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及对策

2010-08-15杨晓斌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住房问题周转租房

杨晓斌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浅议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及对策

杨晓斌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随着国家住房制度的改革,福利分房逐步取消,市场商品房价格不断上扬,高校青年教职工的住房问题日渐突出.本文对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及产生住房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一些高校的实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每年都有大批的人才涌进高校,青年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在实行高校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今天,高校青年教职工的住房问题逐渐突出,成为了阻碍高校发展的瓶劲.如何解决好这部分青年教职工的住房问题,使他们能安心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是各高校房产管理部门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笔者所在高校的一些实际情况,来讨论高校的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及解决对策.

1 高校青年教职工所面临的住房问题

近年来,很多高校为了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引进大量的青年教职工,这些教职工很多都是外地人,刚毕业就直接来校参加工作,各方面的待遇都比较低,有些还带有家属,个人资金积累较少甚至没有,且不谈论买房,就是租房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即使是较高层次人才,学校会给予一笔安家费,仍很难去购买房子.同时,大部分青年教职工还面临不少的生活问题,比如成家、结婚、生子、照顾父母等问题.没有资金积累,经济负担重,购房条件尚不成熟,完全依靠个人能力解决住房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青年教职工都想通过学校的出租房来暂时解决住房问题,这对很多高校来说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2 产生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的原因

2.1 高校住房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高校的住房管理制度一直没有随学校发展而进行重新制定和完善,比如,过去的住房安置方案、租金制定、租房协议等都不适应现在的状况.因为在过去,高层次的人才少,物价比较低、办学规模不大、房源充裕,跟现在的情况刚好相反.由于制度不完善,对租房的年限没有明确的规定,学校很多房子租出去之后,直到教职工退休了还没退回来,周转房也周转不起来,租金也一直没有提高.还有,部分教职工一户租用多套房子,或者自己租的房子不用住,转手租给其他教职工或学生从中盈利.特别是对本地教职工来说,这种现象更普遍.这样造成了有些教职工不是跟学校租房而是跟其他人租房,学生能住在教职工住房而部分教职工却住不上,从而产生了教职工住房问题.

2.2 住房资源紧缺

我国于1998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渐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且国家相关政策限制在学校内继续建教职工用房,因此在逐年扩大师资队伍的情况下,住房资源也越来越紧缺.比如,截至2009年底,笔者所在高校可用于周转的套房只剩15套、单身宿舍20间,而计划在2010年招聘各层次人才共78人,住房资源相当紧缺.另外,很多高校的教职工周转房建筑年代已久、多数面积小、格局不合理,而且都已破旧,有些是依山而建,存在着很多安全问题,特别是南方多雨的环境下,很多房子都不适宜居住.

2.3 住房补贴低,青年教职工购房租房难

近年来,房价快速上涨,社会上房屋租赁市场的租金也随之上涨,而在许多城市住房补贴的发放标准仍未发生变化或变化不大.学校用于发放住房补贴的资金也非常有限,没办法提高青年教职工的住房补贴.青年教职工仅靠学校发放的住房补贴和工资,去校外购房或租房都是困难重重的.

2.4 人才引进计划中缺乏对住房问题的考虑

很多高校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本身没有做好引进人才安置的准备,只顾为了加快学校师资方面的建设,除了招聘博士、教授等高层次的人员以外,还招聘大量各层次的青年毕业生来做教辅和行政方面的工作,结果人才引进了却没有足够的住房可以安置,这就造成了一时没办法解决的住房问题.特别是那些学历、职称不高的青年教职工,一方面得不到学校的安置费;另一方面刚参加工作,没有资金积累,解决住房是一大难题.

2.5 青年教职工更希望在校内居住

如今社会环境比较复杂,青年教职工更希望在校内生活:一方面是高校校园能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比如高校里面有较好的配套设施、安全措施及人文环境等等,这是很多高校青年教职工所向往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是学校住房租金低、上下班方便,同时可以享受较好的服务等等,因而,有一部分青年教职工即使已经结婚,也不愿到外面去购房或租房,宁愿挤在学校的单身宿舍里,不愿意离开学校,造成高校周转住房很难形成良性周转.

笔者从上述五方面分析了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形成原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解决好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的关键所在.

3 解决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的对策

3.1 制定行之有效的住房管理制度

制定合理的周转房租住管理办法,重新评估各层次周转房的租金,完善住房协议书条例.明确过渡性周转房的范围、层次及哪些层次人员可以租住什么层次的住房.采取有期限、契约化管理方式使有限的住房资源逐步形成良性循环,避免周转房变为终身住房.有些高校实行“高房租、高补贴、有期限、契约化”的管理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高租金”把住房消费市场化,根据市场来确定租金的多少,利用市场经济杠杆的来调剂,有利于住房的周转;“高补贴”减轻了青年教职工刚参加工作前几年住房消费的经济压力,使在学院租用周转过渡性住房和在院外居住都能得到补贴,使校内校外住房都是同样的消费;“有期限、契约化”保证了周转过渡性住房的有效周转和规范管理,从而有利于其规范使用.[1]对已出租的租房实行同样的管理办法,对租给校外或学生的公用租房给予回收,使周转房良性周转.

3.2 通过与外界合作建设教职工公寓

学校可以联合房地产开发商在学校周边地区建设教职工公寓.由开发商提供土地,并进行建设,同时给予一定的优惠,降低房价,学校再给教职工一定购房的补助,并组织鼓励教职工进行购买.购房的教职工将原有租房退还给学校,再由学校分配给青年教职工居住,解决其住房问题.[2]如笔者所在高校就是通过以上的形式建设了第1期教职工公寓,共150套房子,解决了很多学校很多高层次人才的住房问题,同时也缓解了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带来的压力.现在第2期教职工公寓180套也开始建设,预计到时可以使青年住房问题暂时得到解决.

3.3 提高住房补贴标准

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从各个渠道来增加住房基金,提高广大教职工的住房补贴标准.比如可以通过调整低廉的住房租金来增加住房基金.广大教职工的住房补贴提高了,他们便有经济基础到校外租房或购房,缓解校内住房问题的紧张局面.

3.4 通过改造和修缮已有楼房增加可用周转房数量

由于高校的发展,不断建设新校区.学生从老校区不断搬到新校区,这样就可以在老校区,利用学生腾空出来的房间进行改造成教职工宿舍,以满足越来越多的青年教职工临时居住.[3]笔者所在高校在2008年就利用学生腾空出来的一幢学生宿舍改造成青年教职工的宿舍,解决了58位青年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同时,高校也可以对那些居住环境差的房屋进行改造修缮,使这些房屋能利用起来.

3.5 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安置办法要协调

高校要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特别是房管部门与人事部门的沟通.高校人事部门首先要了解学校的教职工住房情况,计划要招什么层次的人才,学校有哪些周转房可以给予安排.如果确实没有合适的住房可以安排,可以给予一定租房补贴或者购房资金,避免人才引进来了却发现没有合适的住房给予安排,然后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这会使引进人才感到失望.

3.6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鼓励青年教职工到校外租房

高校可以联合当地政府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加强治安管理,使教职工在学校周边地区租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可以通过了解周边居民房的出租情况,为新到青年教职工到校外租房提供咨询或途径,也可以在周边地区租用居民房来作为临时周转房,然后给广大青年教职工一定的租房补贴,鼓励他们到校外租房.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青年教职工的住房问题.

总之,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是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定与发展,要想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等多方面的努力.在深化住房改革过程中,高校应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既可给无房青年教职工发放住房补贴,鼓励有能力的青年教职工购买校企联合开发的集资建房或租住校外租房;又可通过科学管理,使学校周转公房实现良性循环,供青年教职工过渡之用,并实现稳定青年教职工队伍的目的.

〔1〕陈昌明,余兴文.完善存量住房管理建立解决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的长效机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8,19(6).

〔2〕夏成驹.议高校教职工住房制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

〔3〕陈勇,赵乃丽,郭东煜.改善高校青年教职工住房条件的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08(1).

G645

A

1673-260X(2010)07-0174-02

猜你喜欢

住房问题周转租房
周转性材料租赁参考价格
关于压缩货车周转时间的探讨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租房也是家 “租一代”90后的租房观
基于SolidWorks周转轮系装配与运动仿真
租房客
商品房去库存压力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思考
青年人住房问题及国际借鉴
аРЕНДа жИЛЬя В пЕКИНЕ
浅谈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