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料敌制胜”与“因材施教”
——谈《孙子兵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借鉴价值

2010-08-15储庆桂刘从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孙子兵法教法因材施教

储庆桂,刘从梅

(安徽科技学院 体育部,安徽 凤阳 233100)

“料敌制胜”与“因材施教”
——谈《孙子兵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借鉴价值

储庆桂,刘从梅

(安徽科技学院 体育部,安徽 凤阳 233100)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学上的奇葩.孙子思想不仅对战争具有指导意义,对教育教学领域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其“以正合,以奇胜”、“避实而击虚”等料敌制胜的思想,对改进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孙子兵法;体育教学;借鉴价值

《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为基础,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看法和论点,活用《孙子兵法》的潜理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都大有裨益.兵法艺术和体育教法艺术从表面上来看,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内容,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可事实上它们具有很大的相通性.高明的体育教师会像高明的将帅一样,善于运用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兵法中“料敌制胜”的思想是指根据敌人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战略以取得战争胜利,如同现代体育教学中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因此,以古为鉴,撷取孙子的思想精华,对指导体育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修道而保法”——在道与法中掌握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形篇》)意思是:善于用兵的人,潜心研究致胜之道,修明政治,坚持致胜的法制,所以能主宰胜败.“修道而保法”是“巧能成事”的前提与基础.“道”是国策、战略战术,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法”是法制、法度.借鉴孙子思想,可以发现在体育教学中,同样存在为教师教学服务的“道”,这个“道”是教师组织实施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法”在体育教学中是教师实施教学必须坚持的教学原则.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和准确把握教学原则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动机,也可以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学原则的准确把握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谐.

孙子“修道而保法”的思想启示我们,体育课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要从掌握教学方法和把握教学原则着手.因此,首先体育教师要重视课前准备工作,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各种信息,尤其是了解学生情况、研究教材教法及了解场地器材情况.只有了解教学信息,才能预知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或“填鸭式”教学.其次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含义,只有正确认识它的含义才能把握教学原则.虽然体育课堂是开放式的,学生的自主性更强,但并不代表学生可以“随意”去干自己喜爱的事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坚持,但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牢固树立.只有把握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才能把握教学方向,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把握利害关系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九变篇》)意思是:有智谋的将帅在思考军队作战问题时,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在考虑不利条件时,同时考虑有利条件,大事就能顺利进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时同时考虑到不利因素,祸患就可以排除.处理好“利”与“害”的关系是“巧能成事”的重要内容.只有趋利避害,才能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可能都存在利与弊的关系,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内容.

孙子思想启示我们,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在对待教学及学生问题上,应该同将帅思考作战问题一样,兼顾利与弊,具有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辩证思想,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对于教法的选择,既要考虑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兼顾个别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既要保证多数学生的学习,也要兼顾个别学生的兴趣.其次,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对于顽皮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他们活泼和善于表现的特点带动体育课堂气氛,或者通过表扬等激励法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教学内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或者只看到不足之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点滴滴进步,不失时机的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此外,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条件,千方百计的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差而动作技术水平较高,可以多给学生进行动作示范,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动作技术.

3 “兵非益多”——掌握教学尺度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行军篇》)这段话的意思是:兵力并不在于越多越好,只要不是恃武冒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选拔人才就行了.其实,无论是行军作战还是体育教学都存在“兵非益多”的情况.它启示我们凡事都有一个“度”,取胜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度”.

“兵非益多”的思想启示我们,实施“因材施教”同样需要把握好“度”.首先,在处理“讲与练”的关系时要适度.作为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体育课教学,教师要作到精讲多练,因为对于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教学来说,身体的体验更为直接.而针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来说,学生只有参与体育运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次,在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要适度.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学中不能沿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创新.例如在排球的准备姿势教学中,两脚之间的距离要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教师在告诉学生这点之后,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两脚之间距离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或者“两脚之间距离太大会出现什么问题,太小又会出现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带动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抑制学生的思考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使用这把剑.

4 “避实而击虚”——实施灵活多变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虚实篇》)意思是:用兵作战的原则如同水的流动,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的原则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攻击敌人的虚弱之地.水凭借地势的高低而不断改变它的流向;用兵打仗要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制定克敌的方针.“虚”是薄弱点,“实”是优势.这是对如何“巧能成事”的又一个论述.孙子的“虚实”观启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同样存在实与虚的合理运用.

在教法的运用中,“虚”与“实”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学生直接接收到的知识为“实”,学生尚不了解,需要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为“虚”.一味以“实”为主,会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与创新.因此,教学中经常性地“避实而击虚”,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虚”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以“实”推进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在教学接近尾声时,留下疑问,让学生思考.这种虚实结合,经常性地灵活运用“避实而击虚”的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以正合,以奇胜”——寻求教法创新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势篇》)意思是说:一般作战的方法是,用正兵挡敌,用奇兵制胜.“正”强调的是从正面迎敌,自保不败的常规战法,“奇”强调的是从不同方向迎敌,克敌制胜的非常规战法.“奇正”思想是孙子“巧能成事”的一个重要论点.以孙子的“奇正”思想为启示,可以发现在体育教学中,同样存在“正”与“奇”的差异,其中常规教法为“正”,独特教法为“奇”.[1]例如照本宣科的传统讲授教法为“正”,活泼的游戏教法为“奇”.没有常规教法的“正”,不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也会使课堂缺乏规则与纪律.没有独特教法的“奇”,则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正”与“奇”的合理运用也是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体现.“正”与“奇”是互补的两种教法,同时也是能够相互转化(奇正相生)的两种教法.

奇正的思想对体育教师因材施教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不能墨守成规.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大发展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很多的内容与参考.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专业知识,不断地给自己“加氧”、“充电”,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更多的知识储备.例如,不同运动项目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讲解排球的正面上手大力发球的挥臂动作时,除了常规的讲授(正)以外,一方面可以通过讲解羽毛球的掷远动作达到讲解排球挥臂动作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讲解掷铅球的“推球”动作分析排球挥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动作.其次,体育教师教法的创新还可以在“奇正”转换中寻找新的思路.如在以讲授(正)为主的体育教学中穿插以师生互动(奇),同样,如果教学中采用的是讨论(正)为主的师生互动,可以穿插教师讲授(奇)或者动作规范.奇正转换的目的是通过制造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效率.

《孙子兵法》中的许多战略战术思想,对体育教学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如“视卒如爱子”的仁爱思想,对指导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就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体育教师多储备一些孙子思想的理论精华,能够让体育课堂更加和谐,充满生机,让体育教学真正成为一门具有智谋的艺术.

〔1〕姚振文.“兵无常势”与“教无定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87-89.

〔2〕郭化若.孙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白雨峰.孙子兵法知识[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G807.4

A

1673-260X(2010)07-0129-02

安徽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基金资助项目(2009sk438)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教法因材施教
《孙子兵法》组歌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