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0-08-15邬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邬惠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四川 绵阳 621000)

论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邬惠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四川 绵阳 621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旧价值观念不断发生猛烈的撞击,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就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我国的特殊时期,这使我国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了很多问题和挑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就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各院校应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质,探索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高校;素质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目前所面临的学习和就业压力,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们所要面对的既有学业的压力,又有就业的压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程度也逐渐加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压力.部分大学生认为现在学习只是为了将来能找一份工作,盲目的服从于当前的就业形势,缺乏人生理想,趋于庸俗化,致使精神世界十分空虚.此外,大学生还要面临高额的学费,这给一些贫困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

1.2 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接受新的国际多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必然出现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相互吸纳与排斥的现象,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就业方式和物质利益等因素就会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差异性和多变性虽然有所增强,但在价值取向上还存在着偏差.

1.3 网络的出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据有关数据统计:高校5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两小时,这已经超过了思想政治课的课时.网络的出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获取信息更便捷、更迅速,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很多不良信息和错误的观念对学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由于学生长期的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导致了自身的定位失误,缺乏社会责任感,网络的一些错误价值观念还易引导大学生树立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4 部分大学生缺乏自我认同,在与同龄人的竞争中不够自信.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精英教育模式转向大众化教育模式,因此,大学生不再具有以前的优势,他们对未来开始迷茫、困惑,无法在思想上提高觉悟.[1]

1.5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大学生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生活在校园里的学子们所要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多,包括社会、家庭、学习、恋爱、就业等,这些问题使他们的心理结构变得更加不稳定,容易产生学习问题、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问题,阻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1.6 我国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偏差.我国的教育模式通常是文理泾渭分明的,这就使理工科学生形成了一种文科知识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没兴趣,认为对自己没什么帮助,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十分单一.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

2.1 受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保障机制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教育环境还不够稳定,缺乏一些有效的保障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的不够丰富,学生的参与度十分有限.社会上有时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正之风,使大学生对正义的力量及价值取向产生怀疑,也就逐渐失去对自身的把握.同时,教育资源的开发有限,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开发没有紧密的结合起来.校园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硬、软件设备的建设滞后,没有形成有效的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有保障机制,这就阻碍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2.2 生源的素质下降

由于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给了各个层次的人继续深造和展现才华的机会,这使公民在受教育权上不断扩展和延伸.基于高校的扩招,高校里出现了学生的年龄和素质状况多层次化,社会构成上也较为复杂.高校之间的竞争导致高校盲目的扩大生源的同时,出现学生的素质较差,甚至影响到整体生源的素质下降,这一情况势必要影响教育工作的进展.

2.3 师资队伍力量明显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已经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缺少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团队,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部分是由一些兼职人员讲授,由于个人精力的有限及业务量大等原因,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较差,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3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的不多,主要是因为不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因此加强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尤为重要.[3]

党中央、国务院也发出了第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要求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其政治素养,它还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以及导致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出现滑坡做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4]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以16号文件为依据,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地展开.

3.1 思想政治教育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前提

在波浪式话语推进过程中,实体和命题评价相互转换(实体信息拓展成为命题信息;命题信息浓缩为短语,成为实体信息),语篇的自主层面和互动层面也相应过渡,作者邀请更多的声音加入,语篇由单声向前推进转换成多声向前发展。“声音是一个与人际意义密切相关的概念”(李战子 2006:26),语篇的多声推进实现了语篇与外在世界的交流,突出了人际功能中“人”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团结奋进,不断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航标和动力.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理想信念教育是主要的内容.各高校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具体实处上,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3.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首要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新时期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将高素质人才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创新作为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为高校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突出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胡锦涛总书记的提出的:“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5]

3.3 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能将民族精神寓于其中,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培养一批高素质、刻苦奋斗、热爱国家和人民的大学生队伍,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实现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4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创新

首先,树立起服务意识,将当前的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确立为:竭诚为青年学生服务,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工作中突出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确立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起人本观念,避免与大学生的思实际脱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育水平.

再次,要改变过去的“人才”评判标准,将品德和知识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确立起新世纪的青年学生成才观,帮助大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

4.2 在工作方式上的创新

首先,要改变过去的以生硬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知情权和参与权,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从学校教育转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并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思想动态,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针对新时期下出现的新问题,辅导员们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时俱进,用于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教育方法,以增强效果.[6]

再次,强化理想教育理念,着眼于未来,重点转向解决实际问题.目前,要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还要认真做好贫困生的工作及大学生心理咨询和教育工作,通过为大学生做实事,来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从而强化思想教育的权威性.

第四,强化自我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教育,充分调动起学生思想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想活动空间,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责任感.将传统的灌输教育转向为学生自我教育,增强师生间的互通性,从而扩大了知识面和工作面.

5 结束语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重大,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者们要大力的抓好理论学习,切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真正的学有所得,使每个教育者都能掌握更多的基础理论、科技知识、法律常识等,多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徐红娟,张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建设.北京化工大学报,2003(9).

〔2〕孙茂平,李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北京教育,2004(9).

〔3〕刘玉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2004(3).

〔4〕郑本红,刘艳,李雪.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思想政治教育,2003(8).

〔5〕徐敏,陈永超,罗志友.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1(3).

〔6〕吴学东,李静.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有效途径.中国高教研究,2001(8).

G645

A

1673-260X(2010)07-0197-02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