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全国生猪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0-08-15江苏省统计局盐城调查局224005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猪肉母猪生猪

虞 华 江苏省统计局盐城调查局 224005

沈 伟 盐城市儿童福利院 224005

陈光亚 江苏省统计局盐城调查局 224005

生猪生产事关人民生活,猪肉价格剧烈波动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水平和市场物价的稳定。作为世界养猪大国,养猪业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养猪业的市场波动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生猪的生产需要至少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而且生猪产品又是鲜活产品,使生猪市场更具经营风险。因此怎样才能让养殖企业与屠宰加工企业规避因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让猪肉价格更趋向于稳定,其意义尤为重要。

今年一季度,我国商品肉猪价格持续下滑,从节前的均价12.6元/kg跌至最低时的9.1元/kg,跌幅深达28%,猪粮比连续多周处于5.5:1调控目标以下。据最新数据显示,经过4月份两次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后,目前生猪价格虽有回升,但“猪粮比”仍未脱离黄色预警区域,生猪生产面临形势依然严峻,给今年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带来较大压力。

1 当前生猪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1 生猪价格仍在低位运行

据统计,三月底全国普通肥猪、三元肥猪均价分别下跌至8.5元/kg、9.5元/kg,同比分别下跌了16%和13%;普通苗猪、三元苗猪均价分别下跌至8.7元/kg和9.1元/kg,同比分别下跌了 19%和24%。4月13日和20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开竞价收储2010年第一批和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受其影响,全国生猪和猪肉价格都已停止下跌,出现回升。但生猪均价只在10.5元/kg左右,回升力度仍比较弱,回升的基础还不牢。生猪价格小幅上升,但玉米价格也在上升,目前生猪价格依然低于农户的养殖成本。

1.2 生猪价格有所回升,但“猪粮比”仍未脱离黄色预警区域

2008年全国猪粮比平均为7.6:1,2009年平均为6.5:1,养猪处于较好的收益状态,有正常的赢利空间。但今年春节过后,猪粮比价急速下滑,连续多周低于5.5:1的盈亏警戒线。目前生猪价格虽有所回升,但由于玉米价格也在上升,猪粮比仍低于国家规定的6∶1预警线下 0.6点,仍处于黄色预警区域( 5.5∶1-5∶1 为中度下跌)。

1.3 养猪积极性普遍受挫,恢复还有待时日

目前,毛猪价格虽有回升,而饲料中除了豆粕的价格由春节前的3600元/吨下降到了现在的3200元/吨外,作为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总体仍处于较高价位,玉米、麸皮价格分别在1950元/吨左右和1500元/吨左右,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30%和15%左右。按照国家规定的6︰1的猪粮比,毛猪的收购价格也应该在12元/kg以上,而现在的收购价格仅为10.5元/kg。一般养殖户每头猪亏损约100多元,规模场每头猪亏损约几十元。由于行情低迷,仔猪补栏积极性受挫,仔猪价格回升不快。如果低迷局面继续延续,将有可能导致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动摇生猪生产的基础,这不仅会影响农民增收,而且日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可能重现。如果处置不慎、调控不力,就会引起生猪生产的大起大落。

2 “蛛网现象”困扰生猪养殖业

自从2007年以来生猪价格暴涨暴跌的 “过山车”行情已令不少养殖户“吃不消”。目前我国养殖业存在着“蛛网现象”∶生猪卖难→价格下跌→宰杀母猪→生猪减少→供应短缺→价格上涨→养殖增加→生猪卖难。据了解,由于养殖户把不准价格,生猪企业也普遍陷入了“一年赚、二年平、三年亏”的怪圈,生猪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给生猪生产者、猪肉加工商和生猪贸易商都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目前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跌道理很简单,因为可供交易生猪数量太多了,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还应当追溯到2007-2008年的那一轮猪肉价格的急剧上升。当时的高价行情,再加上政策层面采取生猪补贴等手段鼓励增加供应的调控思路,空前激发了养猪的热情,最终导致如今供过于求、猪价不断探底的局面。在当前形势下,给市场提供具有指导作用的预期性价格,提供“先卖后养”机制,让农户和企业能提前锁定利润、规避价格风险,就能从市场机制层面解决“猪贵伤民”、“猪贱伤农”的问题。

3 后期生猪价格有望走出“波谷”

尽管当前生猪生产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生猪后期生产的不确定影响因素仍然较多,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好转、扶持政策的全面落实和市场调控机制的不断完善,生猪产业后势仍呈向好态势。现在生猪养殖业进入周期性的“波谷”,这虽然是养猪业的周期性规律,但由于生猪市场整体仍是供大于求,短期内难以消化。冻肉收储政策一方面“实际性”地改变了供求关系,同时强化了养殖环节的盈利预期,生猪和猪肉价格再度企稳回升。预计5月以后生猪养殖业有望走出“波谷”。

5-10月份生猪和猪肉价格维持低位徘徊的可能性依然很大,肉制品加工业全年毛利率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全国各地气温的逐步升高,肉类及其制品的消费淡季也即将来临,需求的相对萎缩加上生猪生产能力依旧处于高位,供求关系难以出现根本性逆转,也就是说“内需疲软”,生猪和猪肉价格在未来半年内维持低位徘徊的可能性很大,有利于肉制品加工业保持较高的毛利率。同时疫病风险不断积累,对生猪和猪肉价格的不确定性影响加大。虽然养殖环节很有可能已经形成 “不亏钱”预期,但较低的盈利水平可能会使其降低投入、疏于管理,疫病风险不断积累。

目前看,整个养殖业需要调整,同时市场上的猪肉价格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肉价低迷现象可能会持续到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上述判断成立,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消费者还将会吃到便宜肉。

4 对策建议

生猪生产是关系到市场供应和稳定物价的大事,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就全国生猪产业发展形势而言,产能“相对过剩”导致生猪产品价格一定时期内持续走低,而这种“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国内生猪品质较低,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力弱,很难走出国门,形成了国内“区域性竞争格局”。因此,这个特殊时期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提高生猪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1 加快建立生猪产业发展市场预警信息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猪的生产完全依靠市场的供需变化决定价格的走势。加之信息渠道不畅,加剧了猪价的波动及从业者的风险,因此要建立长效信息预警机制。在国家已经建立的主要畜禽抽样调查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生猪产业发展信息预警制度,由统计调查部门和农牧业部门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半年生猪的市场供应做出科学预测,并定期发布市场预警分析报告,正确引导养殖户生产经营决策,规避市场风险。从制度上做到对生猪生产进行事先预警和防范,保证生猪生产平稳发展。

4.2 做好“三保”文章,切实提高生猪综合生产能力

(1)保能繁母猪

良种是养殖标准化的基础,是规模效益的前提,要切实加强良种工程建设,完善良繁、改良和推广体系,提高制供种能力。要制定扶持政策,调动农民使用良种的积极性,典型示范,加快杂交改良的普及速度。目前,能繁母猪存栏基数偏高,可以通过淘汰劣质母猪,适度调减基数,优化结构,但必须稳定母猪的基本保有量,通过能繁母猪补贴、母猪保险和生猪良种补贴等三政策的落实,防止盲目淘汰母猪。

(2)保规模养殖

规模养殖已是我国生猪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主体,一方面要继续提升规模养殖比重,另一方面要着力优化规模养殖结构,争取提高中大型规模养殖场的比例,实现生产方式的真正转变。

(3)保生猪大县

主产县是稳定生猪总量的重要平台,要集聚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和高效设施农业三类项目的投入,实行规模养殖场增量与主产县扩能并举,为稳定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3 强化重大疫病防控,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

疫病防控工作是发展生猪生产的根本保障,要认真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切实抓好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防止疫病造成养殖损失,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切实加强对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监管工作,严格生猪规模养殖场“一对一”监管,实施封闭式管理,禁止闲杂人员并严格控制畜禽及运输车辆进入。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积极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对病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消除疫源。要进一步强化检疫工作,加大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畜禽运输检查消毒站执法力度,严防病害猪肉上市。要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指导养殖场(户)密切关注猪群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的及时报告,尽快处置,确保生产安全。

4.4 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产品深加工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充分利用现有的生猪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集生猪屠宰加工为一体的肉制品生产企业,提高企业产品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生猪养殖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把生猪养殖作为其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车间,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二要发展“定单养猪业”,与知名肉制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把生猪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联合起来,规避市场风险。

4.5 推动生猪期货上市,化解价格“非理性”波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 “采取市场预警、储备调节、增加险种、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生猪产业”,这引发了市场各方对于“生猪期货”的热切关注和讨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利用期货交易等手段稳定生猪价格,表明了政府利用市场化手段化解生猪市场困境的决心。从长远来看,由于我国在生猪市场具有巨大的容量,市场定价机制将随生猪期货的推出更加完善,从而为增强我国在国际生猪贸易中的“话语权”,甚至为形成全球生猪定价中心提供了推动力。同时,生猪期货的推出与粮食期货形成有效互补,形成涵盖主要农畜产品的较为完整的农产品期货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再者,生猪期货可以通过对交割品种的标准化规定,鼓励优良品种的推广,并藉此助推生猪产业的升级。此外,生猪期货的完全市场化定价机制对于淘汰不规模经营的生猪养殖农户,调整大型养殖场的养殖规模,推进“公司+农户”等集约化生产模式具有促进作用。 从微观的视角来看,农户和养殖场根据期货价格信号及时了解未来的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以减少经营的盲目性,提前锁定销售价格,稳定养殖收益。另一方面,加工商和贸易商通过期货交易,分批购进生猪,保障原料稳定供给,提前锁定采购成本,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

猜你喜欢

猪肉母猪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