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滁州学院学风建设标杆管理的实践研究

2010-08-15

滁州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滁州标杆学风

张 敏

(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滁州239000)

滁州学院学风建设标杆管理的实践研究

张 敏

(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滁州239000)

标杆管理在企业界被公认为是改善绩效水平、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法宝。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学校之间竞争的局面也越来越激烈,高等教育界也开始尝试着利用标杆管理来改善高校的绩效水平,以期在竞争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本文结合滁州学院学风建设的现状,选取安徽工程大学作为标杆对象进行研究,构建滁州学院学风建设标杆管理的具体应用步骤。

标杆管理;高等教育;高校竞争力

标杆管理又称基准测定,是一种对持续的、系统的组织间进行比较研究和评价的方法。寻找一个竞争力较强的组织或部门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后按照其先进的管理方式进行自身的管理改进,以追求更强的竞争力。

滁州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提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教学质量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多科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按照这一要求,滁州学院必须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学风建设等有显著的进步。在标杆管理研究中,他校的最佳实践不仅提供了“原始素材”,而且也为本校管理者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提供了参照点。滁州学院在认真研究他校最佳做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后实施,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独具本校特色的学风建设实施方案,为标杆管理在我国高等学校的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同时能够为其他高等学校标杆管理的实践运用提供借鉴。

一、标杆对象的选择

标杆对象的选择是指根据标杆主体的类型以及在该领域的现今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与之较为相似的院校的过程。之所以要选择与标杆主体较为相似的院校,主要是考虑到在实践活动的后期,即引入这一领域的“最佳实践”时,这种相似性可以增加“最佳实践”移植的可行性。本文选择的标杆对象是安徽工程大学。

首先,安徽工程大学与滁州学院是兄弟院校,两校都把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主动为安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且均属于省属本科院校。

其次,两校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等方面都有相似性。比如在学科设置方面,两校均设置有机械工程、管理、艺术设计等;尽管有些院系名称不同,但所开设的专业基本一致。

再次,安徽工程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建设院校,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人才培养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以安徽工程大学为标杆对象,通过分析与研究,找出滁州学院与安徽工程大学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差距所在,以及可供滁州学院借鉴的成功经验,才能确定滁州学院的追赶目标,从而促进滁州学院整体学风的提高。

另外,考虑到信息的收集较其它院校相对容易,本文最终选择安徽工程大学作为滁州学院的标杆对象。

二、差距比较阶段

通过对安徽工程大学的实地调研等途径查阅资料,发现滁州学院学风建设的问题不仅有学生的原因,还有教师、学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

1.价值观念的原因。受社会转型的影响,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理性不够远大。而安徽工程大学早在2003年就根据实际提出了“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学生工作理念,引导广大学子自觉学习、感悟和实践“三做”理念蔚然成风,学习风气日益浓厚,学习质量稳步提高。

2.教育方式的原因。滁州学院目前所采取的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由于不能很好的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因此方法呆板,缺乏创新,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实效性不强。安徽工程大学把学风建设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引导学生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进一步营造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3.制度执行的原因。滁州学院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由于一些学生工作的制度还是沿袭专科时期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制度没有形成约束和规范。安徽工程大学主动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始终把学风建设把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不断增强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管理力度的原因。在管理制度执行上过于宽松,不能真正做到严格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措施,还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和办法。安徽工程大学为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先后制定50多项学生管理规定和办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5.教师教学的原因。近几年,学院新进青年教师比例多,对教学工作还需熟悉,教学经验缺乏。而安徽工程大学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学院还聘请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三、标杆管理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是最佳实践的发现和引入的过程,是实践活动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基于上一阶段的分析结果制定行动计划并付诸实践。基于以上的差距及原因分析,并借鉴安徽工程大学的经验,学院做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在思想认识上重学风。学院成立了学风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院年度学风建设规划,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各系(部)成立了学风建设工作组,各班级成立学风建设督查组,密切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常抓不懈。

2.加强软硬件建设,优化办学条件创学风。加快扩建新区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

3.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师德建设,以师风教风带学风。学院在开展“教学工作规范年”、“制度建设年”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开展“教学名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引导广大教师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把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4.加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以精心的教育导学风。2005-2008年扎实开展“学风建设年”活动;2009年,根据学校“迎评促建”工作的需要,在巩固和深化“学风建设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学风建设;开展主题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以学为主、学习是第一任务的观念;开展诚信考试教育,以考风正学风。

5.加强督促检查,以严格的管理抓学风。建立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发挥政策文件的导向作用;开展学风督察,成立院、系两级学风督查组,对学风督察这一制度进行了强化;强化学籍管理,充分发挥了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学习的原则性指导作用。

6.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活动,以高雅的校园文化育学风。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艺术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大学生科研立项,注重学生科技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提供了制度和经费保障。

四、总结反馈阶段

反馈阶段是对实践活动的前期规划、过程及最终效果进行检验的阶段,也是为下一次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结合滁州学院标杆管理的实践,笔者认为,学院学风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距社会和家长对学院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学院的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到了学院的社会声誉和可持续开展。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势在必行。具体的措施如下:

1.进一步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及各系(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大教育引导和舆论氛围营造的力度,加大学籍管理和学生行为管理的力度,加大奖惩的力度,使教育与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管理育人作用。

2.抓好重点环节,促进整体提升。院、系及有关部门要把新生入学教育、军训、学期开学、专升本考试和各类考级、考证作为重点环节,加强教育引导和管理,开展各种思想教育、学习竞赛、校园文化活动,树立正气,浓厚氛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学风整体水平的提升。

3.分类指导,创建优良班风和系风。加强学风建设需要全院统一行动,齐抓共管,关键在系(部),基础在班级。各班级要根据专业特点、不同年级和本班学风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优良班风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引导活动,逐渐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优良班风。各系(部)要加强对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与监督检查,要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风建设激励机制。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团委和各系(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鼓励学生学习和全面提高素质的综合性和单项奖惩激励制度,加大政策导向力度,为形成优良学风提供制度保障。

5.积极开展优良学风创建活动。要广泛开展创建“优良学风班”、“优良学风宿舍”、“先进班集体”、“十大学习标兵”、“百佳学习能手”等活动,并形成品牌活动。同时加大对学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6.狠抓教风,推动教改。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思想的培养,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杨光辉,王慧英.试论“标杆管理理论”在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与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6(4):33-34.

[2]王玉蕾.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标杆管理的研究与借鉴[D].西安:西北大学,2008:50.

[3]李露萍.高等学校标杆管理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10-2.

[4]胡 薇.美国佐治亚州大学系统的标杆管理实践与经验[D].西安:西北大学,2008:55-57.

[5]胡 薇.基于标杆管理的高校竞争力研究-以矿业类大学为例[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7:14-17.

G523

:A

:1673-1794(2010)06-0090-02

张 敏(1980-),男,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2010-07-23

猜你喜欢

滁州标杆学风
《滁州西涧》(草书)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哨兵“后退一步,走”,树立“守规矩”鲜活标杆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超越自我,全新一代宋再树10万级SUV价值标杆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