观点可以作如下阐释:

(4)A:John could help those poors1

B:John had the ability to help those poors1

根据方式原则,“不要无故使用冗长的、晦涩的或有标记的表达式”,听话人可以推断出A和B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根据信息原则所推导出(4A)的会话含义是:“John帮助了那些穷人”,而(4B)用了冗长的表达式,根据方式原则,可推导出“John有能力帮助那些穷人却没有这样做”的会话含义。

2 标记象似性与处理努力、语境效果和关联程度的波动

根据关联原则,话语的关联程度由两个因素衡量:话语所具有的语境效果和处理话语时所作的努力。语境效果越大,关联程度就越大,反之亦然。语境效果由听话者对信息的处理获得,然而处理信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所以如果忽略其它的影响因素,处理一则信息需要的时间越长或付出的努力越多,那么该话语的关联程度就越小,反之亦然。所以,关联程度与话语的语境效果成正比,而处理话语的努力和时间是负面因素,与关联程度成反比。

由此可见,关联是一个灵活的、有弹性的概念。在正常的交流活动中,完全没有关联的话语是不存在的[3],而问题在于关联程度的大小。关联程度,类似于产品的得益是努力与实效、付出与得到之间的平衡一样,是处理努力和语境效果之间的平衡。

语言符号标记性意味着处理该话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此结合衡量关联程度的两个因素,可以推断出该话语具有较弱的语境效果和较低的关联程度。为了说明这个观点,让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5)A:What time is it?

B1:It’s seven o’clock1

B2:The clock has just struck seven1

B3:The sun has risen1

B4:The postman has come1

在B给出的4个可能的答案中,与其他标记性逐渐增大的表达结构B2,B3,B4相比,B1是非标记性的表达式。由于具有非标记性,B1需要较少的处理努力,因此,它与A的问题有最大的关联性,而且,它的语境效果也是最强的。从B1到B4,处理努力逐渐增大。

在处理B4时,A需要借助许多语境假设并付出很大的处理努力来获得语境效果,最后理解这个句子。如果在A的认知语境里没有“每天邮递员什么时候来”这样的旧信息,那么,他或她仍然不能推导出现在是什么时间。因此,从B1到B4,语境效果和关联程度逐渐变弱,但标记程度和处理努力逐渐增强。

下面看另外一个例子:

(6)Tom:Dad,today is Sunday1Let’s go to the park1

Dad:How abutyour homework?You have notfinished ityet1

很明显,Tom向他的父亲提出了一个请求,需要一个接受或者拒绝的答案。但是,从字面上来看,父亲的回答不是这两者,而是看起来违反了关联原则的不相关的答案。然而,实际上,父亲的回答在深层结构上是相关的。经过片刻的思考,不难看出,父亲的施为性言语行为是拒绝,前提是Tom得花费更多的处理努力来理解父亲的隐含意义。所以,与一个直接的拒绝相比,父亲的回答是有标记的。因此,处理父亲的话语需要更多的努力,并且,它的语境效果和关联程度都相对较低。

总而言之,不管需要什么样的推理过程来获得会话含义,话语的标记程度和关联程度、语境效果成反比,与处理时间和努力成正比。

3 标记象似性与言语行为的间接性

根据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当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不同,命题内容和会话含义不同时,句子是有标记的,并且,它是一个间接言语行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结构的标记性和言语行为的间接性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这一点可以进行如下阐释:

(7)A: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isword?

B:Don’tyou have a dictionary?

(8)A:Whatabout a p icnic on Sunday?

B:The weatherman says there will be rain on Sunday1

在(7)中,尽管A所说的是问题的形式,但实际上,它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请求,它自身是一个间接用法。它的话语意义是:“告诉我这个词的意思。”A通过执行次要以言行事行为——问题来间接地执行首要以言行事行为——请求。对于A的问题,B的回答应该是一个接受或者拒绝,这一功能应由陈述句来执行。然而,B没有这样做,相反,他通过执行次要以言行事行为——问题来间接地执行首要以言行事行为——拒绝。很明显,B的回答是间接使用语言的又一个例子,同时,与直接的“是”或“不是”这样一个直接的陈述相比,它是有标记的表达方式。

在(8)中,A通过“…怎么样?”的形式执行次要以言行事行为——问题来间接地执行首要以言行事行为——建议。同样,B通过执行次要以言行事行为——陈述来间接地拒绝了A的建议,而没有直接使用“不”来拒绝。

总之,在这两则对话里,B使用了关联性相对较低,而标记性和间接性较高的话语。那么,A需要更多的语境假设来正确推理B的话语中的隐含义。

三 结论

本文在相关语用学理论的框架下探究了标记象似性的语用意义,建立了标记象似性的语用动机并找出了标记象似性与相关语用理论之间具有规律性的诸多对应之处,即标记象似性部分映照语言符号的标记性与额外意义、处理努力、语境效果和关联程度的波动,以及间接言语行为之间的象似关系,从而揭示了句子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相对复杂的关系。

[1] 王寅1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1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5):4271

[2] Grice C P1Logic and Conversation[M]1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1

[3] Horn L R1Towards a new taxonomy for p ragmatic reference:Q2 based and R2based imp licature[A]1Schiffrin D1Meaning,form, and use in context:Linguistic app lications[C]1Washington, D1C1:Georgetown Un iversity Press,1984:11221

[4] Levin son S C1Pragmatics[M]1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31

[5] Sperber D1&Wilson D1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1Oxford:Oxford Un iversity Press,19861

[6] Searle J1 Indirectspeech acts[A]1Cole P1Morgan J1Syntax and se2 mantics:Sp eech acts[C]1New York:Academ ic Press,1975:59221

Pragma tic Ana lysis ofMarkedness Icon ic ity

ZHOU Niu1,ZHOU Xian2feng2
(11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Wuhan Bioengineering Institute,Wuhan Hubei430415,China; 21Hanyang No11 Senior High School,English Teaching Team,Wuhan Hubei430100,China)

markedness iconicity;p ragmatic analysis;linguistic structures;oncep tual structures

The p ragmatic meanings of markedness iconicity were exp lor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following p ragmatic theories,namely,conversational imp licature theory,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 and relevance theory1 It is found outthatmarkedness iconicity partly echoes the ic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rkednessofwords and extra imp licature,the fluctuations ofp rocessing effortand contextualeffect,degree of relevance aswellas the ind irectness of speech act1 so as to fu rther establish som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linguistic structures and concep tual structu res1

H 030

A

167322804(2010)0320135203

2009206206

猜你喜欢

言行含义关联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把握实数的多重含义
语录
智趣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